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0830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上)

 老程杂记 2022-08-30 发布于安徽

(一)姓名中的常识

从班级学生姓名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引入课堂。

注:按照学生在班级的位置列举,不考虑分数高低、拼音顺序或常识出现的年代先后。

王梓睿:王,初指帝王,战国以前只有天子称“王”,到战国时,词义范围扩大了,诸侯也称“王”。等到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王”就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如韩信被刘邦封为“齐王”,《红楼梦》里的“北静王”水溶。

王梓睿:梓,梓树,树木的一种。梓宫,指皇帝的灵柩。桑梓、梓里,指故乡。付梓,指稿件交付刊印,古时刻板印书以梓木为上等用料。

王子轩:子,作为文化常识讲,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12地支的第一位;二是古代五化爵位的第四等级,“公侯伯子男”;三是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作为尊称,经常是写在人的姓之后,如“荀子”“庄子”。

王子轩:轩,前高后低的车子。前低后高的车子,叫轾。成语有“不分轩轾”。也指栏杆,如“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也指窗户或门,“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陈翰林:翰林,唐以后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明清两代从进士中选拔。如李白就曾做过供奉翰林,给皇帝起草诗文,如描写杨贵妃丰满姿容的名作《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就写于此期间。

许冠祥: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如:“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补充: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如《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也已。”

谈宇民:宇,本义是屋檐,如《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第二个意思是“上下四方、天下”,如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还有“风度,器度”,如成语“器宇轩昂”,形容人风度高敞豁达,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魏路: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才带有行政区和军事区的性质。其行政级别在宋代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省”,在元代相当于“地级市”。教材中与此有关的名句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秦上河:河,古代特指黄河。如《过秦论》中“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分析高考真题

2022年新高考Ⅰ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请同学们说说这道高考题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1.文化常识不单独设题,而是把它放在文言文阅读模块里考查,有很完整的语境。

2.四个选项不全是考查文化常识,比如第三项中的“蔽”词,是考多义词的语境义。

3.所考常识都姓“常”,不偏不怪,如“寡人”“乘”“国门”都是常见的知识,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

4.和初、高中课文有比较有联系,如“寡人”和“乘”分别在《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篇课文中,“王之蔽”在初中九年级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5.侧重于古今异义的比较,如第四项的“国门”,不仅指出其古代义,还提供了现代汉语的意思。

6.考查范围广,但明显是以“情怀”为主,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理念,如“寡人”是谦称,“国门”反映的是家国情怀。

再出示2022年全国乙卷第11题的考题,供大家比较: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饥者则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

B. “而汤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

C. 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

D. “公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