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AR)验案三则

 中医知识圈 2022-08-29 发布于山东

1

李某,女,26岁,2019年3月14日初诊。
有AR病史3年,曾多次发作,迁延不愈。刻下症见:鼻塞,流清涕,晨起喷嚏频作,咽痒,目痒,畏风怕寒,遇风、遇寒鼻症即作,眠可,纳可,舌质红,苔黄白,脉滑。
王庆国教授从“鼻鼽”论治,辨证属太少不和、阳虚肺寒,治当温阳散寒、和解枢机。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柴胡桂枝汤、玉屏风散合方加减:炙麻黄10g,细辛10g,制附片10g(先煎),柴胡10g,炒黄芩12g,桂枝10g,白芍15g,炙甘草20g,党参15g,大枣15g,黄芪30g,防风15g,炒白术20g,蝉蜕10g,辛夷10g。共14剂,日1剂,水煎服,分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2019年4月2日二诊。患者自诉药后3d即效,鼻塞、流清涕、恶风怕冷症状大为改善,后入夜着凉,现仍鼻流清涕。原方既效后,略作调整,将上方制附片加至20g,另加白芷8g。共14剂,煎服方法同上。
药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按:肺在窍为鼻,失于宣肃,气机不利,故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少阴阳虚,纳气无权,故喷嚏频作,遇寒则犯;本病表寒束缚为标,少阴阳虚为本。患者晨起喷嚏不休、畏风怕冷,反复发作,休作有时,此乃寒邪侵袭,正气不足,邪伏少阳,枢机不利而致。辨证属阳虚肺寒、太少不和,处方麻黄细辛附子汤、柴胡桂枝汤、玉屏风散加减,如《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云:“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宜细辛、乌、附、干姜之属。”麻黄辛温入太阳,开腠理,透毛窍,发汗解表;附子辛甘大热,入少阴,温经扶阳;细辛芳香行窜,佐附子助麻黄,三者相伍可温肾阳、祛肺寒,配以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疏利三焦、宣通内外、扶正托邪。防风、黄芪、白术益气固表,蝉蜕引药入经,以通鼻窍。诸药合用,共奏通窍止嚏、祛痒收涕之功。二诊入夜着凉,仍鼻流清涕,故加大附子剂量以温阳散寒,另加白芷以祛风燥湿、宣通鼻窍[1]。([1]孙彤彤,闫军堂,倪钰莹,范淑月,吴璐蔚,刘敏.王庆国教授辨治过敏性鼻炎经验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06):633-636.)
2
王某,男,8岁。2021年12月18日初诊。
主诉:流清水鼻涕2月余,加重3d。患儿间断流清水鼻涕2月余,3d前受凉后加重。刻诊:流清水鼻涕,晨起喷嚏频作,鼻塞、鼻痒,头痛,常自汗,不咳,纳欠佳,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查体:咽微红,眼周可见色素沉着,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可见白色分泌物;心音有力,心率108/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辅助检查: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过敏原检测示对蛋清、牛奶、花粉、户尘螨过敏。
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中医诊断:鼻鼽(虚实夹杂证)。
治以疏风通窍,温肺固表。方选苍耳子散合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桂枝6g,生麻黄5g,细辛3g,五味子10g,生黄芪10g,防风10g,乌梅6g,甘草6g,炒苍耳子6g,辛夷6g(包煎),白芷10g,薄荷6g(后下)。3剂。每日1剂,水煎300mL,分2~3次服。
20211221日二诊:患儿流涕、喷嚏症状减轻,鼻塞症状消失,仍有自汗,大便干,2日一行。予初诊方去细辛、生麻黄,生黄芪用量增至15g,加白芍15g、火麻仁10g4剂。
20211225日三诊:患儿鼻部症状基本消失,汗出明显减少。守二诊方继服14剂。202219日电话随访,患儿诸症悉平。
按:本案患儿病程日久,流清涕反复发作不愈,处于慢性迁延期。根据小儿“肺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可知其肺娇易病、脾弱易伤。长期饮食失节、护理不当皆致肺脾气虚、腠理不固,故患儿常汗出不止。脾虚不运,气不化津,内生痰饮,停于肺窍,“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患儿清涕连连,反复不愈,为寒饮不化,饮停于肺,上发于鼻窍,恰逢3d前触冒风邪,形成肺脾气虚为本,外受风邪、内停水饮之势。任师辨为虚实夹杂之证,治以疏风通窍、温肺固表,予苍耳子散合小青龙汤加减。方中生麻黄疏风散寒;桂枝、防风祛邪固本,宣通鼻窍;细辛温肺化饮通窍;生黄芪补肺脾之气以固表;乌梅、五味子敛肺生津,巩固其本;炒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芳香开窍;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使外邪得祛、内饮得化、气虚得固、鼻窍得通。二诊时患儿表寒证已解,故去辛温发散之生麻黄、温热之细辛,增生黄芪用量取固表敛汗之意,加白芍合桂枝调和营卫以固表,火麻仁润肠通便。三诊时症状基本消失,守方继服巩固疗效,预防复发[2]。([2]王秋荣,任勤.任勤分期论治儿童过敏性鼻炎之经验[J].江苏中医药,2022,54(07):21-24.)
3
李某,男,16岁,2013年6月12日初诊。
因鼻塞流涕反复发作3年,加重1周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流涕,晨起喷嚏,春秋季节好发。过敏原检查显示:对花粉等多种变应原过敏。查体:双侧鼻黏膜水肿,苍白,鼻腔有较多水样分泌物。外院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具体治疗不详。鼻塞流涕反复发作,1周前无明显诱因鼻塞流涕再次发作,晨起喷嚏明显,流清涕,鼻干鼻痒,咳嗽,咳白黏痰,四肢畏寒,精神疲倦,纳眠一般,舌质淡红、苔白,脉滑。
中医诊断:鼻鼽;辨证属肾虚不固,肺气不利,邪犯鼻窍。
治则:温肾益气生精,宣肺祛邪通窍。
处方:黄精、仙茅、淫羊藿各20g,补骨脂15g,百合、葛根、炙黄芪、僵蚕各30g,防风、紫苏叶、蜜麻黄、苦杏仁、辛夷、白芷、生地黄、蜂房各10g,地龙20g。7剂,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鼻塞流涕症状明显好转,咳嗽、咳痰减轻,患者诉时有心情不佳,舌脉同前。予原方减紫苏叶、地龙,加麦冬30g,姜半夏、柴胡各10g。继服7剂。
三诊:患者鼻炎症状基本消失,原方再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王书臣教授认为患者少年起病,病程反复,迁延不愈,结合患者症状,舌苔脉象,四诊合参,辨病为鼻鼽,辨证为肾虚不固,肺气不利,邪犯鼻窍。方中以黄精、仙茅、淫羊藿、补骨脂,培补元气,温肾生精,以弥补先天不足;配伍百合、生地黄,滋阴润肺,强调肺肾同源,金水相生,阴阳同补;葛根辛散升清之力,升举元气,疏布周身,充盛肺卫;黄芪补肺益气固表,麻黄、苦杏仁宣发肺气;防风、紫苏叶祛风散邪;地龙、蜂房、僵蚕,散内风邪气,使邪不留经,又可止咳化痰;辛夷、白芷通鼻窍。二诊患者鼻塞流涕症状明显好转,咳嗽、咳痰减轻,自诉时有心情不佳,原方减紫苏叶、地龙,加麦冬养阴润肺、姜半夏止咳化痰、柴胡疏肝解郁[3]。([3]马卉,岳园,郝雅妮,梁艳霞,张子然,樊茂蓉,丛晓东,王冰.王书臣从肺肾论治过敏性鼻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2021,53(20):217-2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