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阳虚的泄泻为啥用四神丸无效?

 经方人生 2022-09-01 发布于四川
作者简介:陈军帆,男,浙江温州人,中医学硕士,执业中医师,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方证学者,主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对汉方及腹诊亦微有涉略。

      这是一个73岁的老头,慢性腹泻3年,每天都肠鸣腹泻7次,尤其是黎明时分,经常出现水样腹泻。同时兼倦怠乏力,四肢发凉,语声低微,脉也是沉细的,舌淡白,苔白腻而厚。
      翻了翻以往的服药经历,几乎所有的医生都认为是肾阳虚,用了四神丸,但无效。有的医生又认为久泻伤脾,这个是脾肾两虚,用附子理中汤,还是无效。总之,看似是一个非常明确简单的病,但就是治不好,老头也挺苦恼。
      于是做了腹诊,发现了这么几个资料:
      肚脐以下皮肤明显按之松软,少腹部两旁的腹直肌痉挛,压之疼痛。
      这两个腹证与肾气丸的“小腹不仁”、“少腹拘急”对应上了,但目前还有一个问题,因为在《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中明确提到对于胃肠虚弱的患者,肾气丸要慎用,否则容易出现胃胀、下利等副作用,可能是与其中大量的地黄有关。
      那么原则上来讲,下利是要慎用地黄的,但这个老头率用附子、干姜,已然无效,而腹诊非常支持肾气丸,于是觉得以腹证优先,使用肾气丸,7剂后效果非常好,大便次数和肠鸣减少,于是吃丸剂,1个月后恢复健康。
       肾气丸和四神丸、附子理中汤同属阳虚方,为啥效果不一样呢?我想腹证的应用非常关键。在日本汉方家的眼中,肾气丸的腰痛、小便不利、口渴、尿频、乏力、手足心热、视力障碍都是变化无定的,只有出现明显的小腹不仁这个腹证时,应用肾气丸的有效率才会大大提高。有时笔者也曾思考,如果惯用肾虚一词统筹肾气丸之主治,未免过于宽泛,补肾方在后世还有右归丸、青蛾丸、菟丝子丸、五子衍宗丸等等,如何在众多方中一眼就能锁定住肾气丸?还是得靠腹诊。
       脉象和舌象可不可靠?就笔者经验而言,变化较大。黄煌教授讲到,肾气丸的舌质可以是淡红的,也可以是红舌。其脉象可以是软而无力,但有时也会出现弦大有力的脉象,为什么?老年人的血管硬化,紧张度便高,只要去老年科病房里转一圈就知道了,病床上的老人很多血压都很高,一摸脉跳得相当有力气,但整体状况却很糟糕,这就是张仲景在虚劳病篇讲的“男子平人,脉大亦为劳”。
      另外,矢数道明和大塚敬节一致认为,肾气丸的适应症是手足烦热,这一点可能比较费解,但实际上《金匮要略》中早就记载肾气丸治疗妇人的烦热不得卧之证,当然,也有手足发冷的场合。
      肾气丸的小便呢?可以是尿频、小便清长也可以是小便癃闭、点滴不出。
      所以无论是脉象、舌象、手足冷热感还是小便,肾气丸都有较大的可变范围,如果患者症状少,倒还可以辨证,若症状一多,很多兼症一掺杂,可能就搞不清楚到底是不是肾气丸证了,所以想要要好肾气丸,肚脐以下一定要摸一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