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单元主题为依托,综合运用——六年级下册四单元教材解读

 欣欣语文 2022-08-31 发布于四川

+ + + +

六年级下册是革命文化单元

所以人文主题要在教学中要做到“整体渗透,润物无声”,立德树人,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贴标签,要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切感受。

本单元有两个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描写”在教材中的序列(如下图)。可见本单元语文的这个语文要素是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在阅读和写作中关注文章的表达人物特点的路径。

文章中大段的描写不多,但是老师要注意引导学习抓住细节体会

第二个语文要素:“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在六年级上册“借助相关资料,理解相关课文内容”的发展,是一个程度的加深

我们可以分解到每一篇课文具体细化

强化整合意识去落实语文要素。语文要素要细细分解,在每一课扎实落实,形成合力。

作为六年级的老师们在教学时要注意衔接,注意对语文要素的综合运用。

教学中要强化文体意识。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就体裁而言有古诗、回忆录、演讲稿和小说。在话语体式和结构形式上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诗歌重意象,小说塑人物,议论文重论证……不同的文体,教学上应有所侧重。

古诗要反复诵读;11课和13课是叙事性作品,了解梗概,描述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议论性文体的学习要让学生初步文体的语言特点,各部分之间清晰的逻辑和序列美感。

每一课的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的

“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学生已有学习经验,梳理教材如下:

“打腹稿”是学生之前未接触过的新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打腹稿就是在心里组织好要说的语言。教学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创设若干即兴发言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在教材序列中的位置:

“根据表达内容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学过的表达方式及特点,如记录个人生活的日记、有明显倾诉对象和强烈倾诉欲的写信、抒情性强的诗歌、有一定叙述顺序和明显特征的记叙文……

教学过程在四点上下功夫:让立意更深刻;让选材多比较;让文体更多元;让构思更巧妙。

教学时牢记:有侧重、有强化、贯穿整合、落实要素。

WINTE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