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欣赏】湖南长沙 / 虢代文 《​​游石鼓书院》

 九州作家 2022-09-01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湘粤之国,男,本名虢代文,湖南长沙人,1965年10月生,大专文化。1985年7月毕业参加工作,曾先后任职于铁路多部门、多岗位,41岁下海经商近十年,爱好文学及古典诗词等。岁月蹉跎,不忘初心。

游石鼓书院

湘粤之国 

“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岳震南天”。

石鼓书院始建于公元808年,在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书院史上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是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七朝更迭的千年学府。但不幸的是,1944年7月雁城罹难,书院毁于衡阳保卫战中的日寇炮火。现在的石鼓书院,于2006年6月仿清代格局,由湖南衡阳市人民政府重修。


一鼓一碑


一鼓:相传山上有一石鼓,高6尺,能发出鼓声,故而得名。另一说,是因此山三面环水,水浪花击石,其声如鼓鸣,故曰石鼓山。从郦道元《水经注》考略,秦代以前,石鼓之名就已载入史册。图片石鼓,为1965年,陶铸首倡书院时凿制。

一禹碑:走进石鼓书院大门,穿过长廊,映入眼帘的是一亭阁,内立一石碑,是为禹牌,此亭名曰禹碑亭。两边亭柱上由著名书法家史穆题一对联,“蝌蚪成点通,天地养大文”。禹碑上有蝌蚪文,为纪念大禹治水功成在南岳衡山岣嵝峰所刻,最早见于《吴越春秋》所记载。


三水四首


三水:指石鼓山位于湖南湘水、蒸水、耒水,三水交合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铸成了湖湘文化的发源地,湖湘文明由此得以发扬光大。

四首:“石鼓名山始自唐,天开此处读书堂”。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书院乃石鼓书院。史载,宋朝皇帝曾二次给石鼓书院赐匾额,让书院名声大振,与应天府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驾齐驱,史称四大书院,石鼓书院居其首。

二忠祠


一曰武侯祠,为纪念武侯诸葛亮而建。刘备任荆州牧时,军师诸葛亮曾驻衡阳石鼓山督办军务。宋代重修石鼓书院时,将武侯祠移至书院供人祭祀。

进祠堂大门,见门柱有联云:“心远地自偏,问草庐是耶非耶,此处想见当日;江流石不转,睹秋水来者逝者,伊人宛在中央”。

二曰节公祠,为纪念南宋名将李忠节而修建。南宋德佑元年,元军来犯,李忠节临危受命任潭州知府兼湖南安抚史,率军民抗击元军三月有余,举家以身殉国,元朝时在故居建节公祠供后人祭祀,香火不绝,清代移建石鼓书院。

祠堂门柱联为清代兵部尚书彭玉麟所题,高度赞扬了李忠节将军铁骨铮铮、高风亮节,为民族大义的牺牲精神。

七贤八景

七贤:此处是石鼓七贤。指唐宋诗人、文学家、理学家: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斡,而非“竹林七贤”。李宽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二子,唐高宗李治的二哥,自幼饱读诗书,无意仕途,好结交满腹经伦名士,为石鼓书院首任山长。

八景:指石鼓山八大景观。古有记载,“东岩晓日;西溪夜蟾;绿净蒸风;洼樽残雪;江阁书声;钓合晚唱;栈道枯藤;合江凝碧。”。

鸿儒讲学

自公元810年,石鼓书院落成,集唐朝秀才、高宗皇兄、衡州名士于一身的李宽首任山长,;宋太宗时,其皇族李士真尽散家财将书院几番扩建修茸,后任山长。此后,历任山长皆为进士、举人出身,学贯古今,才高八斗,引来历朝鸿儒进士执教会讲如云,游学者洛绎不绝,培育了一批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及大批栋梁之材,书院声名鹊起。如王居仁、夏汝弼、邹统鲁、朱炳如、伍定相、王夫之、曾国藩、彭玉麟、杨度、齐白石等历史人物。《国朝石鼓志》记载,宋朝1172年殿试,石鼓书院有王居仁、邓友龙、邓友龄三人,中进士及第;明嘉靖年间乡试,石鼓书院又有六位门生同年中举,史称“朱陵六凤”,留有“朱陵洞内诗千篇”的美景佳话。一大批历史人物从石鼓书院起步,走向中国历史舞台,各领风骚数百年。

合江亭

合江亭位于石鼓书院最南端,依山而建,“石鼓双江水,昌黎一首诗”。立亭台放眼湘江,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风光无限。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开百粤,看群贤事业名山。

此联为清朝名臣左宗棠所题,“此真净绿唾不可,我实才薄歌奈何”。左公游石鼓书院,立江亭触景生情,大好河山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感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唯不可枉费薄才而有负君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