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万卷作文 2022-08-28 发布于广东

蔡邕听琴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①,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③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⑦矣。”

《后汉书·蔡邕传》


注释

①吴人有烧桐爨(cuà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

②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

③裁:制作。

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⑤将命者:侍从。

⑥怃然:惘然的样子。

⑦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

【文化常识】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译文】

吴地有人烧桐木做饭,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向主人要来并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但琴的尾部还保留着烧焦的痕迹,所以当时的人把这把琴就叫做“焦尾琴”。当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大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敬重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茫然。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爬向一只正在鸣叫的蝉,蝉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为之进退不停。我内心很紧张,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这就完全符合了。”

【评析】

这个故事很有趣,不妨慢慢说来。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如是说。

练习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

观察过很多柄剑之后才懂得如何识别剑器

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

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

纸上谈兵是不行的。

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

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实践出真知,此言极是。

从发现焦尾琴到听琴,

蔡邕都堪称榜样。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此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描写了一个高楼弦歌的佳人的感叹。

当高楼佳人借铮铮琴声倾诉的时候,

定然希望得到知音的理解和共鸣,

但她没有找到知音。

这人世间的知音,

原本就是那样稀少而难觅的。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香山居士之所以泪湿沾襟,

因为他听懂了琵琶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共同的命运,

把诗人和琵琶女的心连结在了一起;

千古名句几乎是脱口而出:

在这茫茫的人世间,

自有和你一样命途多舛的人儿,

能理解你长夜不眠的琴声。

从琴声中听出杀心,

蔡邕是个地地道道的知音。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是来自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人物角色。

在不同的读者眼中,这个角色是完全不同的。

鲁迅先生对《红楼梦》也有过类似评价: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每个读者的人历阅历、价值取向不同,

对文学艺术形象的理解自然不甚相同。

本故事中没有正面描写琴师技艺如何了得,

但聪明如蔡邕却感受到冷兵器的寒光;

当琴师说出看见螳螂捕蝉的担心之后,

又使人为蔡邕击节称赞,然后扼腕叹息;

赞的是蔡邕对音乐的敏锐洞察,

叹的是对音乐有如此造诣的他对会失之偏颇

——并没有人想杀他。

这个故事绝妙印证了艺术审美的基本特点:

感受美时,

审美者一定会投入自己的主观体验和感受,

美是主观的。

我曾听过捷克著名音乐家斯美塔那的名曲《沃尔塔瓦河》,

心里想的却是家乡的大运河。

眼前的景象正如歌曲《我的祖国》所描绘: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听得热血沸腾,

感觉到大运河水似乎从自己的血管流过……

后来看到斯美塔那自己为《沃尔塔瓦河》写了如下文字:

“……两条小溪流过寒冷呼啸的森林,

汇合起来成为沃尔塔瓦河,向远方流去。

它流过响着猎人号角回响的森林,

穿过丰收的田野。

……沃尔塔瓦河从斯维特扬峡谷的激流中冲出,

在岸边轰响并掀起浪花飞沫。

在美丽的布拉格的近旁,它的河床更加宽阔,

带着滔滔的波浪,

从古老的维谢格拉德的旁边流过……”

此时才猛然发现,

它并不是流过我血管的大运河,

它流过遥远的欧洲大陆,流过布拉格。

然而,我仍然能感受到它的明媚,

仍然能感受到它美丽的浪花飞沫,

仍然固执地觉得它就是我家乡的大运河。

因为,美是主观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