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色小镇无“特色”,未来该往何处去

 博为国际咨询 2022-08-29 发布于广东

      近几年,特色小镇作为新型“文旅产业”在中国遍地开花,然而,各地小镇盲目跟从,忽视自身基础,最终因“东施效颦”,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走向了衰败。今年4月,一份“中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在网络上不胫而走,文章指出,我国至少有100个特色小镇因资金链断裂,商家空留招牌逃离,导致小镇荒废。其中典型的案例是投资了3.5亿的陕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也因在创建中失去“特色”,难免跌入了小镇发展陷阱—空心化,同质化,泡沫化里,最终不得不拆除。

面对特色小镇出现的问题,国家也提出相应的政策。例如,2018年国家发改委对已公布的特色小镇进行优胜劣汰测评。202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提到“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要以各省份为单元全面建立特色小镇清单,开展动态调整、优胜劣汰”。

特色小镇的发展是推动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未来如何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建设,并经得起市场与历史的考验,是需探索的一大问题。

一、找准发展定位,打造“原生IP

特色小镇的核心关键在于差异化,“百镇一面”的发展趋势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也在同质化发展的过程中丧失了特色小镇的本质和初衷。特色小镇的形成,应是从找准小镇发展定位,打造其独有的“原生IP”开始。小镇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风俗民情等要素是其“先天条件”,特色小镇的发展由“先天条件”排列组合,逐渐走向别具一格,独具魅力的特色发展之路。乌镇的成功案例,体现“文化引领”对特色小镇的重要性。乌镇以文化立身、以江南小镇为特色,经历了观光小镇、休闲小镇到文化小镇的几次转型,其核心是从产品资源和精神形态上制造差异性。

二、遵循产业优先,推进产城融合

特色小镇以核心产业为发展基础,提供丰富的配套产业,进行多业态发展,产业与文化、旅游、社区功能混合叠加,为特色小镇发展注入生命力,形成特色小镇的新型空间。特色小镇以立足产业优先、促进产城融合为发展思路,通过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的发展路径,合理安排产业用地、公共服务用地、配套设施用地的比例,优先开发产业用地,形成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共建共享,实现特色小镇的长远持续发展。云栖小镇广泛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衍生出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与科技产业共融共生的特色小镇。

三、搭建“活而新”平台,坚持创新为魂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保持和引领特色的前提,特色小镇的创新不仅仅在于科技创新,还是与制度、管理、商业模式、业态和文化创新的相融合,形成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经济发展。特色小镇坚持以创新为“灵魂”,强化技术创新,加强创意发展新业态,推进合作创新。搭建符合市场逻辑的“活而新”系统平台,成为小镇产业经济平台上的万众创新。依靠创新驱动形成发展新活力,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结语:特色小镇的建设应强调特色打造、产业引领、创新发展,走出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入“十四五”时期,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和乡村振兴有效的结合起来,推动特色小镇走上“良性循环发展道路”,也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新的路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