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政、贾敬,读书人是如何灰心的

 栖鸿看红楼 2022-08-31 发布于山西

贾家祖宗宁荣二公,曾感慨“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无奈地把希望寄托在乖张怪谲的贾宝玉身上。

这是个奇怪的现象。贾府中并不是没有爱读书的,符合“诗礼之家”对子孙的要求。像贾敬是“乙卯科进士”,贾政“自幼酷喜读书”。但是他们都对家业灰了心,贾敬是避居城外,以烧丹炼汞为信仰;贾政虽然作官,却“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下棋而已,余事多不介意。”而他的官也多年没有大的升迁,看来对仕途也没有多大的兴趣。

读书人都对生活灰了心,这是怎么回事?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红楼梦》现实故事背景的总介绍。冷子兴是古董商人,他的妻子则是王夫人陪房周瑞的女儿,想必对贾家了解比较深。同时以介绍背景的角色设置,他说的话大概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冷子兴介绍宁国府的贾敬:“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着重介绍贾敬好道,不管家事。

后文两次提到贾敬“进士”出身。一次是在秦可卿的丧事时,贾蓉捐官写祖宗履历。另一次是贾敬死后,礼部上秦“系进士出身”。

同样是贾府的兄弟,贾政“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学习”。因为赐了官,所以没有参加科甲。

这样一来,矛盾就出现了。贾政爱读书,但因为赐了官,就没必要参加科甲考试了;贾敬的哥哥贾敷八九岁就死了,贾敬成为唯一的爵位继承人,他有什么必要去辛苦考试呢?又不可能是贾敷去世之前就科举的,贾珠十四岁进学就被视为异数了。也不可能是带着爵位参加科举,科举也是有身份限制的,获得官位的同时,也就失去了考试资格。

历史上曾有一段时间,“进士”一词不仅指科举殿试的胜出者,也指皇帝特赐给某些功勋之后、特殊人才的荣誉称号。这种制度当然不在清朝。但《红楼梦》也不是老实按清朝制度来写的,甚至是故意模糊、错乱时代背景,大概是为了避免文字狱之祸。那么,作者当然可以援引古代制度,给让出爵位、成为“白衣”的贾敬一个“进士”的荣誉称呼。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贾敬是不是“进士”就很成问题,也就无法判断他算不算“读书人”了。

我们再来看贾政。贾政在宁荣二府中,算得上个异数,比较正经。他首先是避免了其他子弟无一幸免的好色,也没有贪婪、挥霍等问题。但是贾政有个奇异的宠爱,那就是被在回目中直接称为“愚妾”的赵姨娘。

赵姨娘在八十回中出场,几乎没有一次是正面的,要么是受马道婆挑唆,花一大笔钱魔魇政敌凤姐和宝玉,虽然闹得家宅不宁,却并没有得逞;要么是跟探春闹气,为多争二十两银子的抚恤金,当众给刚当权的亲生女儿没脸;要么是为了一包蔷薇硝,跑去跟芳官吵架,不仅打了败仗,还要受女儿的数落……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赵姨娘的战斗,没有一次是胜利的。可是她很顽强,屡败屡战,不屈不挠——她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要说是为了钱,她一边为争二十两(还不是给自己争)跟亲生女儿闹翻,一边把“白花花一堆银子”送给马道婆;要说是为了尊严,她没有丝毫上进体面的心,却跟“娼妇粉头之流”、比“下三等奴才”还低贱的芳官单挑。似乎她只是为战斗而战斗,为刷存在感而战斗,为给别人添堵而战斗,典型的损人不利己。

这么一个没头脑的愚妾,贾政却偏偏喜欢她。当她不识趣地劝贾母放弃对宝玉的救治时,是贾政“忙喝退赵姨娘,自己上来委婉解劝”,侧面地维护。当她想要彩霞给贾环作妾时,又是毫不费力得到向贾政请求的机会,显然虽已不再年轻,却并没有被贾政冷落。显然,贾政对她的宠爱,不是建立在年轻貌美的基础上的。

赵姨娘没有文化,粗俗下贱,不可能与贾政在文化层面取得沟通。但粗俗、下贱、好斗、没有文化的不止她一个。如果不考虑感情色彩,这评语移到芳官身上也完全适合。芳官又何尝不是得到宝玉的百般宠爱?

芳官最终是离开了宝玉,并且“斩情归水月”出了家。宝玉也没为挽救她而出什么力。相比之下,贾政至少把心爱的赵姨娘留在身边,还生了两个孩子。可以想象,年轻的贾政为留住赵姨娘,也是经过一番努力、甚至是奋斗的。

古板的贾政,并非生来如此。他“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单从这句来看,宝玉几乎是他的翻版。“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他是为了主流价值观,被迫放弃天性,自我要求、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才成了现在的自己。

放弃天性,改变自我,绝对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问题是这痛苦并没有换来应得的代价,仕途不顺,门庭不振,让贾政也渐渐怀疑,那痛苦的牺牲到底值不值得?当时间一再验证,牺牲其实并不值得,贾政也终于灰了心。

此文章为“栖鸿看红楼”原创,特此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