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临沂 / 张文和 【小说连载】/ 《新红日​​ 第三十九章 珠联璧合》(孟良崮战役新编)

 九州作家 2022-09-01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张文和,山东省蒙阴县人,中共党员,公务员,已退居二线。曾发表长篇小说《亲历第一王牌军的覆灭》和《蒙山参娃》、《天马斗黑龙》、《朝仙桥的传说》等民间故事。


新红日

张文和著

      我的小说,希望您喜欢,更欢迎您批评指正,或提供相关史料。有能帮助联系或愿意资助出版、改变电视连续剧的领导、企业家朋友,我会积极响应您的要求,为您做好宣传。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和鼓励。愿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做出一点贡献。联系方式18669315169微信同号。

第三十九章  珠联璧合

到达野司之时,已是第二天凌晨1点钟左右,陈毅司令员和粟裕副司令员以及在家的各位野司首长都没睡觉,一直在司令部作战室等着我。见我一进门,粟裕就急忙起身迎过来说:“快说说看,是什么重要情报?”

我赶忙上前给各位首长敬礼,陈毅说:“免了,免了。赶快把情报拿出来。”

我迅速从那个精致的小皮包里把“整编第74师作战计划与部署”取出来,并快速展开放到粟裕面前的桌子上。警卫员赶紧把马灯拨亮提到跟前照着。

粟裕往跟前拉了一下情报一看:“好小子,又立大功了!”点了点桌子上的情报,冲我竖了竖大拇指,又拍了拍我的肩膀说。

只见粟裕拿着“整编第74师作战计划与部署”,快步来到墙上的作战地图前,一边详细查看情报内容,一边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圈圈点点,之后坐在桌子旁双目微闭,眉头稍缩,思考良久。

旁边的人包括陈毅都非常默契,一个个静静的看着粟裕,谁也不说一句话,只有参谋人员趁空,“刷刷刷”的迅速将整74师最新的作战部署情况,在作战地图上标画清楚。

渐渐的,地图上表示整74师进攻态势的蓝色箭头,还有张灵甫正在修筑的那条简易公路,很快都清晰的标示了出来。这时再看地图,整74师的位置,已明显突出了敌一线进攻兵团的弧线之外。

这样沉寂了大约一刻钟的功夫,粟裕突然站起来,只见他手一挥,在作战地图上将标注为蓝色的“74师”,用红色铅笔“悠”的一下圈了起来,紧接着用力打上了一个大大的红色“×”号。

我一看不禁吃了一惊:这是要吃掉张灵甫和整74师啊!

我原本以为粟副司令员看了情报后,会尽快调兵部署防守,或选择避开敌人王牌军的锋芒,将司令部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没想到他竟然要主动出击吃掉张灵甫,的确是出乎一般人所料,真正的大将气魄、大家风范啊!我心里由衷的暗暗敬佩。

然后就见粟裕回头对陈毅说:“老军长,我建议放弃围歼第七军和整48师的作战计划,改为吃掉张灵甫的整74师。”陈毅紧锁着眉头没有说话。

其实粟裕绝非是一时兴起、头脑发热或感情用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基于以下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才最终做出的决断。面对吃惊的大家,他透彻的分析说:

一、敌74师战斗力虽强,但态势稍显突出,与左右邻之间亦稍有空隙,有可能割裂歼灭该敌。而该敌正好居于我军正面,便于我军就近集中主力加以割歼,我军不需做大的部署调整即可向敌出击,在局部上形成对敌五比一的绝对优势。我们可以利用山区地形,采取正面阻击牵制,两翼楔入分割,断其退路,并坚决阻击各路援敌的战法对该敌加以围歼。特别是隐伏在敌后的6纵,如隐蔽向北急进,可收奇袭和迅速切断敌后路之效。只要缜密部署,在战役指挥上没有失误,实现这个意图是完全有可能的。另外,74师是蒋介石的“荣誉军”、“御林军”、“王牌中的王牌”,是蒋介石的“心头肉”,急先锋。歼灭74师,可以迅速改变战场态势,获得最有利的战役效果,给敌人不仅在实力上、更会在精神上以最沉重的打击。连74师这样的王牌我们都能歼灭,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歼灭?这对沮丧整个国民党军的士气,鼓舞我各解放区军民的胜利信心,迅速改变华东战场的被动局面,都具有重大意义。而且74师是我华野的死敌,此次如能将该师歼灭,对我华野指战员也必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二、进攻我们的敌人虽然有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但派系林立,各求自保,嫡系与非嫡系、主力与非主力、中央军与地方军、上级与下级,相互之间矛盾重重,关系错综复杂,尔虞我诈,相互掣肘,相互拆台,甚至是相互倾轧,很难协调一致的行动。特别是那个张灵甫桀骜不驯,居功自傲,好大喜功,飞扬跋扈,狂妄自负,欺压同僚,甚至蔑视上司,与其他各部和上司矛盾更多更深。从以往的战例看,我们打张灵甫,对其友邻部队肯定是个震慑,其多数友邻部队、特别是那些杂牌部队,看到我们摆出这个阵势,肯定会误认为我军的目的是要“围点打援”。因为敌人对我军部署知之甚少,所以对我军惯常采用的“围点打援”十分恐惧,在我军坚决阻援的情况下,他们是不会全力赴援的(之后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粟副司令员这一判断的正确性,况且同为蒋介石嫡系的李天霞之83师近在咫尺却也见死不救)。而如果我们仍打第七军和整48师,敌人很可能像我军攻打泰安整72师时那样置该部于不顾,继续对我实施中央突破进攻坦埠,反使我陷于两面作战之困境。

三、孟良崮周围的蒙阴、沂水地区属山地丘陵地形,多为岩石山区,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公路少而窄,不利于敌笨重装备的运动。74师虽强,但也有其弱点。该敌是重装备部队,在平原作战时,其运动速度很快,火力凶猛,我军吃过其很大苦头。但在山区作战,其优势将会变成劣势。因地形不利、道路不熟,其汽车、重炮等重武器的机动能力和威力会大大受限,从这份情报中获悉,其榴弹炮营及所属重炮——12门105mm榴弹炮,因不便机动均留置临沂未同来,而其带来的一些重武器特别是坦克、装甲车和大炮,也都将很难充分发挥作用,甚至会成为累赘。而我军却可以利用熟悉当地地形、装备轻便和好找向导等有利条件,利于机动、隐蔽集结和寻隙穿插,是最理想的歼敌战场。

四、经过宿北战役、峄枣战役和莱芜战役的锻炼,我军战术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武器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特种兵纵队也已有相当基础,火力已大大加强,已经具备了攻坚和围歼强敌的基本条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山地条件,发挥轻武器近战之优势,尽量与敌人展开贴身肉搏战。多次实战经验都证明,敌人不善于白刃格斗,非常惧怕与我们贴身肉搏拼刺刀。“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我们以不怕牺牲的精神奋勇拼杀,与敌人贴身肉搏,敌人的火力优势、特别是炮火优势就无从发挥。74师虽然号称王牌军,其称号其实是靠优势装备和充足的弹药打出来的,其士兵其实更怕死,涟水之战中,我军曾以贴身肉搏拼刺刀歼灭了他两个完整的营;莱芜战役中,张灵甫派去支援李仙洲的先头部队、一个加强营也轻易被我军围歼,并有大量敌兵投降,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五、根据以往的战斗经验,我军只要以有力之一部誓死阻挡援敌,即可阻其每天前进不超5公里。而74师大胆冒进,整体突出,与其友邻部队拉开了差不多有10余公里的距离,我们完全有把握在两天之内把他吃掉。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沂蒙山区长期为老革命根据地,我党基层组织建设比较完善,有较强的民兵组织,群众思想基础好,政治觉悟高,拥护党的领导,支持解放军作战,党群关系、军民关系都鱼水一样非常融洽。能严密封锁我部行动消息,有利于我军的隐蔽行动,便于我部队隐蔽集结和寻隙穿插,物资筹集运送、伤员转运和情报收集等后勤保障,也都有很好的支撑;而敌人所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对敌人则均能自觉实行坚壁清野,躲避敌人,让敌人补给困难,消息闭塞。而敌人的行动又暴露在广大群众眼前,我们的侦察人员随时可以通过群众了解掌握敌人的最新动向,这就使得我军比敌人更胜算一筹,为我们取得战役主动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粟裕最后坚定而形象的解释说:“敌人挟重兵采取中央突破的战法,估计我军不是主动后撤就是被其突破打败。他们万万也不可能想到我们敢于针锋相对,打最强的敌王牌74师,这样必定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大奏奇效。因此我们就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我们的'中央突破’去反制敌人的'中央突破’,出其不意的吃掉'中央突破’的这股强敌!”

这之前粟裕虽然精心制定、并已经部署实施了歼灭敌第七军和整48师的作战计划,但平心而论,他并不是非常满意。

这一是因为桂系部队虽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但比一般的嫡系部队战斗力更强,作风更硬朗、更难缠。特别是第七军号称“钢七军”,这可不是浪得虚名的,而是在北伐战争中自中国的西南边陲广西一路拼杀打到中国东北的“山海关”关口,更在抗日战争中屡次重创日军而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得来的赞誉。作为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能以“第七军”列入前十的序列,可见蒋介石也不敢小觑他。其士兵大多来自广西,战斗意识顽强,军事素养极高,战斗力可与蒋介石的五大王牌主力军相媲美,甚至在战斗意志、团队协调合作等方面远超其上。他们不像其他杂牌军那样一触即溃,常常能以多股较小的部队组织起即相互同调照应、又独立防御的作战。而且他们很狡猾,非常善于保存实力,在内战中尽量不与解放军正面接触或硬碰硬,多是有便宜就打、见势不好就会立即撤退、甚至是拼命逃跑,很难抓住,至今没有与华东野战军发生过大的战斗。即使抓住了他也往往会拼命抵抗,拒不投降,很难将其快速全歼,更难得到俘获。另外桂系部队装备轻便,非常善于山地作战,更善于打防御战和消耗战。所以打桂系部队肯定要拼消耗。这在以往的几次交手中,原华中野战军部队都已深有体会。

其二是因为桂系部队虽然战斗力较强,但毕竟还是杂牌军。歼灭他们无论是从我方的付出上,还是战果影响上,都不能与歼灭国民党的中央军、特别是蒋介石的王牌嫡系部队相比,很难一举扭转战局,很难走出被动局面。况且这不仅不能打痛蒋介石,他甚至还会暗中感谢共军帮他削弱了对他制衡最大的桂系力量。

一个多月来,各部队转战千里“耍龙灯”,基层官兵跑了不少冤枉路已有所怨言和议论,现在面对好不容易才出现的战机,又不好轻言放弃。真的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因此粟副司令员一看到我的情报,马上就想到要改变原来歼灭敌第七军和整48师的想法。然而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就果断决定改变原来自己提议、集体决定、已向党中央和毛主席发电报告、已经部署好、并正在付诸实施的重大军事行动计划,做出带有很大风险性的决策改变,不仅需要有压倒强敌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承担重大责任的勇气,更要有驾驭战局发展变化的能力和胸有成竹的底气。

陈毅司令员一直没有表态,而是一边看着“整编第74师作战计划与部署”,一边听着粟裕的分析和判断,不时微微点头,之后眼睛就紧盯着墙上的作战地图,大口大口的吸着香烟,胸口一起一伏的,很久没说一句话。整个作战室的人谁也不敢吭声,空气像凝固了一般。

突然,我看到陈毅司令员使劲的吸了一大口香烟,然后那大手用力把烟头掐灭,猛劲往地上一摔,接着用那小榔头似的大手指头,向作战地图上标注的“74师”重重的一戳,紧接着大拳一抡,重重的砸在桌子上,只听到“哐”的一声,茶杯盖子都震落到了地上。

“好!吃掉这个龟孙子!” 他那宏钟般坚定而有力的声音,在屋里回荡了良久。

接着陈毅司令员对此役做了极其深刻而又有政治理论高度的论述:“集中优势兵力,先打侧翼、分散、孤立、薄弱之敌,是毛主席一贯的军事思想,也是我军的传统战法,华野作战历程中,亦多采用此种战法。在敌人强大兵力展开进攻之时,通常是要打击敌人的侧翼更为有利一些。

但眼前我们的当面之敌,在屡屡遭到这种打击之后,侧翼之敌防范严密,行动特别谨慎,而中央之敌却容易疏忽大意,轻敌冒进。而恰巧我军又在其附近隐蔽了相当兵力的情况下,我们就不应局限于以往的经验,而要从战场实际情况出发,完全应该因时因地、因有利条件而大胆应变,出敌不意的以我们的'中央突破’去反制敌人的'中央突破’。我们要一方面集中优势兵力猛攻中央之敌而歼灭之,另一方面要坚决抗住各路援敌,保证主攻任务的完成。这样不仅不会违背毛主席的军事思想,而且是完全符合毛主席一贯强调的'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一切要因时因地因条件而变化’的实事求是之思想原则的。况且我们华野的部队经过几大战役的锤炼,士兵的技战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武器装备也有了大大改善,我们完全不应该再惧怕蒋介石的什么狗屁王牌军!”

稍作停顿之后陈毅接着说:“我们的毛主席英明吆,毛主席提醒我们要敢于'诱敌深入’,'不要分兵’,'主力宜位于能应付两种可能性之地点’,'使敌人完全不知我主力所在’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都太正确了。毛主席让我们后退一步诱惑敌人,攥紧拳头等待敌人,我们这大踏步的一退,蒋秃头果然就坐不住了,他肯定认为我们已无力应战,正要仓皇逃命呢,唯恐我们跑远了逮不住了,就急急忙忙调兵来追我们。他哪里知道,我们正厉兵秣马,严阵以待,虎视眈眈的在等着,瞅准时机狠狠的咬他一口呢。毛主席真是运筹帷幄、料事如神啊。这不,蒋秃头、陈诚、顾祝同、汤恩伯果然就乖乖的将其王牌军74师这条大鱼恭恭敬敬的给我们送上门来了。我们不吃掉张灵甫那还要欠他蒋秃头的人情哩。”

在大敌当前、气氛如此紧张的氛围中,陈毅这幽默的话语惹得大家禁不住一阵哄笑。

陈毅点上一支香烟深深的吸了一口,接着说:“这个狂妄的张灵甫,一心充当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内战的急先锋,从两淮到涟水,再到苏北、鲁南,一路急匆匆的往前闯,如入无人之境,攻城略地,气焰极其嚣张,可以算得上是我华野的死对头和老仇家了。我们早有会会他杀杀他锐气的打算,但一直没有很好的机会。如今这头猪也养肥了,油水也大了,是到了该杀了吃肉的时候了。不想他现在竟然主动送上门来,我们正好肚子里缺油水,不吃掉他还嫌我们没有肚量哩。真是'坐地等花开,财喜上门来’啊!”

大家又是一阵更加响亮的开怀大笑。诗人将军陈毅在严肃的军事分析会上也不忘幽默上几把,使大家原本紧张的情绪渐渐放松了下来。

陈毅又吸了一口香烟,深深的吐了一口气,接着说:“国军表面上看似强大,但他们发动内战是非正义的,是不得人心的,不仅老百姓反对,就连国军内部也都存在普遍的消极厌战情绪,特别是那些杂牌势力,更不真心为他老蒋卖命。而我们所进行的反抗蒋军进攻的战争,是被迫的、完全正义的,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和大力支持的。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我们必定能战胜任何强敌。这次我们对面的强敌74师,竟然敢轻敌冒进,远离后方,补给就会发生困难。而我们以逸待劳,主力集中,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果断的断其后路而消灭之。这关键是要看我们有没有这个决心和胆量,把张灵甫从敌人第一线的重兵集团中剜割出来,并坚决吃掉他。这不仅对我华东野战军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和提升机会。如果我们如期吃掉蒋介石的这块心头肉、'御林军’,就可以大大的震撼敌军,挫其锐气,并鼓舞我军士气。这对敌我双方都将产生极大的政治影响和心理影响,对下一步的战局变化,也必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我们也正好杀一杀'皖南事变’的元凶——顾祝同那狗小子的嚣张气焰,替新四军报'皖南事变’的一箭之仇。毛主席早就要求我们寻机狠狠打击一下'皖南事变’的元凶、新四军的老冤家。”

最后陈毅司令员拍板决定说:“因此我完全支持粟副司令的建议,立即停止原来计划歼灭第七军和整编48师的作战行动,改打第74师。我看这样吧,由粟副司令负责,先拟定一个可行的作战方案,上报党中央、毛主席。同时我们要不失时机,马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部署。在正面我们既要阻击、又要牵住张灵甫这头野牛;待其全部运动到预定地区后,我们再在其左右两侧,各派出有力之纵队强力插入,务求尽快割离张灵甫与两翼的联系;同时命令在鲁南地区隐蔽待机的王必成纵隐蔽北上,出敌不意的断敌退路,争取尽早把蒋介石的这块'心头肉’剜割出来,并坚决吃掉他。我们就是要有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

说着把帽子摘下来往桌子上一摔说:“咱就给他来个'猛虎捕食’,吃掉74师,'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看他张灵甫还狂不狂!”

陈毅对粟裕是充分信任的。凭着两人的长期相处与合作,陈毅深知,一旦粟裕决定了的事情,肯定是深思熟虑了的,一定有十足的把握,战事必定会胜利结束。在陈毅的眼中,粟裕下定决心的那一刻,敌74师已经死定了。

在家的各位野司首长听了粟裕对敌我情况透彻的分析和陈毅既铿锵有力、深入浅出,又有深刻政治理论高度的论述之后,都很快驱除了对敌人王牌军的畏惧心里,纷纷表示赞同打74师。

恰在这时,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又接连来电指示说:“敌五军、十一师、七十四师均已前进,你们需聚精会神,选择比较好打之一路,不失时机发起歼击,首先解决一两个军。究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决策,立付实施,我们不遥控。”“根据陕北经验,敌增援能力不大,如有四、五十里间隔,以有力之一部筑工抗击,可使敌强大援军根本不能增援。”

这就更加坚定了野司首长的歼敌决心,也充分体现了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博大胸襟和战略眼光。毛主席只在宏观上进行把握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而对前线的军事决策、指挥和具体部署上,则对前线指挥员给予高度信任,放手让他们自己决策和指挥。

看了电报后陈毅高兴的说:“毛主席真是明察秋毫,用兵如神,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啊!这个指示来的太及时了,就这么定了!”

陈毅和粟裕两位首长真正是珠联璧合、配合默契的好搭档啊!陈毅那声若宏钟、势如陈雷、翻云覆雨、排山倒海、一锤定乾坤的气魄,与粟裕那胸罗万机、深奥莫测、用兵如神、挥洒自如、举手挥千军的韬略,简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啊。

粟裕那知己知彼、有根有据、清晰透彻的分析和判断,给陈毅拍板决策提供了充分可靠的依据;而陈毅这一番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具有高度政治理论水平的论述和最后斩钉截铁的决策,不仅给了粟裕最坚强的后盾支持,更给在场的各位野司首长和华野将士吃了定心丸,使大家一下就挥跑了对国民党“第一王牌军”的畏惧心理:大家都觉得吃掉张灵甫的设想是完全可行的。

战后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了陈粟首长战前分析、判断和决策的正确性。我军如此一反常规,出敌不意,敢于迎面碰硬,敢于吃掉敌重兵集团中最强有力的中央之敌——“第一王牌军”之壮举,不仅敌人阵营的蒋介石、何应钦、陈诚、白崇禧、顾祝同、汤恩伯,以及张灵甫自己都始料不及,应对无措,更使其各路援军吓破了胆,认为共军必定是要围点打援,故而不敢积极施援而敷衍搪塞、推诿不前。

就连我们的英明领袖毛主席,事后都对粟裕说:“这场战役,中国有两个人没有想到啊!”

粟裕惊愕的问:“那两个人?”

毛主席风趣的说:“一个是他蒋某人,另一个就是我毛泽东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