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7年胡琏夜间猝死,死前留下一张地图,儿子:他晚年不敢提粟裕

 9tx22v工人 2022-08-28 发布于重庆

解放战场上,蒋介石有一支号称“金刚钻”的王牌部队-整编第十一师,他的前身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军。

整编第十一师在师长胡琏的带领下,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困难,毛主席更是亲自电告部队,面对胡琏时,要“宜趋避之,以保势力,待机取胜”。

“狡猾的狐狸”是我军将领许世友对胡琏战斗风格的评价,他也每每都能从我军将领手中脱逃,1977年,胡琏心脏病突发,在台北逝世。

晚年的胡琏曾经有两大憾事令他念念不忘,曾留了一张地图和一封遗书给他的儿子,还对其交待了一件事,究竟是哪里的地图,又是何事,令胡琏晚年念念不忘?

“狐将”熊兵

“狐将”当然是指胡琏,这“熊兵”,则指的是他带领的部队整编第十一师,敢这样形容胡琏和整编第十一师的,还得是许世友。

许世友打仗一直以作风硬朗,敢打敢拼闻名,人送外号“许大和尚”,让无数敌人闻风丧胆,可却有一人不服,他就是胡琏。

1947年3月始,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全面受挫,迫不得已改只得集中优势兵力,准备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率领60个旅近45万人,向陈毅和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发动决战,情况十分严峻

为打破敌人的包围圈,陈毅、粟裕二人决定“围点打援”,命许世友率第九纵队驻防蒙阴,防止敌人增援。

4月18日,陈毅、粟裕收到消息,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在师长胡琏带领下即将要对蒙阴城发动突袭,

二人立即电报许世友,命其于19日之前抵达蒙阴城西侧白马关一线,阻击敌整编第十一师,将胡琏拦截在此地。

可此时许世友的第九纵队,尚离白马关百里之遥,而胡琏的整编第十一师,距离白马关一线仅十几公里。

该如何在胡琏之前提前抢占白马关阵地?许世友陷入了难题。

左思右想,认为立即命先头部队抢先到达才是最佳选择。

当即拍板决定,命26师立即出发,25师74团作为预备队随行,百里奔袭,要在整编第十一师之前到达白马关。

26师接到命令,丢下轴重就轻装出发,一路派出尖刀营开路,向着白马关绝尘而去。

此时,在整编第十一师的指挥部,胡琏正在看着地图。

白马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3个方向皆有大山,而且是通往蒙阴城的交通要到,必须要首先占领,打定主意的胡琏。

命令第11旅作为先锋,务必在19日中午之前占领白马关,下完命令,胡琏又叫住了11旅旅长杨伯涛,说“记住,部队前进时,一定要随时注意”

“一旦遇到共军,要迂回周旋,不要硬拼,减少损失,等待支援为上计”

“是,遵命。”

杨伯涛领命离去,可胡琏的心里,总归有点不安。

19日清晨,白马关郁郁葱葱,山脚下一路黄土,终于是26师的尖兵营率先赶到了,轻装急进的100多名战士,连夜强行军,抢在了敌人之前到达。

所谓先到的有主动权,100多人的指挥官魏国来,可是一名神枪手,他深知提前埋伏的优势,白马关附近山地,均有天然形成的岩石作为掩体。

待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第11旅姗姗来迟的时候,面对着的将是严阵以待、以逸待劳的我军战士,完全占不到便宜。

杨伯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攻下白马关,只得遵照命令,退回防守,等待整编第十一师的主力到来。

于此同时,许世友率第九纵队抵达,胡琏也来到白马关前线,看着宛如天险的白马关,狡黠地说“用炮轰,把共军阵地炸平,看看他们有多硬!”

在6架飞机,百余门火炮的轰炸下,白马关阵地瞬间笼罩在硝烟之中,面对优势兵力和火力的胡琏部队,许世友决定,

暂时撤出阵地,不与敌人硬碰硬,等到夜晚时分,利用我军善于夜战,伺机夺回。

陈毅、粟裕交给许世友的命令是,阻击敌人,不许胡琏部队通过。

敌人若是“金刚钻”,我军就要磨,磨掉敌人锐气,黄昏时刻,许世友命令部队悄悄撤出阵地,让给对面。

胡琏再次发起进攻,待前线部队报告,整个白马关上只有尸体,没见解放军的身影,生性谨慎的胡琏起了疑心。

“拼杀了一整天,现在突然消失,其中必然有诈,命令部队小心戒备,在山下宿营,防止他们趁夜色偷袭。”

不得不说,胡琏十分机警,许世友见计策失效,不得不放弃了夜晚偷袭的想法,命部队重新占领了白马关,准备第二天的战斗。

胡琏的机警让许世友摸不到机会,许世友感叹道“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然而狡猾如狐狸的胡琏,却始终攻不下白马关。

整编第十一师虽然装备精良,又有飞机坦克掩护,可面对视死如归的第九纵队士兵,总是畏手畏脚,每每抵达半山腰。

就顶不住我军的火力,败退下来,激战几天,整编第十一师还是徘徊在山脚下,解放军的阵地像一颗钉子一样,死死地楔在白马关。

“金刚钻”也钻不破我军的防守,胡琏的整编第十一师在白马关前沿滞留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最后只得撤退。

看着近在咫尺的蒙阴城,胡琏丧气地说“我军3万多精锐,竟攻不破对面1万多人的防守,许世友名不虚传,果真厉害。”

总能死里逃生

身为蒋介石手下“王牌师长”,与胡宗南并称“两胡”的胡琏,最为擅长的还是死里逃生,每次遇到绝境,总能化险为夷,其“滑头”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一生,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战法,我军进攻他就退,我军撤退他就进,有一丝风险就绝不出手,

国民党“五大王牌军”的长官,张灵甫和邱清泉死无葬身之地,廖耀湘被我军俘虏,只有孙立人和胡琏活着逃到了台湾。

孟良崮一战,张灵甫的整编74师被陈毅、粟裕团团包围之时,胡琏就在身边,他看到救援张灵甫要冒着极大的风险,

一旦失败,连自己都可能搭进去,便对张灵甫说:

“灵甫兄,我已经拼命了,只是阻击火力强大,一时半会难以突破,你再坚持个4、5天,我就到了。”

可怜的张灵甫就这样被胡琏放弃了,别说4、5天,张灵甫当时的情况坚持不到2天,结果就是张灵甫和整编74师全军覆没。

陈毅、粟裕顺势就要包围胡琏的整编第11师,却被他耍滑,打开了缺口溜走了,逃走后的胡琏接到蒋介石命令,

重整旗鼓,准备重新进攻,这次,他就小心得多了,平稳推进,一旦到达预定位置,便迅速布置防守,将驻地村民通通赶走。

陈毅、粟裕紧追不舍,指挥华东野战军连夜包围,胡琏看着来势汹汹的解放军,心头蒙上了一丝阴霾,他给陈诚发了一份电报“不成功则成仁”,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其实背地里已经在准备逃跑,不知道他是不是运气太好,在华东野战军准备进攻之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下起倾盆大雨。

遍地泥泞,我军行动困难,再加上弹药受潮,火力大减,导致原定1周之内歼灭胡琏部队的计划落空,胡琏疯狂向蒋介石请求支援。

陈毅、粟裕看到国民党援军已经抵达,不得已宣布撤退,胡琏再一次活了下来。

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与黄维的分别逃跑。

淮海战役的失利,胡琏与司令官黄维被人民解放军在双堆集包围,俩人分别乘坐两辆坦克准备逃出生天。

结果黄维的坦克半路出了故障抛锚了,他只得弃座厮杀,最终被我军包围,举手投降,胡琏的运气又一次爆发了。

他的坦克没出问题,一路狂奔,却没有遭到阻拦,原来解放军战士以为坦克是缴获来的,正在开往后方,竟没人发现里面坐的是国民党高级将领胡琏。

败退台湾后,“五大王牌军”将领只剩他的孙立人,可没过多久,孙立人即遭到了软禁,这也令胡琏感慨万千。

1958年8月,解放军炮击金门,数万枚炮弹落到岛上,其中一发差点就当场炸死胡琏,他又一次死里逃生,

最终,“狡猾的狐狸”胡琏选择远离政治,奔赴越南,担任“驻越南大使”,后来被罢免后,选择到台湾大学学习。

“五大王牌军”将领只有胡琏安然地活到了晚年,毛主席曾评价他“狡如狐,猛如虎”,由此可见,“狡如狐”果真如此。

一生最怕粟裕

但“猛如虎”却尚且存疑,胡琏的整编第十一师战功累累,抗日战争时曾血战石牌,同日军进行了数个小时的“白刃战”。

可见其有一定的实力,每每陷入危机之时,也能看清楚局势,为自己预留好后路,但是有一个人,让他直言再也不想碰到了。

他同陈毅、粟裕的交手自己都数不清,可是论起哪个共产党将领最令其害怕,非粟裕莫属。

自宿北战役开始,胡琏就对粟裕的用兵如神深感佩服,整编第69师师长戴之奇,被粟裕以斩首姿态,分割为3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眼看着戴之奇及其部队被粟裕消灭,胡琏见大势已去,便放弃了戴之奇,向长官报告过之后就班师返回了。

南麻一战,胡琏又再次陷入粟裕的包围,所幸天降大雨,他又活了下来,心中面对粟裕已有怯意,双堆集被围,只身逃跑,狼狈不堪,

逃回去的胡琏受伤不轻,浑身上下取出弹片30余块,差点就没了小命,粟裕成为了他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粟裕成了他一辈子的痛,晚年的胡琏在台湾曾写下一封遗书,信上直呼“土木不如一粟,甚悲矣!”

那么他究竟恐粟到什么程度?

据胡琏的儿子胡之光回忆:家父在台湾著书立说,史料存世不少,其间就是不敢提粟裕。”

晚年生活

逃到台湾的胡琏,担任“金门防卫军司令”,负责守卫金门,狡猾谨慎的性格,令他一到金门岛就四处修建工事,修筑防空洞,打退了解放军的进攻。

他在台湾混得风生水起,职位一直高升,可是台湾内部派系的争斗比之前更加厉害,连他也不免受到波及。

对于过往的回忆,让他深感政治斗争对于国民党实力的影响,在他的想法里,以往国民党的局势不利,很大部分原因便是国民党内部四分五裂。

派系林立,互相之间很难做到协同合作,这也就导致一旦打起来,不论是支援还是转移,都会慢一步,处处受制。

因此晚年的他,牢记这个道理,他将住所搬到了远离蒋氏官邸的另一边,这样也就远离了所谓的台湾政治核心。

“内战的时候,我不怎么想打,可是蒋先生的命令,我若不服从就会被说不忠”胡琏一生处处迂回,能避则避,避不了就示敌以弱,这与他的想法是有一定关联的。

胡琏的老家在陕西,他一直有着浓厚的北方口音,也一直难以忘怀自己的故乡,在他的客厅正中央,悬挂着一副巨幅油画,画上就是陕西的华山。

1976年端午节,69岁的胡琏挥笔画下了一张地图,赫然是自己老家的位置,“陕西省华县赤水镇汇头房村第二户”他把地图交给孙子,

说:“我是回不去了,但是你们,第三代一定能回去的。”胡琏一直难以释怀的,就是这断不了的乡愁。

其实他的后代,不用第三代,第二代就已经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还回到了老家陕西,认祖归宗。

在他的家里,到处都挂着黄河,长江,万里长城的油画,在他的观点里,始终认为“中国只有一个”,现在的问题只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党派之间的争论。

可惜狡猾如他,也难以挽回国民党的命运,在偏安东南的台湾小岛上,胡琏抱着对大陆的思念,郁郁而终了。

胡琏的一生,是一个典型的国民党将领的真实写照,在蒋家王朝轰然倒塌之后,再也掩盖不住的同祖国大陆的难舍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