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在堂 | 惠浴宇省长视察东汇灾区

 丁中广祥 2022-08-29 发布于江苏

惠浴宇省长视察东汇灾区
樊川  孙在堂

作者孙在堂先生:丁沟中学1966届校友,江都区樊川镇人,经济师,致力于樊川镇历史文化研究。参与编写《小小樊汊赛扬州》《樊川历史文化》《樊川乡村建设》等,独自编写《东汇老稿》《东汇文史札记》等。
在东汇的乡村,每当夏秋汛期,人们常将惠浴宇省长视察东汇灾区的往事挂在嘴边。他那豪爽豁达的气质、心系灾民的亲情、简练朴实的作风,虽然时过近五十年,但至今仍被东汇父老乡亲所津津乐道。

罕见的灾情

1962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东汇农村,认真落实“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等核算下放政策,充分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广大农村迎来了勃勃生机。但是进入8月以后,连续经历了四次台风、暴风,使刚刚复苏的农村,又遭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袭击。

8月5日——8日,7号台风袭来,暴雨倾盆。总雨量达160毫米。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秋熟作物全部被淹。时隔8天,8月16日下午,一股龙卷风又突然袭击东汇等地,据东汇公社当时的报告:“全社8个大队的40个生产队受灾,其中农户受灾230户,毁坏房屋351间,其中严重倒塌208间,打死生猪1头,致伤一人。”此外还有倒塌牛栏、猪圈,损毁家具等情形,“致使社员吃住不安”。

当时全社上下,紧急动员,三车六桶齐上阵,突击排涝保丰收。(三车指风车、水车、牛车,六桶泛指六种生产、生活用木桶),分框隔圩,圩自为战。

刚刚排涝后不久,又来灾情。9月1——2日,13号台风过境,降暴雨70毫米。9月6——8日,14号台风又过境内。这两次暴雨总量又达250毫米,使东汇大部分地区田河不分,汪洋一片。秋熟作物大部分受损,早中稻在田内发芽,旱谷作物大部泡汤。


深情的视察

重大的灾情,使县、地、省党政领导十分震惊。他们纷纷深入基层,了解灾情,走访慰问,组织抗灾自救。

9月中下旬,排涝基本结束,地表水位下降。大约在9月23日左右,时任江都县委书记的何仁华同志,风风火火地赶到东汇公社社治所在地直属大队钱家生产队(俗称小圩子,现为樊川镇东汇村钱家组),告知东汇公社党委,省委江渭清、惠浴宇等领导同志已到苏北里下河地区视察灾情,很可能要到东汇视察。党委随即做了分工,公社仲学富书记到跃进大队(斜丰港)处准备迎接江渭清书记前来视察;凌正义社长在三阳河沿线迎接惠浴宇省长前来视察。后来得知江渭清书记直接去了重灾区兴化,未能到东汇来视察。

何仁华书记经过电话联系,得知惠浴宇省长当时已到汉留。于是何书记与凌正义社长便于前一天下午赶到汉留,请示视察的具体事宜。因汉留与东汇紧邻,相距仅有两公里的路程。经过请示后,惠省长明确表示:明天就到东汇去,一是实地看看,二是开一个小型座谈会,请五六个基层的队长来谈谈情况,鼓鼓劲。

大约是在9月25日清晨,太阳时隐时现,是个多云天气。惠省长一行由汉留镇乘一艘小机动船,由汉留的水路向东进入长宁沟。

长宁沟两岸曾是惠省长浴血奋战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他曾经在这里开辟江高宝,建立了樊北根据地。当时汉留、东汇以及小纪地区同属樊北工委。由长宁沟向南,河东先为高邮的沙堰,后为江都的富民。河西先为汉留,后为东汇境界。

在长宁沟沿线,水灾的残迹依稀可见。两岸的农田里农民正在抢收中稻。船行至长宁沟南首,转入小关河向西前行,至东汇的杨村大队前东生产队泊岸。惠省长一行约四五人上岸,与前来迎接的何仁华书记、凌正义社长等一起实地视察。只见惠省长壮实魁伟的身躯上穿一件灰淡卡的风衣,饱经风霜的方脸庞,黑滋滋地泛着红光,是年他已54岁。

一路上,他们走走停停,时而深情地凝视灾后的农村大地,时而在受灾的秋熟作物农田中察看受灾程度,时而相互交谈如何灾后自救。从前东生产队到社治所在地,乡间崎岖小道约有两里多路。当他们行至红旗电灌站前,与前东队一组挑稻把的农民相遇,由于农田中路埂狭窄,惠省长一行主动让路站到田里,让挑把的汉子们先走。

激情的勉励

上午八时半左右,惠省长一行赶到了社治所在地,座谈会在公社会议室进行。会议室是公社借用的钱家队王姓农民的住房,座北朝南。堂屋中摆一张简易的会议桌,桌子两旁各放了几张大凳,北面靠墙放了两排长条椅。桌上没有台布,放了两个水瓶和几个茶杯。惠省长和随行人员是自带的搪瓷茶缸。东汇公社参加座谈会的只有五六个人。经回忆,他们是双丰大队的王传贤大队长、孙庄大队的李有亮大队长、红旗大队的姜才庆大队长以及该大队新风生产队的谢德本队长,还有公社吴明华秘书等。何仁华书记、凌正义社长等也参加了座谈。参加座谈会的还有樊南公社受灾地区的基层同志。

座谈会开始前,惠省长就叫随行的秘书拿出两筒香烟散发。并说大家在基层很辛苦,香烟随便抽。座谈会后参加会议的谢德本曾多次自豪地说过:那天我吃了惠省长三支高级香烟。

惠省长的开场白简明扼要:“……实地看灾情,耳闻不如眼见,过去我在这里打过游击,这里的群众对革命贡献很大。今年的灾情确实很严重,请你们如实地汇报情况,并着重谈谈如何抗灾自救把损失补回来。”凌社长首先简要地汇报了全社的灾情,全社受淹总面积13324亩,占全乡总面积的54%。预计减产幅度较大,将直接影响今冬明春的社员生活,直接的财产损失如倒毁房屋、家具损坏等,一时难以解决。同时还汇报了抗灾自救的主要措施。接着几个基层同志又实实在在地汇报灾情,谈抗灾措施。其中给参加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个人。一是红旗大队的谢德本。当惠省长问到紧靠姚费大队的是哪个来参加时(当年开辟江高宝,惠浴宇省长曾在姚费庄工作,对这里感情深厚。而且座谈会前惠省长已到姚费庄视察过,了解这里的灾情),谢德本发了言,因谢德本所在的生产队与汉留姚费紧邻,受灾也很严重。当天谢德本穿裤头,着短褂,赤着脚,草鞋都没穿,剃的和尚头,矮胖结实的身材,当年42岁,正值壮年。由于他是文盲,说话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秘书追问什么,他就简单地答什么。惠省长笑着说:“您是实干家。”另一位基层同志穿着讲究,拿着笔记本汇报,惠省长则不够满意地说:“像你这样领导抗灾,只能在田埂上说说而已。”

惠省长最后勉励大家: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贫下中农,战胜灾害,渡过难关。要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抓好补救措施的落实。要留足留好种子,确保来年生产。要保证群众生活,人均口粮(原粮)要达到420斤。同时还说:“对眼前的困难,我一没有带粮,二没有带钱,很抱歉,只有靠小何(指何仁华书记)想想办法,帮你们解决实际困难。回去后我请苏南的同志支持你们。”

简单的午餐

座谈会至中午结束,惠省长等人由何仁华书记和凌正义社长陪同,在公社伙食房吃便饭。当时公社伙房只有一个炊事员老姜,而且伙食房还是借用钱家生产队农民家的伙房。

中饭伙食很简单,三四样菜吃饭。没有当今时兴的冷盘和饮料,也没有喝酒。据当事人回忆,菜主要是汪豆腐、烧杂烩以及草鱼汤等。

在吃饭时惠省长也不忘激励士气。当吃鱼汤时,谈到今年发水,鱼吃得多,肉吃得少。又谈到发大水,鸭子淘不到食,粮食减产,猪子难养等等。惠省长笑着说:“今年不谈,明年到你们这里吃肉、吃鸭子。”午饭刚结束,惠省长就嘱咐秘书缴足伙食费,并且亲自对炊事员老姜说:“你今天要蚀本了。”因为当时公社伙房是单独核算,公社招待上面来人没有专项经费报支。有时甚至是陪同的公社干部自掏腰包来支付。

及时的救助

下午惠省长一行又风尘仆仆地踏上了去高邮继续视察的行程。

惠省长视察后不久,江都县政府就陆续下拨了各类救灾款物。据查阅,当年10月4日樊川区拨给东汇公社修复房屋救济经费5320元,每间定补28元。此后还下达生活救济1000元。省慰问团支持灾区慰问金900元。(当时工匠报酬每工日0.8——1.00元,木材每立方仅40元左右,籼米每斤0.11元)。同时在年终分配时还调减了当年的粮食征购任务,保证农民口粮420斤(原粮)以上。

由于及时的救助,使东汇公社迅速摆脱了风涝灾害的阴影,阔步迈上了新的征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