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守龟兹的华州人郭昕

 华州文史荟萃 2022-08-30 发布于北京
孤悬西域  固守安西的郭昕
作者:闫广勤

郭子仪兄弟11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侄子数十人,其中被《旧唐书·郭子仪传》《新唐书·郭子仪传》提及的,唯有郭昕一人。


《旧唐书》中的《郭昕传》

郭昕,华州郑县人,其父是郭子仪的同母弟郭幼明,曾任安西四镇留后,晋升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为大唐坚守在西域,直至最后一刻。

郭昕的生平记载很少。西安碑林所藏广德二年(764)的《郭氏家庙碑》,碑阴记有郭子仪之父郭敬之的子孙名录,其中记郭昕在此时,已为云麾将军、守左武卫大将军同正,应在卫戍京师的禁军左武卫中任职。在《郭氏家庙碑》碑阴的郭敬之孙辈名录中,郭昕排在郭子仪三子郭晞前一位,证明郭昕年龄比郭晞略长。据近年出土的《郭晞墓志铭》(《太原郭氏金石注集》),郭晞出生于开元二十年(732)。郭昕应在开元二十年前出生。

广德二年(764)之后某一年,郭昕应离开京师长安,远赴安西任职。安西都护府的大部兵力调到内陆平定安史之乱后,作为唐朝在西部地区的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继续运作,其府治在龟兹(今新疆库车)。郭昕应是安西都护的属官,职务不详。 

当时的安西都护是一个复姓尔朱的人,大历七年(772),唐代宗在《谕安西、北庭诸将制》的诏书中提到“安西、北庭都护曹令忠、尔朱某等”(《唐大诏令集》卷116)。尔朱某在此后不久就去世或离职,郭昕即以四镇节度留后的身份主政安西。留后,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

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或安西大都护府,是唐朝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辖龟兹 (今新疆库车)、碎叶(今哈萨克斯坦托科马克)、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军镇,故又称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至达波斯,在武周时,分立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以北地区,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今新疆、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东部、阿富汗大部、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东半部、乌兹别克斯坦大部等地。

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政府在河西、陇右征兵, 安西兵组成“安西行营”奉诏平叛。由于安西、北庭及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机陆续占领陇右、河西,因此北庭、安西都护府与唐朝的通道中断。

郭昕就是在此时以四镇留后的身份,率留守部队孤军坚守在安西。

安西都护府龟兹故城遗址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郭昕与北庭节度使李元忠(原名曹元忠)一起派使者到朝廷间道奏事。唐德宗对其进行了嘉奖,任命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赐爵武威郡王,并且诏令四镇将士均按等级破格提拔七级。直到兴元元年(784),安西大都护郭昕、北庭大都护李元忠仍在任上;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兴元元年(784)五月,又加授尚书左仆射(《旧唐书》本纪第十二)。随后,吐蕃急攻沙陀、回鹘部落,加之事实上唐朝已经放弃了对西域的控制,北庭、安西变得孤立无援。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中国高僧悟空回国,途经疏勒镇,见到镇守使鲁阳;到于阗镇,见到镇守使郑据;到龟兹,见到四镇节度使、安西大都护郭昕;到焉耆镇,会见镇守使杨日佑(《悟空入竺记》),说明这时安西四镇仍为唐军镇守。贞元六年(790),北庭被吐蕃攻陷(《旧唐书·德宗本纪》),“安西由是遂绝,莫知存亡”(《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九)。这表明安西对朝廷而言,乃存而未知,应当还坚持了一段时间。安西最后陷落的时间,史料并无确切记载,这可能不仅是音讯断绝,而是事实上唐朝已经放弃了对安西的控制。有人认为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安西最后陷落,但不知何据。安西陷落了,郭昕的结局也不知如何。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最少在塞外边关战斗了20年,最后时刻却孤立无援,结局却无人知晓,怎不令人唏嘘。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