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种书体叫“飞白”。而这种书体的创造者就是蔡邕,唐张怀瓘在《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说道蔡邕,了解汉末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其名,他还有一个女儿蔡文姬,是有名的才女。 蔡邕,陈留郡圉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官宦之家,自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蔡邕为人孝顺,品行端正,而且博学多才,精通音律。二十岁时,师事著名学者胡广,因此得到了朝廷的关注。但东汉末年,宦官把持朝政,全国官场一片黑暗。蔡邕进入仕途生涯后,并非一帆风顺。 蔡邕早年被朝廷征召,但称病拒绝了朝廷之命。后来蔡邕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蔡邕为官之时,不满宦官专权,向汉灵帝上疏整顿吏治,选拔有才之士,结果遭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 蔡邕最值得称道的还是他的音乐才华。我们可能都听过这么一句话“曲有误,周郎顾”,蔡邕的音律才能应该比周瑜更胜一筹。“一弹三唏,凄有余哀。”关于蔡邕听琴的故事很多。 有一次,蔡邕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忽然听到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一听其声,蔡邕就知道这是一块做琴的好材料。蔡邕不顾火势之大,伸手就把那块桐木从灶膛里面拽了出来。但是木头的尾部依然被烧焦了,蔡邕经过精雕细刻,把桐木做成一张琴,当时人们叫它焦尾琴。 起初,蔡邕回到家乡陈留。因为蔡邕为官之时为老百姓做过很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一到家乡,乡亲们便热情招待蔡邕。有一次,一个多年不见的朋友特意准备了一桌酒菜,邀请蔡邕到家里作客。盛情难却,蔡邕如期而至,当他走到朋友家大门外时,突然停住了脚步。 原来屋里正在弹琴,蔡邕本来就精通音律,琴声引起了他的注意。起初,琴声悠扬,但一会儿就变得沉重起来,有一种紧迫感。蔡邕听出琴声里隐隐地透露出一股“杀气”。蔡邕愣住了,心想莫非是宦官之手已经伸到自己的家乡了,此去不会是鸿门宴吧?多年未见的朋友变了,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想要伺机害我?想到这里,蔡邕转身回头就走。 主人得知蔡邕未进大门就走了,认为可能是自己礼数没有尽周到。蔡邕向来被乡里人尊崇,主人赶紧追赶并问起原因,蔡邕把事情都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扫兴。这时弹琴的客人说:“我刚才弹琴的时候,看见一只螳螂正要扑向鸣蝉,蝉将飞走还没有飞走,螳螂的动作一前一后。我心里有些担心,唯恐螳螂丧失了机会,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杀心流露到音乐中来吗?”蔡邕莞然而笑说:“这足以表明了。” 听完弹琴之人的介绍后,一场误会消除。平静之后,大家对蔡邕的听琴的本事,欣赏音律的能力惊叹不已,佩服之至。 令人惋惜的是,后来董卓被诛杀,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时年六十岁。蔡邕遇害后,焦尾琴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然后几经辗转人手,据传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