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阴阳理论的来源

 游云杂谈 2022-08-30 发布于浙江

阴阳是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繁衍出各种学说,也展现在各个领域。

不了解阴阳来源的原理,就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近年来一大部分都成了“封建迷信”代名词。

为探究根源,还得从最早的阴阳理论源起来找到答案。一件事物能否合理的存在,必须要解释出来后,要让不懂的人能听明白解除心中的疑惑,听明白能不能应用那需要在专业方面努力学习的实践,所以真理是不怕别人知道的,怕别人知道的不是真理就是另有目的。

据资料记载(忘记了看的哪本书了),最早期黄河流域的古人,就专门有了观察太阳、月亮、星辰的人,负责观察记录日月星辰变化规律所带来的气候变化,长年累积观察经验根据记录总结出变化规律,以帮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界。这就是“易”的雏形。

阴阳的概念也是从那个漫长的观察岁月中慢慢成形的,众所周知中国在很多的王朝中,有一个重要的部门叫“司天监”,专门负责察看天相。这也是从远古时代观察天文、地理、动植物变化的延续。

在早期,人们在固定的地方建立一个测日点,树立一个长大的杆子作为标杆,从太阳升起开始观察的影子长度和方向。

随着太阳的升高,标杆的影子也有变化,春夏秋冬的变化标杆影子的方向也有不同的变化,人们把这些记录下来整理,再通过北极星定位来观察星辰的运行变化规律,就整理出来最早的日历。

这里顺便提一点真正的传统文化:那就是勾股定理。来源于观测日出日落标杆的影子、和太阳以及周围的固定物总结出来的中国数学原理。近年来传播国学的、传统文化的不讲勾股定理原理,也就不知道《易经》最初原理,就形成各家各派说都说自己所说的是传统文化精髓或者真理,世界上真理只有一个,这个真理在任何地方任何文化中都能应用才是真正的真理。

(没有找到合适的图片,上面这张图片凑合着看)

太阳阳光照射地球到中午时分,阳光直射在标杆顶端时,标杆的影子不在左右前后而是没有任何影子,这个时间是正午时,在这个时间段前后,古人称为“太阳”,古人也想到地的另一面是没有阳光照射的,就想像那一面就是标记为“太阴”。

有了“太阳”就知道有“太阴”,那么早晨刚出来的太阳和中午以后的太阳,就有了“阳明”和“少阳”的标记。“阳明”“少阳”的另一端就根据太阳距离的时间长短来标记为“厥阴”和“少阴”。

知其雄,守其雌。知道阴就知道阳,知道阳就知道阴,明白阴和阳的对立关系和转变规律,就知道天意,不过这些要研究到极细节才行的。

前面的理论明白后,上面这张图就能看得明白,具备了这些抽象知识后,就对阴阳有了初步认识。

那么作为古代传承下来的文化之一——中医。太阳月亮星辰宇宙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古人根据宇宙运行规律结合人的生老病生和身体的变化规律,总结模仿出了太阳、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的六个部分。

以太阳、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的变化规律,来分析人身体疾病怎么去掉的方法,这就是中医阴阳最原始理论的基础。

如果,还是看得不太明白,继续关注本公众号,以后有时间还会写有关中医阴阳理论方面的知识。

(文中内容纯属个人理解,学识有限难免有不正确的地方,若有不同见解请评论区留下宝贵建议,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