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月十六,汴京的上空瑞鹤云集,宋徽宗是如何制造祥瑞的

 泊木沐 2022-09-01 发布于辽宁

政和二年(1112年)正月十六,都城东京(也叫汴京,今河南开封)发生了这样一件“奇景”:在端门,也就是宣德门上空,祥云缭绕。

突然一群鹤不知从何飞来,一边飞一边鸣叫,声音悦耳,很有节奏。刚刚经历了元宵节狂欢的首都群众无不稽首瞻望,被这一幕惊呆了。

此时,距离金人征服北宋还有十五年。

身兼皇帝与艺术家双重职位的赵佶亲自用图像记载了这次祥瑞,还配有他御制的序和一首诗,用独创的瘦金体亲笔书写。

《瑞鹤图》

这就是收藏在辽宁博物馆的《瑞鹤图》。目前唐宋八大家人物展正在展出中,展期至3月14日,之后将展出高仿复制品至到展览结束。

01<br>

《瑞鹤图》的诗序记载了这幅画的来历和故事。

写的是:“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忽有祥云拂欝,低映端门。众皆仰而视之,倏有群鹤,飞鸣于空中。”

这就是文章开头描述的场面。画中背景是庄严高耸的宣德门,画面上方云蒸霞蔚,淡石青烘染出美妙的天色。

我们现在看到的图片是经过处理的,而原作因为经历九百多年已经褪色严重,远远不像图片这样好看。

宋徽宗的序里还对仙鹤的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有两只鹤立在鸱尾之端,鸱尾是古建筑屋脊上那种鱼尾形状的饰物,这两只鹤爪子就把在屋脊的尖尖上,一只亭亭玉立,一只摇翅和鸣。

另外十八只仙鹤在空中翱翔,“如应奏节”,就像有节拍一样,此起彼伏。

作为院体花鸟画鼻祖,宋徽宗对鹤的刻画精致入微:头部、脖子与尾巴上黑红相间的羽毛,无不栩栩如生。

首都的围观群众纷纷表示,圣君降临,有了瑞鹤加持,以后的太平日子就有盼头了。

宋徽宗对此深以为然,觉得这是上天夸他治国有功的,他要亲自动手画下来,还作诗纪念。

宋徽宗为何相信这是一次祥瑞之兆呢?

因为他是一个道教痴迷者。在道教中,仙鹤与长生不死有某种关联,传说这种动物能活一千岁。在宋徽宗眼里,这批鹤群就是古代经典中闻乐起舞的凤凰(祥鸾),是汉武帝出海时捕获的赤雁,“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

落款:御制御画并书,并留下他的花押:天下一人。这是宋徽宗给自己设计的签名,只有三笔,有人说是“天”字,有人说是“开”字,也像个踢球的小孩。

02

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这次祥瑞之兆是人工降鹤。

作为季节性迁徙的候鸟,这时候的仙鹤应该在南方过冬,怎么会在正月里成群结队地出现在汴京的上空?

莫非是气候出现变化,或者仙鹤有了可以获取食物的地方?

这跟宋徽宗继位之后的大兴土木有关。他很少批评早先的皇帝,但对他们在建筑上的品位颇有微辞。

崇宁元年(1102年),即位不到六周,他就抱怨皇宫建得太奢华,像珠宝首饰。当时的北宋历经“澶渊之盟”带来的百年和平,上层社会和政治家当中文人占据大多数,流行美学、高雅的生活方式开始成为主流,这个流行趋势的代表人物就是皇帝本人。

宋徽宗最喜欢的花叫“欧家碧”,是浅碧色白牡丹,在那个时代,从皇帝到农夫都懂得欣赏这种精神层面的简单美好。

当了皇帝之后,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品位来营造建筑。那时他还没有着手修建艮岳,但已经在延福宫养了一些珍禽野兽,慢慢发展成一个国家级的野生动物园。

《听琴图》

所以,在这样的季节在群结队地出现仙鹤,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仙鹤不是野生的,而是皇家园林中豢养的。

为何选择在这时给皇帝组织一次“天降祥瑞”,因为在道教中,壬辰年是一个神圣的年份。“圣君来下,光临于兆民矣。”

《瑞鹤图》诗序开头也很明确指出,这一年就是“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

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宋徽宗统治的初期,他专门让人记录他执政期间的祥瑞事件,包括奏报与贺表。

但当他统治十年后,开始感觉视觉上的元素很难用语言完全表达,于是干脆成立了一个祥瑞工程小组,调集宫廷画家们加入,这项工作被命名为《政和瑞应记》。

这次事件当然也是这项工作里面的。

03

这幅画里鹤占了很大的面积,底下的端门只画了一小块城门角,显示了文艺青年高级的审美,这在之前的中国画中并不多见。

在宋徽宗的日常生活里,在宫廷欣赏仙鹤的姿态很常见,但《瑞鹤图》里鹤的形态,都是从俯视的角度画的,头部画的是侧影。

这显然不是靠写生就能完成的,这些仙鹤飞翔的方向各不相同,表明它们正在绕屋檐盘旋。

这样的构图,只能凭想象和记忆来完成,所以《瑞鹤图》也是宋徽宗艺术上的“作古”。

瓦的线条与屋檐支架是用界尺画的,这是建筑画的标准技法。

邓椿在1167年所著的《画继》中提到,徽宗画了很多被视为吉兆异象,如赤鸟、芝草、甘露、白色禽兽、骈竹等。邓椿的祖父曾在徽宗朝做官,他说这类画作有数千卷,并且暗示这些画都是徽宗亲自画的,“实亦冠绝古今之美也”。

然而此类纪录祥瑞现象的工程,留存至今的,仅剩三幅作品。除了辽宁博物馆的这件《瑞鹤图》,还有一件是波士顿博物馆藏品《五色鹦鹉图》,另一件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祥龙石图》。

《祥龙石图》

这三幅图每幅都有徽宗御制的序和一首诗,还有一致的花押。这个花押是徽宗传世作品里最繁复的表达意思最清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