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笔录第十二篇

 昵称1Z7nN02j 2022-08-28 发布于福建

倪师讲授笔录(对应原文附后):

第三节 治病法则-阴阳平衡

再来呢,好,37页讲的是南方。这一节跟前面那一节也是非常多的地方是雷同的,雷同的。只是包括它的一些情志上面来说,比如说这个喜伤心呀,恐胜喜,这是人的情志嘛,情志上面的东西。诸位看38页,有些书上可以解释的,我们就,这个可以,大家看书就可以了。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口中的湿液、津液就是脾脏在管,“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变动为哕,这个发音就是月亮的月,哕呢就是打嗝,嗝气。会产生哕原因是什么?因为他的这个人呢,胃和脾里面本来就有陈寒,所谓陈寒就是很积年的,长久,本来就是胃,脾胃比较寒冷一点,当寒冷的这个寒呢再加上这个新的食物,你吃的东西,新的食物哈,那新的食物食谷类的东西进去,那胃,脾胃里面太冷了,没有办法消化,这两个碰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这个哕念音呢念“yue”,就会产生打嗝。那你要知道原因的时候,一个是去新食,一个是要胃寒去掉。去新食的时候,我们要很注意,很注意,那以后临床上我们在讲《伤寒金匮》的时候我会告诉你,我们怎么去,怎么去。那你不能说去新食,我们用很强的药把它去掉,一去掉这个病人已经很危险了,因为中医认为说,为什么这里会提出来?中医认为说,脾呢是后天之本,是脾脏,那肾脏是先天之本,那如果说我们的后天之本丧失掉了以后,气,脾胃的气没了的时候,就会产生哕症。

图片

这个内容刚刚,跟刚刚差不多,诸位可以看一下,就可以了。看看书。
那第40页,就要注意一下,第40页呢这个第一段的下方,第一行的下方,“思胜恐,寒伤血”,热本身如果太过热,会伤到气,太过寒呢会伤血,燥能胜寒,“咸伤血,甘胜咸,”那在五脏里面呢,脾,肝是酸味,咸味,那这是中间呢是相克的,我用黄的笔来画,这个中间就是相克的味道,当有咸的时候,我们咸会过盛的时候,我们用甘味来制它,这是五味互相制衡的状态之下。那比如说我们想吃,辛就是辣嘛,我们吃酸辣汤,那酸很多会伤到肝,所以我们把辣的放进去,要金来制木,就不会伤肝了,不会伤肝了,这个是,这是一个观念。

图片

那我们中医呢《黄帝内经》里面一开始理论上面就是告诉我们,热呢本身伤气,寒呢伤血。我们伤寒家,经方家,都是在开很多的热药,那我们知道寒伤血,《黄帝内经》就告诉你寒伤血,那今天有个人如果贫血,我们知道是寒症,对不对?你还在开寒凉的药,我们知道贫血都治不好,我们要把寒去掉,血才有机会恢复。很多地方都可以告诉诸位,温病派是不对的,经方也有寒凉的药,寒凉的药,我们用大寒的大凉的药,我们当然也有,但是我们不是说全部统统都是那个寒凉的药。
天地之间万物的上下,天地万物都在天和地中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在天和地的中间。所谓“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的道路也,水火者,阴阳的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所以“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呢阴之使也”。这里都是讲阴阳律,阴在里面,是因为外面有阳固在外面,所以阴就不会丧失掉。那阳能够固在外面,阳那么听话的固在外面,是因为里面有阴在指使它,在指导它,这两个是互相制衡的。黄帝说呢如何把阴阳奈何,阴阳的消长和变化是怎么样呢?齐伯就回答了,从这一段开始有一些治疗的法则就出现了
齐伯说阳胜,阳里面你太胜了,身会热,这个时候如果腠理闭,所谓腠理就是肌肉跟毛孔是闭到的时候,“喘粗为之俛仰”就是呼吸非常的短促,身体要用,利用身体的肢身动作弯曲呀,这种往后仰,想办法呼吸,那“汗不出而热”,因为汗流不出来,这一段就是齿干,如果说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因为你热太盛,牙齿都干掉,牙齿是这个嘴巴里面很多的津液嘛,脾脏的津液,牙齿里面的津液都是脾脏,还有肾脏,肾主骨,牙为骨之余,那这个时候呢“以烦冤腹满死”,如果阳热太盛,阳热胜没有关系,我们如果说,如果说皮肤毛孔可以发汗,这个阳热就散掉,就没有问题,那如果皮肤毛孔不发汗,里面又很热的,怎么办呢?当你遇到能冬不能夏,就是天气很冷的地方没有问题,因为天气冷的地方本来就不容易出汗的嘛,不容易出汗,那这个就不会有什么危险。那如果是夏天呢,又不出汗,这个你没有办法,你们如果说在过去是无法想像,现在就看到很多人是这样子,为什么?他从小到大他都在冷气间长大,他也不喜欢流汗,他认为说我这流汗身上会有汗臭,我就不想流汗,他不晓得流汗是必要的,我们按照天地的法则,我们人如果说能够顺应四时来这个生养之道的时候,到夏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流汗,流汗能够把身上的热散掉,那新的津液会去取代旧的津液,所以流汗是一种常态,那正常的人要流汗,那他从小到大都不流汗,就到了二十几岁很累啊,呼吸呀呼不过来,一运动全身燥热,很难呼吸,为什么?因为我们是用36千个毛孔再加上两个(鼻)孔,36千零两个,在呼吸,他呢是两个(鼻孔),那当然不够呀,虽然是两个比较大的,可是还是不够,还是不够。那这个时候我们要发表的药,发表的药。那发表的药我们有中药,解表的药,你吃下去以后流汗,发掉了。那这个是一种方法,在这里定下了"汗解法"。那这个如果你没有药在身边,我们刚刚介绍过阳极生阴嘛,阴极会生阳。燥热的状态之下如果你没有发表的药,或者是你吃了发表的药他还照样不流汗,这时候怎么办?用洗冷水,洗冷水,因为冷嘛,寒极,会生热,会产生大热,病人会得到汗解。
那这是阳热胜的话就是生热,如果是阴胜的话身体里面就是感觉会寒冷的,阴胜则生寒。那生寒的时候,汗出来都是很清澈的汗,代表里寒。那“数栗而寒,寒则厥”,这个,“厥则腹满死”,厥就是昏厥、昏迷,腹满死。“能夏不能冬”,因为里寒很胜,我们有寒热,里寒很胜,里寒很胜的时候,如果外在的环境是热的,还可以,还可以活,如果是到了这个冬天,外面的天气之间,天地之间也是寒,里面又是寒,这就很危险了,这是阴阳跟病的形态,阴阳的变更的状态。这是一个最早出现,岐伯提出来,要如何让阴阳平衡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阴阳调和

42页,诸位看,如何调整这个阴阳呢?岐伯说“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所谓七损,女人的七字为主,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对不对?男人呢是八字为主,一八二八三八,那你要知道我们人生长、收藏这个状态之下,能够了解这个状态,按照这个状态来调理身体的话,就会很好,就能够长寿。那如果不知道,就容易提早,就是老化得很快。那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这就是最早的《黄帝内经》下的定义,40岁开始呢,年四十而阴气阳气各半,起居开始衰弱了。超过50的时候,体重,耳目不聪了,阳就慢慢衰下去了,阴就慢慢升起来,到年60的时候,阴痿,气大衰,这个阳气大衰了,这个时候呢阴阳都不利,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这个人呢一定要下面实,上面是虚的。所以我们在望,如果这个病人走过来,或者你在马路上看到有一个人走路,好像在飘,感觉到好像是快要倒了不倒,快要倒了那个样子,这是上实下虚,这不好,人走路不能飘,飘就会出问题。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阴阳消长,男女的这种状况,像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我要赶快开始吃去吃一些补肾的药,因为补肾年龄大了以后,50岁以后,肾臓开始衰竭,肾器开始衰竭,我们前面都讲了,肾,这个五八六八七八这个八字后面都是讲肾脏,所以肾脏在管一个人的寿命有多长,所以补肾很重要。
那由于年龄的层次不一样,会产生不同的名称,表面上名称不同,但是同是一个地方出来,“智者察同,愚者察异”,中医的观念里面就是同症同治就是从这里出来的,只要症状相同,不管内症是什么,不管里面的症状是什么。比如说我们有些处方,这个处方看起来就是治风湿关节炎的嘛,那现在有个病人跑来,他不是关节痛,他就不跟你讲了,我就是关节痛,你就开处方他就好了,结果他实际上他是骨癌,你不用去管他是骨癌,你一想到骨癌你不会开方了,你就把他当成关节痛来治,中医就是同症同治。这个以后我们在介绍《伤寒金匮》的时候,我们开处方就是查他的症状相同的,我们就开,不管他里面的译名名字病的名称是什么,我们不管它,不管它。聪明的察同嘛,愚者察异,这个不是我要骂人的,《黄帝内经》在骂西医嘛,他的名词很多,一大票,结果没有一个治好。看起来都很像,名字都不一样,那,智者有余,愚者不足。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最主要讲的怎么样?平常我们要保持平常心,恬淡、无欲、开心、愉快,这个时候都会有长寿的道理,长寿之道在这里面,绝对不可以去,遇到我要怎么样怎么样,每天在争,这样就会短命。
如果我们把刚刚那个图,那个人在这边,东南西北,嘴巴在这边,43页,这一段,“天不足西北”,所以西北方呢,这是西北,西北方是阴。造成的人的右边,右耳没有像左耳那么敏感。因为右边是阴左边就是阳,所以阳在这(左)边,阳就指敏锐力,动力,它的能量,所以左边的阳比较强,听力左耳会比右耳好。
图片
那“地不满东南”,东南在这边,东南就比较平窄,有那个海呀什么样的,有很多湖泊,河流,地不满东南,不够完整,所以一般人呢左手不如右手强,左手不如右手强,当然有人是左撇子就有例外的。
44页,这个黄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子?人会这样子分?岐伯就说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当你在专心注意在做事情的时候或者读书的时候你手脚就不灵活了,因为你精气在上面。那西方阴也。阴者呢是在下方,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所以说,当你手足很强的时候,耳目会不便。如果说我们人会感于邪,一般来说右,比较弱的地方容易受到病毒,病的侵害,那个侵犯的人体,所以在上面呢右边容易感觉到,比较容易生病。
在左边,在左,这个下边的话,下体的话就是在左边的地方比较容易受到病毒,这是阴阳不能两全的,不能全。
这个第45页呢,《阴阳应象大论》这个地方讲的呢,“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臓。”我们所谓的真人,比如说我们前面介绍过了,他坐在,印度现在一个人坐菩提树下面,他是食气。所谓食气,他,你看他坐在这个树,这个树是这样子,树根像个板子一样,他坐在这中间,人坐在中间,靠在这个地方,靠在这个地方能坐到,盘坐在那边。其实他是在观想它就是树,你有没有看过树吃东西?你看不到,他就坐在那边就像树一样,所以地气在养他,天气可以养他,他靠在树上面,这个是一个食气的动作。他自己观想是树就好了,就没有耗掉很多能量,而且他不需要吃东西呀什么的。我们人呢就靠天地之间的气在生养,那天气呢通于肺,天上的气跟我们的肺是相通的,地气通于嗌,嗌就是我们的喉咙,喉咙,咽喉的地方。“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那六经为川,肠胃为海”,这就是这一节就是说把人体的跟自然界放在一起,九窍呢,我们人有九窍,耳朵两个,眼睛两个,鼻孔两个,就六个了,嘴巴一个,七个,所以上面有七窍,大便、小便的地方加起来,九窍。那这是水注的地方,所谓水注的地方,满就会溢出来,所以我们常常有流鼻水啊,流口水啊,有时候晚上睡觉睡的很深,流口水呀这样,大便、小便呢,满就会溢出来。人“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天地之间下的雨其实就像我们的人身上的汗一样,就把,这个章节就把人呢跟天地并在一起,阳的气,像天地的疾风。怎么暴气象雷呀,逆气象阳啊什么,这都是这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

************************************

原文: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