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龄前儿童的中文听说读:语言发展与活动设计

 五月华语 2022-08-28 发布于河南

童年期的汉语二语输入、输出与互动

童年期:发展心理学3-11岁(早期3-6岁,中期6-11岁)

输入:阅读

输出:叙事story-telling

互动:游戏(最好的,有趣味的,TPR)

来自新手的疑惑:

学生的 发音怎么纠正都不标准

我问学生问题,学生没反应

我设计的教学活动很有趣,但效果不好。(可能和孩子年龄特点有关)

一、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

二、童年期的二语阅读教学

三童年期的二语叙事教学

四、童年期的二语游戏教学

一、

1.1准备期

婴儿最初的语言来自哪里?婴儿最先会发哪些音?

第一阶段:简单音节—(0-3个月)

哭时:a,ei,ou,不哭也有,逗他时。这些是开口音.a ,ai, ei,e,i,ou,hh,m

第二阶段:连续音节(4-8个月)

同一音节重复出现:a-ba-ba-ba(双唇音,是最容易发出的音。人类非常聪明,把最容易发出的音来命名世界上最亲的人

第三阶段:模仿音节(9-12个月)

外域音逐渐被放弃,集中到即将出现的最初的词的音节上

北(bei3|pei)

bed

中的b的区分

1.2发展期

  1. 语音的发展

    1-1.5岁 ,开始掌握词的发音

    3-4岁,掌握本民族语言

  2. 词汇的发展

    词汇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3岁以后词汇量的发展很快

    儿童最早掌握的词是名词

3-5岁儿童词汇:在25万字的语料中,名词1475个,动词有703个(吃,玩,去等)

生活中存在的几本 词汇

3.语法的发展

1-1.5岁单词句---1.5岁双词句--2岁简单的主谓句,动宾句、主谓宾句和复杂的谓语句---3岁简单句为主 ,修饰语增加,复合句开始 出现---3.5岁把字句

排序:爸爸鞋,小白兔把萝卜放在桌子上,妈妈,他觉觉,我 喜欢 漂亮的姐姐

6岁:句子比较完整

7-9岁 使用复杂句式

儿童对句子的理解是以儿童的认知 发展为基础

被动句:

否定句:简单否定句(4岁)--双重否定句(6-7岁)

复句:并列复句(还,不是,而是,4岁),递进复句,条件,因果 (6-7岁),让步(7-8岁)

4.语义的发展

快1岁:说出第一个 有意义的单词(以前的BABA没有对应的语义形式)

12-17个月,运用一些名词和 动词时,能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9岁,获得基本词汇语义

总结:

儿童对语义的发展一认知发展 为基础

5-6岁儿童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2.1语言要素以词汇为主

初始阶段,学语言=学词汇

2.2不可求语音的精确,语法尽量简化

童年早起句法尚不完善,除名粗独词句以及想、要等少数

2.3教学内容以主题串联,强调功能

具体性--与生活相关,身体,家庭成员,动植物

直观性-直观、形象

充分关注主题成员的认知特点

核心动词与具体语境下表达的功能意义匹配

2.4仿照儿童 母语习得过程,最大限度挖掘词汇的用途

注意问题的语音、词汇、语法难度。

这是谁 ?----爸爸。

昨天谁带你去的公园?--爸爸。

2.5树立完整语言教学观念(最重要的)

语言老师,儿童成长的参与者(树立这样的意识)

语言能力:听说 行为习惯,以及早期读(写)技能

认知能力、情感态度、跨文化启蒙

教学法 选择:tpr,全身反应,任务教学法等等 

二 童年期的汉语二语阅读

1.1成人阅读与儿童阅读有很大的区别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材料中湖区信息,建构意义的过程

儿童阅读:前阅读,目的:

内容:了解图书的内容;培养习惯;运用

终身学习:成为一个成功阅读者必备的能力

1.2儿童阅读:超越语言

前阅读能力是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是儿童发展的重要促进工具

前 阅读能力与儿童认知发展密切相关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记忆,语言,思维,想象

2

2.1阅读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一阶段

对图画书的认识

2.2内容理解与阅读策略的形成

内容理解:扫除

第一阶段:

生词朗读与初步讲解

阅读封面,猜测内容

了解书中主角,并初步感知情感

第二阶段

生词的讲解与学习

主动观察图画书肿的主角动作

猜测主角

第三阶段

生词,短语的讲解与运用练习

观察主角状态,观察细节

观察图片中毛毛虫星期一 ,二,三都吃了什么,并且了解胖瘦的区别,小大的 对比

2.3阅读内容的评判

第一阶段

做出与主角相应的动作 一盒表情,能用口头语言来叙述图画书的内荣

在生活情境中想起图书中主角的行为,并进行简单叙述

阅读接受之后,会表达自己是否喜欢所阅读的书

长颈鹿的故事

  1. 脖子的作用:

  2. 腿的作用3.舌头的作用,4.嘴巴的作用

    让儿童合作体验,拼搭出长颈鹿的长

三、童年期的二语叙事教学

1.1 儿童的口语技能

谈话

辩论

叙事:脱离语境的故事讲述

说明

1.2什么是叙事

按时间叙事,个人生活经验和虚构的故事等

开展二语叙事的意义:

4.促进对世界的理解。社会文化通过叙事塑造儿童对经验的思维与记忆

5.帮助发现儿童的智力方面的问题

(其实)

母语儿童的叙事能力发展

2岁:开始叙述过去的经验和生活故事,故事既简短又

如何评价儿童的叙事:1.宏观结构:情节,连贯与衔接;2.微观结构:总词汇量,相异词汇量,总句数,句子长度,复杂句,3。’叙事心理状态:叙事心理词汇,社交手段


结构

语言

互动

2.2.1

结构:完整、连贯地组织内容

完整:人物时地北京,行动,观点,解决方法和 结语

连贯:通过主题联系事件,理解并 说明事物间的联系

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围绕主题讲述,不说与主题无关的事情 

2.2.2语言:使用正确,多样的语句

形象表达;同义替换,突出重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