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律诗的写作体会

 山花烂漫oqq2hn 2022-09-18 发布于湖北

谈谈律诗的写作体会

山花烂漫

     一、什么是律诗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唐之时期。初唐有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成篇。到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等攻习锤炼,使它在文体上达到纯熟。

而崔颢、李白却在骈散交杂之间徘徊,所作的诗大都是半古半律尤其是李白,以古风为主。

初唐时期的七言律诗,虽然有很多名篇。但绝大多数都属于奉和、应酬、馈赠之类的,比之五言律诗更见狭窄。而且,李白、王维、高适等诗人的七律,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

自杜甫开始,对七言律诗严格于功,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古诗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展示其新诗格律是的潜力,从而打开了格律诗的艺术天地。

杜甫以后直到中唐时期,七言律体未能推陈出新。晚唐时期,七言律诗又打开了新局面。温庭筠、李商隐、杜牧这几位七律圣手不仅修整了律诗的形体,而且改造了律诗的气质,把律诗艺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五中总结了唐代七言律诗的发展历程:“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至崔颢、李白时出古,一变也。高、岑、王、李,风格大备,又一变也。杜陵雄深浩荡,超忽纵横,又一变也。”

五代时期七言律诗乏善可陈。宋代七律创作延续了杜甫和中晚唐诗人的创新努力并在“江西诗派”手中逐渐定型,走出了一条以理趣见长、以议论为诗的新路子,佳作不少。元明清以后,七言律诗逐渐衰落,这与朝廷重视文化与否有很大的关系。

二、律诗的常见类型  律诗常见的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三种,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简称五律、七律,六律较少见。律诗规定每首8句,通常叫七言八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短律;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仗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小律对偶要求较宽。五律、七律要求全诗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律诗的格律要求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律的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汉”和“鹦”也出律了,但“汉”和“鹦”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还有李白基本不按格律形式去写,比如《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都是按古风形式写的,“床前明月光”三平一仄一平,“疑是地上霜”四仄一平。也有的三平或三仄,但下一句采取方法挽救,叫拗救。

    五律、七律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写作较难,故要多研多习。

    作者简介:冯祖华。笔名:山花烂漫,中共党员,64岁,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人。退休。中国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辞赋协会会员,中国诗词论坛协会会员,中华诗词论坛协会会员,中国社会网络义务教育大学副校长、教授,金榜头条鸿鹄文学总社湖北第三分社社长(襄阳),深圳名人名家诗词协会襄阳分会会长,襄阳作家学会会员,保康作家学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