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小晴:“创新”表面很动听,却不知误了多少人!

 家有学子 2022-08-30 发布于甘肃

日前,80岁书法前辈、《书法》杂志原副主编、上海海上兰亭书法院院长刘小晴接受访谈,畅谈书法风格的形成。刘小晴教授说,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讲,要有强烈的艺术个性,一个艺术家没有自己的艺术个性是不行的。

以下是刘小晴先生的讲述:
作为我们当今的书坛来讲,要提倡创新,一个人不求创新也不行,但是这个创新和个性是一个非常动听的名词,不知道误了多少人!

图片


实际上这个里面就涉及到一种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搞艺术的人,要追求真,追求善,追求美,要追求综合的美,追求自然的美,这个都是可以追求的,但是有一样东西不能够追求——那就是书法艺术的风格!
风格不是追求出来的,也不是自己设计出来的,它是自然形成的东西。一个艺术家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他自然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什么叫艺术的共性呢?就是我们书法里面说的,把“法”上升到“理”的境界。“理”通了,一通百通。什么叫理?就是具有共性的客观规律叫“理”。
比如,我举几个例子,第一,写字要有“力”。不管你写什么书体、什么风格都要有力度。当然里面有刚劲之力,也有柔和之力,但是都要有力,这是一个共性的东西。

图片


第二,书法要有“气”。不管你写什么书体,什么风格,什么流派,都要追求艺术点画和点画之间的关系,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行与行之间的关系。
点画和点画之间的关系叫做笔势,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叫做行气,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叫做气势。有的是气有形的,有的气是无形的,形不贯而气贯,有的字是形气俱贯。所以书法中这个“气”呢,实际上是我们中国书法研究共性美的一个非常主要的东西。

图片


第三,还要追求一个“韵”。气韵,生动是也。韵就是什么?韵就是具有音乐的节奏,一种和谐的节奏。再从技法上来讲,它里面涉及到用笔的轻重缓急,用墨的浓淡枯湿,涉及到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气里面涉及到这种齐整错落,章法布局中涉及到疏密虚实的变化。正因为这种变化,就产生了一种很生动的节奏在里面。所以,书法的韵呢?是我们书法艺术当中具有共性的客观规律。

图片


第四,要研究字形的姿态。不管你写楷书也好,行书也罢,姿态是研究欹和正的问题。中国书法是一种很具有姿态的东西,非常生动的东西。对书法字形的研究,也是我们书法艺术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第五,接下来还要研究什么呢?还要研究书法艺术的文和质的问题。文就是我刚讲的形式,质就是内涵,书法不但要追求形式美,也要追求它的内涵美。

图片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研究中国书法艺术具有共性的客观规律,只有在这种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够谈个性,才能够谈创新。
刻意去追求所谓的“个性”,就会被所谓的艺术“创新”所延误。只有自然形成的个性,才能够保持它相对的稳定性。这一点,学书法的人一定要搞清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