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画是他的副业,董邦达绘《山村秋霭》

 欢 喜 2022-08-28 发布于上海


董邦达是清代官员,雍正初年进国子监,从生员身份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到了他晚年辞官的时候,已经成为内阁学士。后人记住董邦达,不是因为他是官,而是因为他的副业——画画。董邦达擅画山水,乾隆皇帝十分喜欢他的画风。他结合元代黄公望、清初王原祁的风格,把高雅韵致进行通俗化解读。

通俗和高雅未必矛盾对立,在传统审美中,两者可以互为补充。比如董邦达运用的笔法,继承了黄公望的特征,构图和色彩直接学习王原祁的作品。当天然美好结合精巧布局,当苍润古朴遇到色彩明丽,成就了董邦达的艺术风格。

董邦达 山村秋霭

这幅《山村秋霭》可以代表董邦达的绘画风格,师法元人笔意,揣测皇帝喜好。清代的雍正喜欢简单质朴的美感,乾隆喜欢华丽明艳的美感。董邦达在搞“副业”的时候,必然要顾及到皇帝的喜好。《山村秋霭》没有标注年款,从画风上看,应该是他中后期的作品,创作于乾隆年间。

简洁旷远的风格,代表了高雅。饱满繁密重视细节,代表了通俗。董邦达用正统派的审美观点,解读元人笔意,画出通俗化的高雅。他的尝试相当成功,看着画中流畅的气韵,就知道富有律动的深远意境被他表现出来。曲折回旋的水流,神采飞扬的渔夫,古木成林、山寺阁楼、飞泉渔舟,构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画作。

董邦达 山村秋霭 局部

乾隆皇帝曾经把“子明本”《富春山居图》当做黄公望的真迹,可见他不懂黄公望。董邦达用华丽通俗的外表,包装了黄公望的技法特征,让他成为皇帝欣赏的画家。根据史料记载,乾隆下江南的时候,特意把董邦达带在身边,让他描绘江南各地风景,以便返回京城后可以对照画作回忆美景。

就这样,一个官员变成了画家,副业干得有声有色。既是官员也是画家,在创作中会习惯性地满足皇帝的喜好。由此导致董邦达的作品风格相对单一,依赖装饰性技法。如果他能摆脱一些创作中的定式,他的成就会更高。

董邦达 山村秋霭 局部

在清代画坛,有个“三董相承”的说法。也就是,五代董源、明末董其昌、清代董邦达,他们三人的艺术风格有传承接续关系。这是对董邦达身为画家的一种认可,意味着他可以和前朝名家相提并论。搞副业的成就超过了主业,的确是个人才。

遗憾的是,由于董邦达画风相对单一,后人渐渐将其遗忘。到了现代,人们只知道董源、董其昌,很少有人知道董邦达了。这也说明一个事实,缺乏鲜明风格的画家,很难留下深刻印象。

董邦达 山村秋霭 局部

欣赏《山村秋霭》可以扭转一些人对清代宫廷绘画的偏见,呆板教条不是清宫绘画普遍特点。起码董邦达的画中就能流露出一丝生趣,让人有兴趣欣赏他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