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都表示不留退路、决一死战,运用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思想。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三个成语,最早分别出自谁的笔下? A.项羽、韩信、孙武 B.孙武、司马迁、孙武 C.项羽、韩信、王翦 D.蒙恬、赵括、廉颇 答案:B “破釜沉舟”最有名的战例是项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但比他更早的,春秋时代的军事家孙武,已经在他的军事著名《孙子兵法》中阐述了这种战略思想:“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背水一战”则是与项羽同期的军事家韩信的著名战例:“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但本题问的是“出自谁的笔下”,而记载这场战斗的是《史记》,作者司马迁。 “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出自《孙子笔法》:“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武就是为吴王阖闾练女兵的那位将军。他带领吴兵,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破楚,五战五捷,率兵3万打败60万楚国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同时,他又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一般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最早的军事著作。后世有谈兵者,莫不学《孙子兵法》。 韩信少年贫贱。他忍受“胯下之辱”,正是苦读兵书的时期,想必读过《孙子兵法》。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一心想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他学兵法只是浅尝辄止,但应该也读过《孙子兵法》。所以孙子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战略思想,在韩信、项羽的实战中都有体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