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言二:圣人治未病,不再犯病,少得病,就靠这根不动的筷子

 cxm54666 2022-08-30 发布于吉林

笔者在《前言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中提到,治未病是圣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文章图片1

所谓圣人,它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可以深入认识自己的人。

我们常说,人是万物之灵,处在自然生物链的最顶端。

在自然界,动物高于植物。

而人是最为高级的动物。

请注意,这可是我们人类自己封自己为高级的。

这也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会思想、会制造和应用工具、还会进行有限的自我修正。

而思想,却是最为高级的东西。大家想一想,人百年之后,活着的时候所拥有的一切,都会是别人的。唯独所遗留下的思想,却永远都属于自己!就像老子、孔子,他们的思想,哪怕再下去一万年,还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人,是一种有限时空的生命形式。

什么叫有限时空?

就是有限度的时间和空间。

时间,是时间长度。现在科学证明,人的寿命极限在120~125年。

空间,是空间体积的大小。大家有目共暏,人的高矮胖瘦,都是有限度的。现实中没有一个人能长成像盘古那样顶天立地的。所以,人的空间体积也是有限度的。

文章图片2

没有人能够长生不老。历史上和现实中,那些追求长生不老的人和事,最终都失败了。这其中就有,因为违反了中医治未病的原则,反而被提早给作死了。比如古代皇帝,像唐太宗、像雍正,为求长生,服食丹药,最终不但没能长命,反而短命了。这种例子,可以说一抓一大把。

所以,人的时间也是有限度的。

文章图片3

既然人的生命时空是有限度的,那就可以把它分为三截。一截是生、一截是死、一截是活。

大家看看,中国古代的哲学,还有现代哲学,是不是都在研究“人从哪儿来(就是生的那截)?又到哪儿去(就是死的那截)?应该怎么活着(就是活的那截)?

文章图片4

那么,人类深入地认识自己,到底应该从哪儿入手?

我们试着做个排除法:

首先,是人到哪儿去(就是死的那截)?这个对于医学,对于治未病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可以排除它!

文章图片5

其次,是人应该怎么生活(就是活的那截)?这个对于医学,对于治未病来说,非常有意义。它本身就是治未病的主体对象。

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

活字前面还有一个生字,叫生活。

所以,它是生和活的混合态,是在生的基础之上的活着。

它实质上是一种结果,里面掺杂着生和活两方面的成分。

它不单纯,它很复杂。所以,很难认清某些东西。

就比如现在的疾病,像癌症、高血压、糖尿病、骨病,就是生活的混合态,就是一种结果。想要从这中间理清楚原委,是十分困难的。

最起码,到今天为止,都还没搞清楚。所以,这些病,就治不好。也就是前面说的,修不好自己。

其实,古今中外,绝大多数医家都是从这儿入手的!

结果呢,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样子:慢病肆虐、久治不愈。随之而来的,是医院越建越大、病人越治越多、医疗支出越来越大。

作为病人的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

病是越治越重、药是越吃越多;一种病治成多种病、一种药加成多种药;吃喝拉撒睡,生命体验越来越不好;行走坐卧思,生活质量越来越下降。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它不是最佳的入手之处。因为靠它的话,别说治未病,已病都治不了。

文章图片6

最后,就是人从哪儿来(就是生的那截)了。

生,就是来处。还没有和活混在一起,还很单纯,也不复杂。我们有个词,叫童贞。

生,是活的起点。活是在生的基础之上,所以才叫生活。

中国古代的圣人们认为:生,这一截,才是研究治未病的入手处。像老子,就说生是含有厚德的。“含德之厚,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文章图片7

这是说生这一截儿,它至精至和,单纯不杂。

而圣人想告诉大家的是:此时真正纯而不杂的,是天性。

比如外形长相、肤色、性情,都是天性。它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一生不变的。

就比如中国人吃饭时用的筷子,夹菜时,永远都是一支不动、一支在动。而人的天性,就像那根永远不动的筷子。

这就是确定!

从生以后的活,所有的不确定,都是在此确定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句话太重要了,大家一定要牢记才好。

文章图片8

生的天性是确定的,是不变的。

标准是什么?叫至精至和。

至,是最好的意思,极致的意思。

精,是人的物质层面,现在常说的气血津液精神,简称为元气,此时是最足的。

和,就更重要了。它是指人体的阴阳平衡。这种阴阳平衡,也是天性,与生俱来。

某个人出生时的阴阳平衡态,就是他一生的健康态。

至和,指的就是这种最平衡的健康态。

注意,每个人的阴阳平衡态,出生时是不一样的。

这个人只有一生保持住自己的阴阳平衡态,才会真正的没有病。

因为中医传承有断层,尽管许多中医都知道治病就是追求阴阳平衡,但他往往不知道应该是追求哪一个阴阳平衡。

实质上,真正应该追求的,就是人出生时的阴阳平衡状态。

文章图片9

外形长相、肤色、性情、阴阳平衡态,就是每一个人的天性,是每一个人的至精至和。而所有的,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的疾病,就是从生这儿出发的。

这儿是疾病的起点,也是康复的终极目标。

生这一截,是生命的源头,就是中医治未病的开端!

写到这儿儿,笔者都感觉累了。为了集中在前言把意思讲明白,不知不觉两千多字了。还是觉得太深了些。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一是花点时间看完,二是欢迎课下咨询交流。

接下来,烧脑的强度,就会减低了。

大家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中医圣人们是怎么认识人类的生的?每个人的外形长相、肤色、性情、阴阳平衡态,都是什么样的?自己该归到哪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