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左房受累的临床意义

 yxg2516 2022-08-30 发布于山东
Image

目的:

本研究拟在较大规模ATTR-CM患者队列中应用超声心动评价左房功能,借此描绘左房特征性改变并研究与死亡率的关系。

背景:

ATTR-CM左房受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通过刚果红染色、免疫组化对5例ATTR-CM患者扩大的心房进行淀粉样物质分型和浸润程度评估。在906例ATTR-CM患者(551例野生型,93例 T60A突变型,241例V122I突变型,21例其他突变型)应用超声心动分析左房储存期、管道期和收缩期功能和僵硬度。

结果:

在5例心房组织中发现重度ATTR淀粉样物质浸润,表现为失去正常结构,血管重塑,毛细血管断裂,以及内膜下纤维化等。906例ATTR-CM患者显示心房僵硬度增加(1.83 [1.15-2.92]),调整已知预测因素后仍与预后独立相关(HR: 1.23; 95% CI: 1.03-1.49; P=0.029)。左房3个时相的功能都有潜在损害(储存期 8.86% [5.94%-12.97%]; 管道期6.5% [4.53%-9.28%]; 收缩功能4.0% [2.29%-6.56%])。22.1%的窦性心律患者左房没有收缩功能(提示心房电机械分离AEMD)。AEMD与窦性心律伴有效机械收缩的患者相比预后更差(p=0.0018),与房颤患者预后类似。

结论:

ATTR-CM患者心房壁可以显著受累并出现心房功能进行性下降,心房僵硬度增加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AEMD是窦性心律患者预后不良的特殊表现。

Image

Image

心语点评:

心脏淀粉样变被认为是左室浸润导致的限制性心肌病,既往的研究多关注心室,而忽略了心房受累的情况。这一应用超声心动图的队列研究发现ATTR-CM患者的心房应变显著减低,且心房僵硬度增加,而后者与不良预后相关,这与在HFpEF人群中左房应变的预测预后价值是一致的。

本项研究另外一个重要的发现是22.1%心房电活动正常的患者(仍表现为窦性心律)出现了心房电机械分离。既往我们认为房颤患者的电活动异常将导致心房失去主动收缩功能,引起心衰、栓塞等临床表现,而在ATTR淀粉样变患者中,由于心房被淀粉样物质过度浸润和替代,同样可以出现收缩功能消失,而与此时的电活动是否正常无关,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房颤在ATTR-CM患者中未能提示更差的预后。

在亚组分析中,心房电机械分离在黑人(17%)、Val122Ile突变患者(20%)中更加常见,而在野生型患者中占比约11%。尽管有了这些初步发现,未来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比如窦性心律伴心房电机械分离患者需不需要抗凝治疗,疾病进展过程中心房功能下降的速率是怎样的,目前的药物治疗(如氯苯咗酸)能否改善心房功能等等。我们在今后对ATTR-CM的诊疗中也需要更加关注心房功能。

Image

参考文献:

Bandera F, Martone R, Chacko L, et al. Clinical Importance of Left Atrial Infiltration in Cardiac 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 JACC Cardiovasc Imaging. 2022;15(1):17-29.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