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腹腔穿刺术及常见并发症处理

 夏至2半夏 2022-09-01 发布于福建

腹腔穿刺的定义

腹腔穿刺术是用腹穿针从腹壁穿入到腹腔内,通过抽取腹腔积液、给药或灌洗,进行诊断或治疗的一种操作。

腹部的体表标志

图片

(1)肋弓下缘:第8~10肋软骨连接形成的肋弓,肋弓下缘为腹部体表的上界,常用于腹部分区、肝脏、脾脏测量和胆囊定位的标志。

(2)胸骨剑突:腹部体表的上界,常用于肝脏测量的标志。

(3)腹上角:两侧肋弓的交角,常用于肝脏测量的标志。

(4)脐:腹部中心,是腹部四分区法的标志。

(5)髂前上棘:髂嵴前方突出点,是腹部九分区法的标志。

(6)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在腹部的延续,右侧常用于胆囊的定位点。

(7)腹中线:胸骨中线在腹部的延续,是腹部四分区法的垂直线。

(8)腹股沟韧带:腹部体表下界。

(9)耻骨联合: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腹部体表下界。

(10)肋脊角:两侧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为检查肾脏叩击痛的部位。

腹部九分法

图片

  两侧肋弓下缘连线和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作两条水平线,左右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作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区,即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窝部)及上腹部、中腹部(脐部)和下腹部(耻骨上部)。

①右上腹部:肝右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右肾上腺,部分十二指肠;

②右侧腹部:升结肠,空肠,右肾下部;

③右下腹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④上腹部:肝左叶,胃幽门端,十二指肠,大网膜,横结肠,胰头和胰体,腹主动脉;

⑤中腹部:大网膜,横结肠,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和回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膜及其淋巴结;

⑥下腹部: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女性增大的子宫;

⑦左上腹部: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

⑧左侧腹部: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下部;

⑨左下腹部:乙状结肠,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

腹腔穿刺的目的

  1. 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找出病原,协助诊断。
  2. 适量的抽出腹水,以减轻病人腹腔内的压力,缓解腹胀、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减少静脉回流阻力,改善血液循环。
  3. 向腹膜腔内注入药物。
  4. 注入定量的空气以增加腹压,使膈肌上升,间接压迫两肺,减小肺活动度,促进肺空洞的愈合,在肺结核空洞大出血时,人工气腹可作为一项止血措施。
  5. 施行腹水浓缩回输术。
  6. 诊断性(如腹部创伤时)或治疗性(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腹腔灌洗。

腹腔穿刺的适应症

  1. 腹水原因不明,或疑有内出血者。

  2. 大量腹水引起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及腹胀者。

  3. 需腹腔内注药或腹水浓缩再输入者,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

  4. 需要腹腔灌洗的患者:如重症胰腺炎


腹腔穿刺的禁忌症

  1. 腹腔内有粘连的患者:如腹膜炎引起腹腔内广泛。

  2. 有肝性脑病前期、肝性脑病、包虫病者。

  3. 大量腹水伴有严重电解质紊乱者禁忌大量放腹水。

  4. 精神异常或不能配合者。

  5. 妊娠中后期。

  6. 腹腔内有巨大肿块的患者:如巨大卵巢囊肿

腹腔穿刺的步骤

1、部位选择

(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lcm、偏左或右1~2cm,此处无重要器官,穿刺较安全。此处无重要脏器且容易愈合

(2)左下腹部穿刺点 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1/3与外1/3交界处,此处可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肠管较游离不易损伤。放腹水时通常选用左侧穿刺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

(3)侧卧位穿刺点 脐平面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此处穿刺多适于腹膜腔内少量积液的诊断性穿刺。

2、 体位参考

根据病情和需要可取坐位、半卧位、平卧位,并尽量使病人舒服,以便能够耐受较长的操作时间。对疑为腹腔内出血或腹水量少者行实验性穿刺,取侧卧位为宜。

3、 穿刺层次

(1)下腹部正中旁穿刺点层次 皮肤、浅筋膜、腹白线或腹直肌内缘(如旁开2cm,也有可能涉及到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膜腔。

(2)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 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膜腔。

(3)侧卧位穿刺点层次 同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

4、 穿刺术

A、 消毒

 a用碘伏在穿刺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待碘伏晾干后,再重复消毒一次。

b解开腹穿包包扎带,戴无菌手套,打开腹穿包(助手),铺无菌孔巾,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孔巾有孔部位。

c术前检查腹腔穿刺包物品是否齐全:8或9号带有乳胶管的腹腔穿刺针、小镊子、止血钳、输液夹子、纱布、孔巾。

B、局部麻醉

术者核对麻药名称及药物浓度,助手撕开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包装,术者取出无菌注射器,助手掰开麻药安瓿,术者以5ml注射器抽取麻药2ml,自皮肤至腹膜壁层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麻醉皮肤局部应有皮丘,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无血液、腹水后,方可推注麻醉药。

C、穿刺

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针尖已穿过腹膜壁层,助手戴手套后,用消毒血管钳协助固定针头,术者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 。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针头进行。大量放液时,可用8号或9号针头,并于针座接一橡皮管,以输液夹子调整速度,将腹水引入容器中记量并送化验检查。

图片

D、术后处理

a抽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穿刺点用碘伏消毒后,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数分钟,用胶布固定,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捡查腹部体征。如无异常情况,送病人回病房.嘱患者卧床休息。观察术后反应。

b书写穿刺记录。

E、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
a对诊断性穿刺及腹膜腔内药物注射,选好穿刺点后,穿刺针垂直刺入即可。但对腹水量多者的放液,穿刺针自穿刺点斜行方向刺入皮下,然后再使穿刺针与腹壁呈垂直方向刺入腹膜腔,以防腹水自穿刺点滑出。
b 一定做要准确,左下腹穿刺点不可偏内,避开腹壁下血管,但又不可过于偏外,以免伤及旋髂深血管。
c 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刺破漂浮在腹水中的乙状结肠、空肠和回肠,术前嘱病人排尿,以防损伤膀胱。进针深度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d 放腹水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大。初次放腹水者,一般不要超过3000m1(但有腹水浓缩回输设备者不限此量),并在2小时以上的时间内缓慢放出,放液中逐渐紧缩已置于腹部的多头腹带。
e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脉搏及血压变化,必要时停止放液并及时处理。术后卧床休息24小时,以免引起穿刺伤口腹水外渗。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 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

处理:①术前了解患者有无穿刺的禁忌症。②放液速度不要过快,放液量要控制,一次不要超过3000ml。③出现症状时,停止抽液,按照肝性闹病处理,并维持酸碱、电解质平衡。

2、出血

处理:①术前要复核患者的出凝血时间。②操作的动作要规范,熟悉穿刺点,避开腹部血管。操作中动作要轻柔。

3、感染

处理:严格按照腹腔穿刺的无菌操作,如果已经发生感染,选择敏感抗生素使用。

4、损伤周围脏器

处理:同第二点。

5、腹膜反应、休克

表现:(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快、面色苍白,由于腹膜反应,或腹压骤然降低,内脏血管扩张而发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现象所致)。

处理:①注意控制放液的速度。②立即停止操作,并作适当处理(如补液、吸氧、使用肾上腺素等)。

6、麻醉意外

处理:①术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特别是麻醉药。②如若使用普鲁卡因麻醉,术前应该做皮试。③手术时应该备好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


注意事项

1、操作者术中应该严密的观察患者,如果患者有头晕、心慌、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对症处理;

2、放腹腔积液时不能过快、过多,肝硬化放腹水一般一次放液不超过3000ml,过多的放液可以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放液过程中要注意腹水颜色的变化;

3、放腹水后如果流出不畅。可以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微地变换体位:

4、操作结束后,要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继续漏出;

5、操作者要严格注意无菌操作,以防腹腔感染的发生;

6、操作者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患者的腹部体征,以利干观察病情的变化;

7、如果患者的腹水为血性,取得标本后应立即停止抽吸或放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