分享

伤寒论 第347条诸家解说

 小柴胡汤 2022-08-28 发布于浙江

第347条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伤寒五六日,邪气当作里实之时。若不结胸,而腹濡者,里无热也脉虚者,亡血也;复厥者,阳气少也。不可下,下之为重虚,故死。《金匮玉函》曰∶虚者重泻,真气乃绝。

清·吴谦《医宗金鉴》


「结胸」二字,当是「大便」二字。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皆无可下之理,而曰:不可下,何所谓耶?


此承上条详申不可下之义也。伤寒五、六日,邪至厥阴之时,不大便似可下也。若腹濡、脉虚、复厥者,此为亡血虚躁,更不可下也,下之则蹈虚虚之戒而死矣。大病、汗后,产妇、亡血之家,多有此证。

集注

张璐曰:伤寒五、六日,邪入厥阴,其热深矣。今脉虚而复厥,则非热深当下之可比。以其亡血伤津,大便枯涩,恐人误认五、六日热入阳明之燥结,故有不可下之之戒。盖脉虚、腹濡,知内外无热,厥则阴气用事,即当同亡血例治,若其人阴血更亏于阳,或阴中稍挟阳邪,不能胜辛热者,又属当归四逆证矣。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其脉空虚,此无血也。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五六日,正传厥阴之时,不结胸,而腹亦濡而不满,此内无冷结也。但脉虚而厥逆者,不可下也,此为亡血,下之则死。盖血中温气,所以充经络而温肢节,营血虚寒,故肢冷脉虚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伤寒五六日,正厥阴证寒尽阳回之候,所谓「厥终不过五日」也。结胸乃胸膈不宽舒之谓,非如太阳之证,有误下成结胸之一证也。所谓「不结胸」者,盖胸中淋巴干,中医谓之上焦,寒尽阳回,其中水液,当随阳外散,故上膈无痞闷之变。水湿不流入回肠,无下利腹胀之变,故腹濡。惟血分不充动脉管中,不能十分流动,故脉虚。血分热度愈低,势当复厥,此与上厥应下之条,适得其反。此证或因水寒血败,或因阳热太甚,伤及血分,致下利而便脓血,要之为亡血则一。此时血之温度,急用四逆汤以助之,尚恐不及,若经误下,焉有不死者乎。愚按此节正申明「诸四逆厥不可下」条「虚家亦然」之义。上条未明言虚家之为气与血,此更指血以实之。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论述厥阴病血虚致厥的脉证及治疗禁忌。

这一条和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的意思相同,不过提到了亡血的问题。不但阳气虚的不可以下,亡血也不能下。

厥证在临床时有用下法的,是实性热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汗之,必口伤烂赤。热厥者必有便秘、尿赤、腹胀疼痛等一些阳热内结的症状,是可下的。如果既不结胸,肚子也摸着软,脉还虚,这种厥是一种虚证,有气虚、血虚、阳虚,就不可用下,一下就虚其虚,愈后不良,甚至可以致死证。张仲景再三叮咛,厥证有可下的,有禁下的,凡是虚证,不论气虚也好,血虚也好,阳虚也好,都不能泻下,只有阳气阻隔于里的热厥,才可以下。

不结胸,就没有心下硬,疼痛拒按的症状,肚子不是硬的,而是软的,说明没有实质性的瘀结,没有水热的凝结,这些都除外了。脉虚,复厥者,厥属于本身阴阳气血不足的虚损,所以不可下。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就是指着虚人说的,为什么下之死?因为气血已虚,所以他脉虚。若误以为是热厥、是实性的厥逆,给他泻下,那就虚其虚,更伤中焦、下焦之气。同时,汗则亡阳,下则亡阴,不但伤阳也伤阴,不但亡气也亡血。这一条和诸四逆厥者,不可下意思相同,但是这一条指出了血虚的亡血问题。不但是泻下能亡血,就是人的手足厥逆也有属于血虚的。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这个「亡血」的「亡」当「无」字讲。这也是太阳伤寒,那么到五六天呢,就是病要是去表传半表半里、和里的时间啊,尤其是五六日,大概都传半表半里。不结胸,肚子也软,脉也虚,一点实象也没有。而复厥者,那么这个厥肯定是虚来的了,什么虚呢?津液虚、血液虚,所以它搁个「此为亡血」,没有血。

那么这个没有血是怎么厥呢?这个我们常说的,就是胃虚、谷气不布,所以这个血液不达于四末,所以它厥。那么这种厥是虚寒之厥了,这万不可下啊,下那就利不止,非死不可了。

这就是我们遇到四肢厥冷的病人,要摸摸人么,不管是摸脉也好,摸摸他胸满不满啊,心下部分疼不疼啊,摁摁肚子,然后再好好切脉。独虚无实,那么这个厥肯定是血少,血达不了四末,所以它厥。

所以它说此无血啊,这个不能攻,不但不能泻下,也不能发汗,尤其是下,它非死不可,它胃虚,胃不好嘛。所以它厥利呕哕这四种病是处处着眼在胃,我们开始讲的时候讲过,它是为总结这三阳三阴,拿出与胃有关系的这么四种病来反复讨论,这地方都特别精彩。

王付【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伤寒,五六日”?

答:辨识“伤寒”的临床意义有三,一是夙有正气不足而被外邪侵袭以加重里疾;二是应当积极治疗,防止病证发生变化;三是辨血虚证有类似表证,应重视鉴别诊断。

②怎样理解“不结胸”?

答:㈠张仲景论“不结胸”而强调血虚厥证有类似结胸证,应与结胸证相鉴别。㈡辨识“不结胸”,即夙体没有饮邪内结,外邪侵入而不能演变为结胸,重点突出内因决定外邪侵袭而发病。

③怎样理解“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答:㈠张仲景论“腹濡”的目的是突出血虚出现不大便,按压腹部柔和,应与实证相鉴别。㈡辨识“脉虚”的病变证机是血虚不能充荣于脉。㈢辨识“厥”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血虚不得滋养外荣而引起手足厥冷;二是血虚不能上荣于清窍而引起头目昏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