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辅食怎么加?这是我踩过的坑,看完少走冤枉路

 新用户39514659 2022-08-31 发布于河北
大家好呀,我是辛宝儿。

今天咱来聊个新手妈妈们都关心的问题——宝宝的辅食喂养。

想当初娃吃辅食那会儿,我买了很多相关的书、做辅食的工具,还收藏了很多食谱……

但“科学喂养”后,孩子的脾胃却伤到了图片

后来接触了中医育儿,才发现,娃怎么养,坑怎么避,老祖宗早就总结好了。

记得牛妈中医古法育儿推行者曾说:“现在的养生育儿信息铺天盖地,我们缺的不是知识,而是辨别的智慧。”

所以今天咱就从古法育儿角度,聊聊:

1、辅食喂养的总原则;
2、6-7个月辅食搭配要点;
3、8-12个月辅食搭配要点。

希望新手妈妈们看完心中有数,保护好孩子的脾胃。

(温馨提示:乱七八糟的丰富搭配,真的很坑娃,真心不行啊图片


01
 辅食喂养,这5点很关键

宝宝脾胃娇嫩,其体质特点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胃多热、肠易积滞。

比起“吃什么营养”,孩子的脾胃能不能运化,才是关键。

古籍《阎氏小儿方论》中说:

“半岁以后,宜煎陈米稀粥,取粥面时时与之,十月以后,渐与稠粥烂饭,以助中气,自然易养少病。唯忌生冷油腻荤茹甜物。”

所以添加的辅食,一定要好消化,而且是温热、柔软、少量的,简简单单最好。

图片

下面是辅食添加的大原则,总结了5个要点:

1、一岁前:奶为主,食为辅。

一岁以前,辅食只是辅助,要反复强调,不然后期不经意就会喂多,造成积食。

2、五谷为主,菜是小比例的。

五谷有能量,也好消化。虽然后期会搭配各种菜泥,但是这些都是配角,千万别颠倒。

3、不要吃多吃杂。

古人讲“饮食有节,食不兼味”,就是在强调一顿饭的种类,忌繁多。

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就是:每吃一种食物都对应一种酶来消化,种类多就需要多种消化酶,易造成消化系统紊乱。

所以,辅食添加一开始可以只有主食,增加蔬菜后,主食加菜的种类也不要超过三种。

4、坚持反馈式喂养

具体吃多少、喂几次?所谓的标椎只是参考。

推荐反馈式喂养,平时多观察孩子的睡眠、便便、舌苔等,出现异常,及时调整。

图片
图片
(图 | FROM 羊爸爸,右边文字为宝宝积食症状)

5、乳后不食,食后不乳。

有的书上说,吃完辅食后,要立刻喝奶再补充;还有很多辅食食谱,将奶粉和食物混合一起,给娃吃。

但是小儿“脾常不足”,不能一次性接纳多种食物。

而且乳食并进,食物会被乳汁包裹,难以运化,容易导致积食。

图片

以上5点是辅食喂养的大原则,都是我踩过的坑下面咱再分阶段细说。


02
6-7个月辅食喂养要点

1、第一口辅食:米油。

辅食添加时间是6个月后(不过因为个体差异,早几天晚几天都正常,有的宝宝到7个多月才添加),第一口辅食建议是“米油”。

图片

《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也。

大米为五谷之首,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通血脉和五脏等功效;小米和胃温中,有健脾除湿、清热、安眠等功效。

具体选大米和小米都可,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定就好(比如南方爱用大米,北方爱用小米)

PS:小卖部的胚芽米小米真心推荐,能熬出厚厚的米油,非常香。
小贴士
1、熬米油最好用砂锅。水一次放够,中途不要加水,米和水的比例大约是1:10。

2、小米需要熬30分钟,大米则需1小时,煮好后关火自然放凉,上面那一层就是珍贵的米油。

3、在刚喂娃吃米油时,不要太稠,从少量开始。等米油适量了两三天,可以试着把米粥打成米糊给娃吃。

另外,很多家长会买“高铁米粉”,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

其实,米粉也可以自制:将米放到砂锅,慢火炒熟,再打成粉即可。

图片

2、食物的性状和种类

宝宝从吃奶,到吃固体食物,要过渡很久很久。

所以辅食喂养一定从稀稀的性状开始。

6-7月龄,米糊糊其实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尝试添加食物泥。

如:胡萝卜、南瓜、山药(图方便可以用有机铁棍山药粉红薯土豆、青菜等,应季的就好。

需要注意的是:

1、食物泥都是配合米糊少量的加先从一种添加,7个月后可以试着两种混合。

2、添加新食物后,观察3天左右再加新食物(期间多观察孩子的便便、睡眠、皮肤状态等)

图片

3、喂养时间和频次:

建议是上午1次,在两餐奶之间。这样有更多时间,观察孩子对食物的接纳程度。

附 | 搭配参考:

图片
胡萝卜+南瓜图片(图 | 网络 )

图片
土豆泥图片(图 | 网络 )

图片
紫甘蓝+土豆图片(图 | 网络 )

图片
南瓜+油菜图片(图 | 网络 )


03
8到12个月辅食喂养要点

1、适当引入新的食物:

很多素妈妈,会给娃添加糙米藜麦这种(具体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便便,决定加不加、加多少)

我的个人经验是,胚芽米小米,宝宝更好消化

图片

面条煮烂也可以给宝宝吃,还有藜麦面黑米线,也很软烂,可以尝试。

如果想增加点儿蛋白质,建议:

9个月后:适当添加豆类,比如芸豆,红豆小红扁豆,眉豆,这些都比较好消化(豆子提前泡一晚)

10个月后:可以吃豆花、豆腐(建议用有机黄豆自制)腐竹(腐竹要提前泡发,煮烂)

延展阅读:在家也能做豆腐,成功率超高,厨艺小白亲测了两回!

图片

2、食物的性状

8-10个月,辅食是变稠的米糊、食物泥、烂面条。

有的“专家”说,这时要锻炼娃的“咀嚼能力”,要给娃吃粗糙的东西,比如一些颗粒感明显的稠粥。

这个真的因人而异,而且1岁前,宝宝的胃不太好消化成形的谷物,糊状的食物更好吸收。

3、引入手指食物:

这个时期,娃开始对食物感兴趣。

所以可以备点儿蒸熟的土豆、山药、南瓜等

喂饭时可以在娃的餐盘放几块,让孩子自己探索(其实吃不了多少,主要是玩儿),吃进嘴里也容易磨成泥。

图片

当然也可以自制一些磨牙饼干,或者直接买现成的磨牙棒

4、喂养时间和频次:

可以试着过渡到一天两次

这时的一顿辅食,基本可以代替一顿正餐奶了。重点要记得“食后不乳”,奶饭一定分开。

到了11-12月龄,辅食和之前相比的调整就是:

  • 食物性状可以更稠一些。


  • 试着向一天三次辅食过渡(喝奶时间一般是在晨醒、午睡醒、晚睡前)

  • 粥可以不打成糊糊了(宝妈根据自家娃情况,灵活掌握)
 
图片

附 | 搭配参考:

8M+

图片
胡萝卜+山药图片(图 | 网络 )

图片
山药+苹果图片(图 | 网络 )

图片
紫薯泥图片(图 | 网络 )

图片
红薯+西蓝花图片(图 | 网络 )

9~10M+

除了稠粥,还可搭配汤面:

南瓜菠菜面

图片
(图&食谱 | cc妈)

做法:南瓜切片煮熟,备一根菠菜煮熟。难关捣成泥做汤,菠菜单独打成泥再倒回锅中。

芦笋白萝卜面

图片
(图&食谱 | cc妈)

做法:先用白萝卜熬汤,芦笋下锅3分钟捞出,可白萝卜一起打成泥(可加一点点姜粉),面快煮好再倒回锅中。

番茄蚕豆面

图片
(图&食谱 | cc妈)

做法:番茄熬汤地,蚕豆煮烂捞出打成泥,加到面汤里。

番茄甜菜根面

图片
(图&食谱 | cc妈)

做法:番茄、甜菜根去皮,一起煮汤(可加入包菜),煮好打成糊状拌面。

汤底还有很多组合,比如红薯+油菜、红薯+西蓝花、番茄+芦笋……大家举一反三吧。

11~12M+

青豆核桃苹果泥

图片
(图&食谱 | cc妈)

做法:豌豆、苹果蒸熟,和一颗核桃一起打成泥。

豆浆娃娃菜面

图片
(图&食谱 | cc妈)

做法:豆浆+松子一起打,当汤底,再加蒸熟的娃娃菜泥。

豆花饭

图片
(图 | 蒙蒙)

做法:用自制的豆花搭配番茄、南瓜等,一起和饭吃。

紫菜菠菜粥

图片
(图 | 蒙蒙)

做法:熬小米稠粥,将菠菜和紫菜切得碎碎的,煮熟放到粥里。

(注:娃的差异就是很大,我家娃吃菜拉菜,一直不消化图片,这位宝宝消化能力就很好,所以没有统一标准,食谱仅供参考)

在11个月后,可以尝试给娃吃点儿发糕、馒头,配白米、小米粥这种图片

图片
(图 | 蒙蒙)

1岁后,稠粥可以变成软饭;到了2岁,就能与父母同享三大正餐了。

图片
南瓜焖饭图片1岁+(图 | 网络)

图片
(图 | cc妈)
紫菜苔焖饭+蒸腐竹图片1岁+

图片
(图 | cc妈)
羽衣甘蓝南瓜腰果酱拌米线图片


04
几个常见问题

下面再简单说说几个常见问题:

1、关于水果。

少吃无妨,原则是选应季平性的,且少量地喂。

而且要注意,水果越甜,凉性越大,像西瓜、香蕉、芒果、梨、山竹等,都不建议给娃吃。

图片

2、关于微量元素。

其实从中医角度看,不需要过分关注身体的局部指标,调整孩子整体的身体状态更重要。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合理,脾胃功能强了,食物中的“营养”、“微量元素”,才能被身体吸收。

很多孩子调整了饮食、睡眠、运动后,“微量元素”缺乏也消失了。

(注:在2013年,国家卫计委就明确通知: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婴幼儿的普查项目,尤其6个月以下婴儿。)

3、关于营养焦虑。

《养子真诀》中提到:

“吃热莫吃冷,吃软莫吃硬,吃少莫吃多,自然无恙。故粘腻、干硬、酸咸、辛辣,一切鱼肉、水果、湿面、烧炙、煨炒、煎难化之物,皆因禁绝”。

肉蛋奶水果,看似营养丰盛,但是属于“高耗能”食物,需要消耗孩子大量气血去运化。

相比“营养”够不够,脾胃是否吸收更重要。

图片

辅食喂养虽短暂
却是养护孩子脾胃的关键过度期

而改变孩子的身体状况
靠的不是药、不是医生
而是父母正确的养育理念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没有之一

希望我们都能借着古人的智慧
搞好娃的吃喝拉撒睡里
育儿路上少走冤枉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