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骨文字典说字——鲁

 赵文耕 2022-09-02 发布于山西

说到鲁,以前听到人们常说起鲁班,他是鲁国人,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以及与他相关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着。鲁班发明创造了许多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具,如木工工具有曲尺、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农业机具有石磨、碾子等,还有雕刻……鲁班被视为技艺高超的工匠的化身,更被土木工匠尊为祖师爷。

鲁的字形字义理解

鲁是会意字,甲骨文鲁字上部为鱼的象形,对于鲁下部分这个字符有不同种理解,有认为下部分是一个“口”字,表示鱼入人口;也有人将口理解为盛放鱼的器皿,会器皿中盛有烹调好味道佳美的鱼之意。金文字形与甲骨文基本相同,只是鱼尾增加了两点,下部“口”中多出一横。小篆字形上部还是能看出鱼的象形,下部的“口”写成与白一样的字符,但不是白,它读zi。汉隶楷书变成了上“魚”下“曰”的魯字,后简化成鲁。


【鲁,演变,汉典】

远古先民捕鱼而食,鱼肉细腻鲜美,先民们认为鱼是美味的食物。如果甲骨文“鲁”字理解表示鱼味道鲜美的话,那是否与鮮的意相近呢?鲜只有金文,它上部分是羊,下为鱼的象形,引申指滋味美好。如味道鲜美。


【鲜,演变】

甲骨文字典解释鲁

上面是鱼的象形,下部分那个似口的字符像坎,坎按现在理解为坑,泽干枯坎中没有水了,鱼全部都露了出来。字典中鲁指露的意思。有意思的是鲁与露读音相似。鲁后通旅,胪(旅以前是否也读lu?),旅和胪都指陈列的意思。

陈祭品于天,是为旅祭。旅祭是指祭祀的人先陈列祭品,然后祭祀的人向神灵陈述祭祀的情由和目的,向神灵祈祷,求的神灵的保佑来满足祭祀人的心愿。以前讲示和示相关的字时有说过,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非常敬仰神灵,古人祭祀的对象也有很多,从天神、地祇、人神到祖先,种类礼仪繁多,不同的祭祀对象也有不同的名称。如祭天,古文献记载,在舜禹时已有祭天的典礼,到了周代,“天”的观念逐渐代替了殷人所说的帝,从而有了“天子”的称谓。远古时人们也已有对土地的崇拜,大地生长五谷,养育万物,犹如慈爱的母亲,因此,古代有“父天而母地”的说法。古文献记载称土地神为“社”,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有“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祭祀都是在郊外举行,所以也称为“郊祀”,


【甲骨文字典,鲁

还有封禅,是指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辟场以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又比如:

礿:是古代宗庙四时祭之首,谓之春祭。
禘:是古代宗庙四时祭之一的夏祭。
尝:尝是古代宗庙四时祭之一的秋祭。
烝:是冬祭名。

(古人认为,四季调顺五谷丰登要靠祖神的庇佑,故四时祭均在各季度的头月进行,把最时新的农产品拿出来祭献神祖。)

禋:古人认为天神难以直接接纳祭祀物品,于是在野外架树枝干柴,置各种祭品于其上,然后点火焚烧,使烟气上达于天,供天神享用,这种祭祀方法叫禋。


【山东省地图】

山东省简称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至圣孔子亚圣孟子的故乡!山东又称“齐鲁大地”,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齐国和鲁国,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不断兼并,两国疆土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战国末期,两国文化逐渐融合,并形成了统一的“齐鲁文化”。

鲁国源于西周初期,周王东征平定叛乱之后,将周公和姜太公分别分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并建立鲁国和齐国。后鲁国建都曲阜,齐国建都临淄(今天的淄博市临淄区),周公因为留在朝辅佐王室的缘故就没有前往封地,于是让他的嫡子伯禽前往封地治国,伯禽也就成了鲁国实际的开国君主。伯禽到达封国之后,把曲阜作为自己封国的都城,然后依照周国的制度和习俗来进行治理。因为要去除当地的旧习俗,伯禽前前后后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了初步的稳定,然后返回成周报告政绩。而鲁的邻国齐却只用了五个月就返回成周报告政绩。周公问起他们原因,姜太公回答:吾治齐之政,简省繁文,从其便俗,故百姓易从,是以政成之速。而伯禽回答:臣治鲁之政,除鄙俗,使民尽淳良,故民难从,是以政成之迟。


【战国时期齐鲁分布】

因为齐国采取了和鲁国完全相反的政策。齐国的封君简化了周的制度,并依照当地风俗来治理封国,于是很快地稳定下来了。周公有先见之识认为鲁国将来会不如齐国,因为它的政策不如齐国让人民感到方便近人。(后世果然齐强鲁弱。)伯禽在位期间坚持使用周礼治理鲁国,又加上成王赋予了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资格,鲁国因此在立国之初就奠定了丰厚的周文化基础。鲁国秉承周朝礼乐典仪,是尊尚仁义、传统、伦理、人和的“礼仪之邦”,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三家相互勾结,架空鲁国君主,摄行君权,鲁国君形同傀儡。他们不但眼里没有鲁国国君,就连周天子也没放在眼中,在《论语·八佾》记载:季氏八佾舞于庭;三家以雍彻。周礼规定,天子才礼乐用八佾,《雍》是周天子举行祭礼后撤去祭品祭器时所唱的诗,不得僭用。孟孙,叔孙,季孙三家虽为鲁桓公后人,但只是卿大夫身份,却在祭祀自家祖庙时采用了天子祭祀宗庙的规格,让乐工唱颂《雍》诗来撤下祭品祭器,这些行为统统都违反了周礼。

至圣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是礼崩乐坏,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天子与诸侯不能以礼治国,所以才社会失序,天下大乱。孔子崇尚周礼,主张仁政治国,他认为若能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利用礼乐规范君臣与官民之间的行为,让每个人都各安其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则社会就会归于稳定和谐。晚年后孔子集中精力从事教育与《诗》、《书》、《春秋》等文献的整理修订。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以孔子为代表创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鲁,说文解字注】

鲁又有嘉的意思,在甲骨卜辞中常见“吉鲁”一词,表示占卜的结果“嘉,吉利”。

鲁后来也引申指迟钝;笨,莽撞,粗野等意思,比如鲁钝,鲁莽,粗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