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正宪:减负增效 从改变学习方式开始

 充实9 2022-08-30 发布于江苏
来源:追寻数学本质
吴正宪老师说,“减负提质的主阵地在校内。”
 “常态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常态课的提质增效。”
“减负提质,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开始。”
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深度学习,让儿童在全身心参与的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数学的价值、数学的力量,唤起儿童的兴趣、信心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备课中谨记“三讲”: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讲易漏点。
三不讲:学生自主学习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合作学习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讲。
建立大单元观,把握单元核心素养,建立“承重墙”,打通“隔断墙”,让每一节课都不是一节孤单的课,让学生把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起来,让我们的教学做到真正的化繁为简,进而推动减负真正落地。
首先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开始,改变教师原来只按照一个知识点教,儿童按照一个一个知识点去学的方式。这些零散、碎片化的知识点在儿童头脑中无结构、无系统、无逻辑,导致儿童在陌生情境下解决问题时,不能很快建立关联,不能准确的提取知识和应用。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帮助儿童积极主动地把认知对象与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结,通过分析、推理、判断、解释、抽象、概括、表征、综合等,获得其数学意义本质和认知结构。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儿童拥有学习力,落实核心素养。
吴正宪老师以《分数乘、除法运算》为例,从“分数乘、除法运算”教学的基本是认识,吴老师提到,分数意义和分数运算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如何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和信心,能对分数产生良好的感觉,如何准确把握“分数意义与分数运算”单元学习主题教学,帮助儿童理解运算本质,拥有运算能力,推理能力,逐步形成联系地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形成结构化的思维,促进儿童深度思考,让分数的学习过程更具有成长性。
吴老师提出了3大观点:
观点一,要从“数与运算”的整体视角,抓住核心概念,建立整体知识结构,沟通起内在联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儿童感悟数学本质的一致性、运算本质的一致性、体会数与运算之间的关联。要引导儿童逐步把分数学习融入到整个数的体系中,利用迁移学会联系的思考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深度学习,促进可持续发展。
观点二,关注知识的整体把握,促进结构化思维,落实核心素养。知识的整体把握,就是将零散的、碎片化的数学知识建立起整体化、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结构,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根据共同拥有的数学本质,确定好单元培育的关键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找准“发力点”,促进儿童思维进阶发展,落实核心素养。
观点三,教师不仅关注数意义及运算的知识学习,更要关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感悟体验,逐步实现深度学习,促进成长性的发展,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触及儿童内心并能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是不断引发儿童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能持之以恒的追问和不断深入思考,获得深刻理解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是将在内容结构化、整体化的基础上实现主体构造的学习过程。吴老师还提出了运算能力的三重境界,根据运算法则进行正确的运算,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根据运算律进行正确的运算,能寻求简洁合理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吴老师还分析了“分数乘法”单元学习,多个课时,1个核心,由5个例题整合成3个散点,以核心问题为主线,贯穿分数乘法的学习。1.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意义)2.怎么算(算法)3.为什么这么算(算理)再将核心问题转化成核心任务,通过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探究算法,做到理法相融,引领儿童深入思考,培养儿童的运算能力。第一课时,整数乘分数,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沟通“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关联,整体把握乘法意义。怎么算?在自主探索中,寻求计算方法。为什么这么算?在理解算理中,培养“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最后吴老师还以“分数除法”为例,整合单元教材。
建立大单元观,把握单元核心素养,建立“承重墙”,打通“隔断墙”,让每一节课都不是一节孤单的课,让学生把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起来,让我们的教学做到真正的化繁为简,进而推动减负真正落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分数乘、除法运算为例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

图片
编      辑 | 学数君
版权声明 | 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