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TEMI溶栓·大家谈 |张钲:基层版胸痛中心应该怎样助力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和发展?

 新用户21811940 2022-08-29 发布于四川
图片
近年来,我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胸痛中心组织管理体系,并形成了全国胸痛中心救治基本网络,整个胸痛救治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与完善也将进一步保障更多区域内患者的全周期心脏健康。近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张钲教授与张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马全恩医生针对基层版胸痛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刻讨论。

马全恩医生: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请问胸痛救治单元在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体系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作为基层版胸痛中心,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助力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和发展?



张钲教授:随着县医院、基层版胸痛中心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广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能力,且随着国家认证的通过以后,不管是PCI或是溶栓均已在非常多的县域医院进行开展。胸痛救治单元的概念其实是我们说的两个“一公里”,我们知道在相对区域较大、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乡镇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覆盖的人群是区域性的,约几千、甚至上万的居民,当患者出现急性胸痛、急性心血管事件时,他第一时间可能是需要到乡镇卫生院进行诊治,如果县域中心、基层版胸痛中心能够辐射胸痛救治单元,协同进行急性胸痛的诊断与鉴别,对百姓而言,能够避免低危胸痛患者拖家带口到县医院看病,大大减轻了患者负担;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将患者在发病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从目前的胸痛救治单元发展情况来看,第一,诊断提前、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的总缺血时间,随着乡镇卫生院能力提高以后,患者都进行了静脉溶栓,第二,很多急性心梗患者,在县域、地市甚至三级甲等医院处理完之后,其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即血压、血脂、血糖以及心衰的综合管理仍需回到住地,因此我们将胸痛救治单元视为整个心血管病防治体系的“第一公里”,也是“最后一公里”,其对心血管领域而言,不管是慢病管理或是急救,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能够非常好的控制心血管患者的死亡率。


图片
张钲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甘肃省心脏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甘肃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指控中心主任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6-8届委员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认证专家
甘肃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
甘肃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甘肃省胸痛中心联盟主席
兼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高血压杂志等杂志编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