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前的一场海难,让“大洋湾”永载中日史册|方志江苏

 梦想童年594 2022-08-30 发布于江西

千年龙隐地,九曲大洋湾。盐城大洋湾旅游风景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因古时新洋港河流经此处时,突然鬼斧神工,在此开凿出一大一小两个天然的“W”形湾,大洋湾自此成为大自然的骄子,被赋予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大洋湾在《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中榜上有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大洋湾的水,因受着天然大湾的庇护,既涌动着碧波微澜的灵气,也安守着波平如镜的静气。水域河面宽近百米,再加之湾内河汊密集分布、纵横交错,水面紧拥着河岸,河岸又区隔着水面,从高处俯瞰下去,一派典型的水陆相错、水绿交融的湿地风光,因此素有“水绿瀛洲”的美称。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历经沧海桑田,走过洪荒历史。大洋湾过去不为人所知的市郊“秘境”,终于在进入新时代后渐渐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走进如今蓬勃发展的大洋湾,移步换景、美不胜收,一个古典园林风格的现代景区渐次呈现在人们面前:登瀛阁、小瀛台、金丝楠木馆、盐渎古镇、唐渎里美食街......一座座散发着唐风古韵的精美建筑,让人们穿越时光,流连忘返;樱花广场、九曲花街、七彩花......一幅幅绿意盎然的生态美景让人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龙舟赛、马拉松、沙滩排球赛....一场场高端文体活动,让人们陶醉其间,激发起追梦不止的激情。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从地理来追溯,大洋湾结缘于天然地理形成。湾,是海岸凹入陆地之处。古时,盐城的东城区之外,就是苍茫的大海。岁月飞逝,这片古洋河随着上游河水携带的泥沙,日积月累,渐渐淤积。当大海悄悄退去,盐城城东显露出一片滩涂沼泽地,满是潟湖,而大洋湾就在潟湖中。神奇的是,上游河水这位大手笔,在辽阔的滩涂水域上,划出两个天然的w形状水湾。

明朝吴承恩《西游记》中,就有“潮来汹涌,水浸湾环”的句子。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汪珂沁/摄

至于大洋湾名字的由来,虽然没有正史记载,却可从历史资料中梳理出来,这应和一个日本人有所关联。盐城大洋湾在唐朝时曾是外国使节登陆口岸之一。

首先要说到的是,粟田真人第七批“遣唐使”海上历险记。公元701年6月的一天,来自日本的4艘船行驶在东海海面。是日本派往大唐的第七批“遣唐使”,执行使叫粟田真人。

公元618年,唐朝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发达,日本为了有效地学习唐朝先进制度和文化,决定组织大型使团来到中国。历史对这些使臣称之“遣唐使”。在粟田真人来中国之前,日本已经派了六批“遣唐使”到中国。第七批“遣唐使”行驶在平静的东海上,突然海面狂风暴雨降临,4艘船上的近500人处于极度危险之中。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遣唐使航路图

这天,天色渐晚时,海面上的风慢慢平息下来。粟田真人想停岸休整,但大海茫茫,何处可停泊?此刻,船上有人发现:远处有灯亮!

粟田真人与大家抬头远眺,兴奋地叫道:“前面有'湾’,速去停靠。”粟田真人发现的这个“湾”,正是海岸凹入陆地,又是便于船只停泊的地方,就是如今的大洋湾。

当天,粟田真人众人到达大洋湾后,向驻盐的唐守边官吏递交了通关文牒,顺利通行。粟田真人第七批“遣唐使”这一次的海上历险,让“遣唐使”与盐城有了更多的交往。后来,日本的第8批、第9批“遣唐使”,都是由盐城登岸后再赴长安的。

“大洋湾”中的“洋”是哪来的呢?我们通常称外国人叫“洋人”。因为当年大洋湾经常有日本“遣唐使”经过、逗留,所以得名“大洋湾”。至今,大洋湾附近还有“南洋镇”“新洋港”等有“洋”字的地名。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新洋港古称洋河,自然是因有日本“遣唐使”等洋人船只路过而得名,是古代盐城与海外交流的一条最重要的水上通道。

“大洋湾”的“洋”字取之于洋河,而大洋湾的“湾”字来自两条W型的水域,W是湾的首个拼音字母。

文章图片15

古盐城是海盐的重要产地,曾有“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之说,大洋湾也曾是古盐灶之一。古盐城的海盐生产造就了一代代富甲一方的盐商,这些盐商中又以徽商居多。数百年来徽商文化逐渐融入海纳百川的盐城,其中尤以作为徽商文化符号的徽派建筑留存最为鲜明。受其影响,古盐城的建筑多以徽派建筑为主。

盐城大洋湾景区,兴建了一片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群。

盐渎古镇,位于整个园区的中心位置,一面沿水,两面环路。整个古镇由35栋单体建筑组成,其中包含16栋徽派古民居以及5栋山西四合院和一座古戏台组成。举目望去,屋瓦均为青黑色的小瓦。白墙黑瓦、黑白相映。黑白统合之下的色彩碰撞、融合、协调,给人以水墨晕染的视觉感受,犹似一幅江南水墨画。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这幅“水墨画”却不是静态的,它外面错落有致的马头墙,给人以变化无穷之感,马头翘角者谓之“武”、方正者谓之“文”,墙线高低起伏,色彩典雅大方,赋予了这“水墨画”生动的灵气。中国天人合一的观点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法则,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大洋湾的古建筑,分别是敦怡堂、慎恥堂、桂復堂、和顺堂,还有数十栋古宅,总建筑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

一号宅敦怡堂,是徽式建筑,砖木结构,面积480平方米。原宅建于咸丰年间,是清咸丰庚申(1860年)进士方启宽故居。错落有致的马头墙,简洁黑白的对比,传递着古代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散发着古老的水墨之香。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二号宅是慎恥堂。面积约450平方米。原宅建于江西九江,光绪十七年(1891年)建成,是修水县茶商罗坤化家老宅。岁月沧桑,原宅因年久失修,砖木结构数处破损、毁坏。这次复原重建,是根据当地老人回忆,经工艺大师精心修复,历经数百次探讨研究,才恢复当年原貌。如今仿佛依稀可见茶香弥漫。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三号宅桂復堂。原建于江西抚州,同治四年(1865年)建成,是江西金溪县人、翰林院庶吉士许廷桂的老宅。这里墙高宅深,檐飞角翘,木雕、砖雕、石雕,古朴典雅,生动灵气,堪称江南明清建筑的上乘之作。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四号宅和顺堂。建于咸丰年间。原楼在江西婺源,是清末婺源著名茶商余德和家老宅。婺源的古村落建筑是中国迄今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图源:盐城文旅

这些古代建筑,融人物、山水、花鸟、走兽于一体;一幅图案、一段故事,一种寓意,古朴古香,为古宅增添了丰厚的人文色彩。

盐渎古镇有一座古戏台,走进观贤堂,观赏古戏台,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百年前的旧时光,感受那锣鼓喧天,热闹繁华的昔日情景。虽然从前盐民生活清贫,但是唱戏观景的习惯确是多年不变。

文章图片29

当今时代,人们依然可以在大洋湾再现当年的昌隆盛景。每当夜幕降临,大红灯笼高高挂,渔船、游人聚集于此,台上台下都是戏,水里水外都是景,韵味悠长,热闹非凡。河荡水色秀美,民俗风情淳朴。

文章图片30

盐城居淮河流域。古时,盐城产盐之丰税甲天下。《史记》中有记载:“东南有海盐之饶”,秦汉时“煮海兴利、穿渠通运”,故驰名华夏,亦为兵家战略要地。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设盐渎县,因环煮盐亭场与运盐河道得名。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改盐渎为盐城,沿用至今。

文章图片31

大洋湾沧海淼漫。唐渎里的缘由,自然与前面写的遣唐使有关。当年,遣唐使海航艰辛。据《日本书纪》史料记载,自舒明二年(公元630年)第一批遣唐使开始,十九次遣唐,十三次成功。日庆云元年,始开南路航线,在扬州、盐城登陆口往返非常频繁。

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之一,是加强与唐朝的交流并帮助日本进行发展,而遣唐使成功了。遣唐使从唐朝带回先进的制度与文化,促进了日本的制度和文化走向成熟。与此同时,遣唐使也将日本的某些优质产物带到唐朝,且有一些人留了下来,为唐朝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遣唐留学僧圆仁是典型代表。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在唐朝生活了五十四年,仰慕中国唐朝之风。阿倍仲麻吕的中国名叫晁衡,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与王维、李白等互为知己好友。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仕唐终生之阿倍仲麻吕病逝,埋骨长安,时年七十三岁。如此,遣唐使作为中日交流史的重要承载者,促进了中日两国的共同发展和相互理解。

为感念阿倍仲麻吕这位中日文化交流之先驱者其丰功伟绩,后代皇帝均下旨在遣唐使盐城大洋湾登陆处,设亭台楼阁,建廊桥水榭,名为“唐渎里”

文章图片34

唐渎里 汪珂沁/摄

甲子辛丑年,元日。唐渎里置大洋湾南门,重建丰唐之姿,构三纵三横一水系,融历史古韵、人文雅致于一体。

如今,唐渎里位于大洋湾景区南入口片区,占地61亩,建筑面积21507平方米,总投资约7600万元。以承历史之荣光,续中华之文脉,结合大洋湾的水文化,整个街区着重体现东方美学文化,建筑以院落、街巷的表达方式构造。

千年时空长河。从一千多年前的盛唐盐城,历史的发展变迁,到如今现代繁华市井的唐渎里,亭台楼榭、教坊乐舞、古韵文化融为一体,只见那汉服表演、少数民族篝火表演,形成盛唐画卷里特有的场景。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复古的街头、叫卖的商贩,仿佛瞬间回到了千年古都,梦回前尘,笑颜依稀。

如今,人们游历大洋湾,踏步登瀛阁、金丝楠木四合院、盐渎古镇等,感受古韵今风的魅力出行。游人在大洋湾可以寻找到一片自然的草木、河畔。许多原野的草木,比人类更古老。它们给予人类温暖安心的呼唤,生命不朽,生活还在持续,历史奔跑向前。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能在大洋湾收获快乐。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END

参考资料:

《盐城大洋湾旅游风景区》《大洋湾简介》《新旧唐书》《盐城亭湖区地方志》《中国日报网》(2021年10月16日 “章林:遣唐使——中日交流史的重要承载者”)

作者:应飞

简介:应飞,女。教师。江苏盐城人,现居南京。江苏省作协会员,盐城民进会员。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见于《中国青年报》《青年作家》《方志江苏》《青春》《雨花》《浙江诗人》《今古传奇》《国际日报》等多家报刊500多篇。作品多次获奖,收入多种书刊。

审核、发布:张一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