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卵巢卵黄囊瘤临床病理诊断要点

 Flowers11 2022-09-01 发布于河南

卵巢卵黄囊瘤是一种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既往称内胚窦瘤,但是鉴于人体发育过程并无内胚窦结构,这一术语不建议继续使用

【ICDO编码】9071/3

【肿瘤发生】

绝大多数卵黄囊瘤起源于未分化或者多潜能性生殖细胞,少数肿瘤来自于体细胞上皮性肿瘤,常为子宫内膜样上皮性肿瘤,并认为源于体细胞的逆向分化或肿瘤性化生。罕见起源于性腺发育不良患者的性腺母细胞瘤。

【临床特征】

约占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20%(仅次于无性细胞瘤)。

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及年轻人,但是与体细胞肿瘤混合存在的卵黄囊瘤见于40岁以上患者。

患者表现为腹痛和/或盆腔包块。

几乎所有患者术前血清AFP水平均有升高。

【病理特征】

1.大体特征

几乎均为单侧发生,以右侧多见。体积较大(平均15cm),表面光滑,有明显包膜,切面质软,实性灰黄灰红,常有大片坏死、出血,部分肿瘤具有囊性变。对侧卵巢常伴有成熟性畸胎瘤。

2.镜下特征

形态学具有高度异质性,可分化成多种内胚层结构,但通常以多种生长方式混合存在,其生长方式有网状/微囊状、大囊型、内胚窦型、类黏液型、乳头型、多囊泡型、肝样、腺管型、体壁型、实体型,网状/微囊状是最常见和最经典的结构。

细胞扁平或立方形,胞质淡染或透明,细胞核染色较深,具有不同程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可见;

图片

图片

S-D小体对卵黄囊瘤具有诊断价值,但是典型结构仅见于1/3病例。相互交通的腔隙和迷宫样的腺管结构是S-D小体的变异形。

图片

有时可见特征性的透明小体或者基底膜样物质沉积

图片

多囊泡型

图片

乳头型

图片

体壁型

图片

类黏液型

图片

实性型

可伴有无性细胞瘤或未成熟性畸胎瘤成分(即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

3.免疫组化染色:

阳性:AFP、glypican-3、SALL4、LIN28 、广谱CK、CD117、CDX2、HepPar-1

图片

AFP阳性

图片

SALL4阳性

阴性:0CT4、SOX2、D2-40、CK7、EMA(CK7、EMA肝样、腺样成分可为阳性)

【鉴别诊断】

1.胚胎性癌:胚胎性癌无S-D小体、嗜酸性基底膜样物质、肝样细胞及肠上皮分化。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胚胎性癌表达OCT4和CD30,而卵黄囊瘤为阴性;卵黄囊瘤AFP和glypican-3常为阳性,而胚胎性癌AFP阴性、glypican-3偶有表达。

2.无性细胞瘤:无性细胞瘤多呈实性、巢状、条索状或岛状排列,细胞巢被富含血管的纤细纤维性间隔分隔,间质常伴有淋巴细胞浸润。卵黄囊瘤的细胞核缺乏多边形的形态,很少为单一型生长方式;利用OCT4、 AFP及glypican-3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很好地区分二者。

3.透明细胞癌:透明细胞癌可以表达AFP及glypican-3,EMA、CK7鉴别二者有局限性,LIN28和SALL4有助于鉴别。

5.肝样腺癌:多见于老年患者,与卵黄囊瘤的肝样成分免疫组化染色都可以表达AFP、glypican-3及sall4,但是后者EMA、CK7一般阴性或偶为局灶阳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