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把紫砂壶,2400万!

 在宜兴 2022-09-01 发布于江苏

今天是在宜兴陪伴你的第3119

1
清代老壶拍卖拔头筹
8月20日,在“西泠印社2022年中国历代紫砂器物暨茶文化专场”中传来捷报,由清代紫砂“圣手”陈鸣远制作的一把“丁卯壶”拍出了“天价”,以落槌价2400万元成交,并在所有拍品中独领风骚,拔得头筹,传到紫砂行业,引起了不小的震荡。

瞬间给整个紫砂产业注入了一丝“温暖”和“活力”,给许多默默无闻的制壶人收获了坚定的“初心”。
                          
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
或许是因为紫砂世家的出身,他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此外,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当时有 “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
 

这把拍得2400万的紫砂壶是落款为清代康熙年间的制壶“圣手”陈鸣远为杨中讷制的朱泥壶,相隔几百年间这把壶给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壶高8.4cm、长15.3cm,朱泥材质,品相完美显古风特色,此壶自清乾隆时期起载录于各式典籍,自清康熙时期起传承脉络清晰可考。 

《阳羡陶说》《阳羡名陶录》《阳羡砂壶图考》三大紫砂典籍著录,引述载录不计其数。 
2
保持理智心态多出好作品

据了解,目前能传承保存下来的紫砂古壶(老壶)真迹数量存世不多。

紫砂壶传承脉络有着600多年的历史考证,一把老壶能拍到2400万也实属不易。

从另一个层面分析也是市场文化需求的产物,紫砂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传承和文化创新上以及保护上下了许多“苦功夫”。

从政府到行业协会以及普通陶艺工作者都在辛勤耕耘,都在这个行业中坚守,无论紫砂是在滚滚高潮中走来,还是在回归理性的平稳中度过,亦或是“不温不火”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都需要一颗“平常心”,都需要团结一致做好行业产业里的事,“抱团取暖”、“集思广益”紫砂产业的路才能走的更远。


宜兴紫砂从来不缺“收藏家”和懂紫砂壶鉴赏的行家,全国各地紫砂收藏行家比比皆是,缺的是霸气十足真功实弹能够“传世”的优秀紫砂作品,当然在行业内认真做壶、为人师表的优秀紫砂人员还是很多很多的。

3
紫砂高质量发展结“硕果”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范家壶”优秀传承人范伟群表示,将以前不久西泠拍卖专场中头拔头筹的清代制壶“圣手”陈鸣远2400万落槌成交作品时刻来激励自己。学习古代紫砂名艺人的“艺德”、“艺风”、“艺品”,以制作传世精典之作来传承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继承发扬“范家壶”金字招牌,“传、帮、学、教”带动更多的手艺人传播紫砂“正能量”,为行业手艺传承发展提供“新动源”。

 一把小小的古代紫砂壶能拍到2400万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宜兴近年来紫砂高质量发展结下的硕果,这把壶“经济”的背后更能提升整个紫砂行业的“整体信心”和“走向”,稳步向前收获更佳的紫砂收藏环境。

素材来源:壶中天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