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过程

 欣欣语文 2022-08-31 发布于四川

新的一学期的教学开始了。我用一周的时间对上学期学习了的第一单元进行了回顾。本周开始了新课的教学。和之前一样我也将把我教学的点滴进行记录。见证成功与失败,希望等我有一天回味的过往时,能为这时的自己喝彩。

下面我对六年级下册第五课的教学进行回顾。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学习活动一

初读课文,分类学习生字词。

学习活动二

走进文本,理清梗概和节选的关系。

因为梗概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所以说要带着学生们理解它是什么。可以用这样几个步骤来学习:

一、这篇课文和原来我们学习的每一篇课文都不一样,你发现它的独特之处了吗?

二、我们先来理解这两个词——“梗概”和“节选”。

梗概:大略的内容或情节。梗概就像记叙文、散文一样,也是一种文体。

节选:从文章或者书中选取的段落或者章节。

三、梗概和节选有什么区别?

参考回答:梗概写的简略,片段写得详细;梗概是对整本书的概括,而节选只是故事中的一部分。

学生把这两个词语从理念上认清楚了,我们再走进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三

节选和梗概对照,发现梗概的写作技巧。

首先我们先走进“节选”,为什么走进节选?因为节选写的比较详细生动,更容易吸引同学们。

1.梳理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做了什么事?

2.学生交流哪些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指导学生要抓住文章的内容来谈,不能泛泛地谈、空空的谈,还要谈出对这件事或者鲁滨逊的初步认识。

以上是对节选的了解。

 了解完节选以后我们就走进梗概。

1.节选中所讲的事,梗概中有吗?寻找并标示出梗概的段落或者句子。

2.在这段梗概中写了什么事?

写了鲁滨逊在船上找了很多可以吃可以用的东西,顺便带来了一只狗和两只猫。

3.我们在刚才的节选中知道鲁滨逊在这一部分的节选做了四件事,而梗概里为什么只写一件?

小结:看来写长篇故事的梗概时,要抓住影响他以后生活的事例概括写。

4.在走进从船上取下来可以吃、可以用的东西这件事,故事中写了一段,用了130多个字来详细描述,而梗概中只有20多个字,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小结:写好梗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抓住同一类事件或者事物的共同点,用词语来概括。

关注梗概的作用与特点

提问:如果没有读过原著的人,读了这篇梗概他会知道些什么?你读了原著,你再读了这篇梗概时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没有读过的人会对这本书的重要情节和人物的命运性格有初步的了解;读过的会发现梗概出现的人物和原著相同,人物的性格和原著相同,梗概的表达顺序与原著相同,梗概的主题与原著相同,梗概只有了原著中重要的影响人物命运的情节,梗概没有了描述性的语言,语言更精炼,文章的人称变化了。

整个学习活动三,紧扣单元的新出现的“梗概”解决了梗概的概念、文体特点、怎么写这几个问题。教学以后可以在不教学后面两课前,先进行本单元习作的教学。

学习活动四

围绕梗概梳理故事情节。

学习活动五

研究片段,深入了解鲁滨逊。

第一步:鲁滨逊这本小说区别于其他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物很单一,所以对鲁滨逊心理变化的描写和行为的描写都很突出。下面我们就把梗概和节选结合起来,深入认识鲁滨逊。

第二步:全面评价鲁滨逊。

支架:图表

注意:六年级下学期要注意和初中衔接,所以评价人物不能再是一人说一点,一人说一句。要求学生能依据我们之前的学习经验全面的评价人物。

以下是我们的课堂展示和学生的作业展示:

排版 / 欣欣老师

文字 / 欣欣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