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析秦朝治吏之道及对当代的启示

 逍遥_书斋 2022-09-02 发布于河南

上世纪七十年代,于云梦出土的文简给予后人进一步探索的可能,而这些竹简的内容隶属官方条例,详细展示了秦朝的规章制度。

文章图片1

规章制度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为官之道与行政制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其中详细记载对臣子的要求,行政法规涉及平民百姓的言行举止要求,这些竹简的背后是维持秦朝社会运作的运行规则。

一、为官行为规范

在《为吏之道》中,五十一根竹简的内容多达1600字。

这1600字的内容当中,主要叙述了秦代中央和地方官吏治理人民的行为规范以及为官者应该恪守的职业道德准则,可以说,短短的1600字是秦朝官吏行为指南。

该书当中提到了三五,“五善、五失、五过”。

所谓五善即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和恭敬多让。

意思是让官员能够宽裕忠信,上忠君下亲民同时在为官过程当中尊敬同仁,清正廉洁,更不能够诽谤他人。

文章图片2

秦朝的为官之道重在内外兼修,内修外象都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其中还包括对社会的道德准则要求。

五过释首渠骜、不安其朝、居官善取、受令不偻和安其家忘官府。

五失五过直接为官员不当行为写出范文,通过这五失五过能够体现出秦王朝的统治者们,希望能够通过官吏制度来严格要求官员的一言一行的态度和内心欲望。

为官应当清廉,应当品行修正,社会道德方面传递士不能贱于贝的道德价值。

《语书》当中有明确记载秦王朝对官吏提出的职业道德要求,官吏应当勤勉廉洁,公正无私,洁身自好。

从现代角度来实施这一道德准则,其实是相符一致的,秦王朝统治者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官吏能够忠诚、审慎、勤勉。

二、官吏的诞生

1、选用:为官应有道德准则

在官吏的为官过程当中,无非要经历选拔、应用和考察三大环节,也正是这三大环节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直为人讨论的重要事项。

文章图片3

如何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严格监督人员的体系,同样也是秦朝统治者需要考虑在内的重要事宜。

探究秦朝时期统治阶层选人、用人、评人方法完全可以参考云梦秦简中部分行政文书以及法律法规。

在用人方面,秦朝官吏强调,不可贱士贵货贝,意思就是强调钱财与人才相比,绝对不能本末倒置。

从这一说法中,能够体现秦朝统治者较为注重人才的运用。

选取和应用都需要慎重考虑,如何选取最合适的人员,自然要以才能作为评判标准。

秦朝法律明确要求:以才能作为人员选拔标准,而这便于秦朝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更利于整个社会的治理活动。

2、晋升:五善五失五过

对于官员使用的细微之处,更让人充分体会到今朝法律法典的严谨。

文章图片4

官员的初次使用和提拔必须依据《置吏率》等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官吏只有在正式任命以后才能够任免和行使权利,绝对禁止以权谋私,互为私利的情况出现。

考核测评方面,秦朝的治吏之道出现了较为具体的绩效评定和奖惩规定。

五善五失五过不仅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体现,同样也作为秦朝人员考核测评的标准之一,应用方面是人员的道德考核标准。

3、考核:奖惩并使,反向激励

在秦朝,这些绩效考核并不只用于官员,同时对于各行各业的人员都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能力、绩效考核标准。

好比养牛户的饲养成绩,考评方法和相应的奖惩措施。

在每一年的考评当中,分为“最”和“殿”的等级,而如果被划分为“殿”,那么养牛户就需要受惩罚。

文章图片5

严格的官吏制度和惩罚机制应用于农户,商户以及官吏,获得优秀成绩的人员自然也能够受到朝廷的正向奖励。

每年一次的考核,对于农户,商户以及官吏而言,不可不谓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从上文一一列举出来的结果来看,统治阶级十分重视法治。

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之下,考核绩效的阶段,突出惩罚选用十分严苛的措施来反向激励各行各业。

而这些出土的文字记载中,能够看到大量因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受到严苛惩罚。

官员中,如果考课成绩处于劣等的官吏轻则遭废免等惩罚,重则出现渎职行为的官吏要受严刑重罚,甚至直接被处以死刑,而上级和举荐者都要承担连带责任。

从行文制度上看,秦朝的人员官吏确实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可行的规范思想,但是其手段残酷,在当时的环境之下也并非完全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文章图片6

根据秦简和史料的记载,行政官僚体系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

统治者是在庞大的行政官僚体系当中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最高级领导,对下属进行任务和职能分配,保证其层级分明,各司其职。

《语书》当中曾经说道:“以一曹事不足独治也”。

也就是说,一曹的事物不能独断专行,相比较于少数人决定更倾向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处事态度。

正是这一态度的倾向,使得秦朝在一槽当中分设了不同的部门分别处理衣草事物的各项。

在《效律》当中曾有“同官而各有主也,各坐其所主”。

这说明在秦朝的法律条文当中,也明确规定了官吏职权分化,依据各自的职权承担不同义务,同义务一般,行使权利也皆有不同。

文章图片7

这些细微之处都证明了秦王朝的官僚机构部门分化明确,官员分工细致全面具体,有利于人员各司其职,各谋其事。

三、借历史看今日

借鉴秦朝的官吏行政制度,其实能够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所启发。

秦始皇是封建社会之下产生的最高统治者,手中掌握着行政,军事等各项权利,但是也能够类比于一个人才运行体系当中的领导地位。

从某种角度上而言,一个好的领导作为体系当中核心人物的存在,确实掌握着影响事态发展的能力。

当然,相比较于秦朝时期的各种严酷刑法,统治者对于刑罚的过度追求,采用反向激励的措施,并不适用于当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其产生的消极情况也包括民愤民怨,人心惶惶等不良影响,届时可以掌握较高的情感才能,能够使领导更加出色。

文章图片8

在如今提倡人人平等的时代当中,这种特质更便于实现操作一整套人才体系高效运行的目的。

不过,秦朝时期所制定的官吏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同如今人力资源官吏的职业道德要求并无差别。

在选人用人管人方面,甚至可以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参考的资料出现,同样适用于从事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员。

秦朝时期,中央集权专政的朝代当中,对于官吏的道德要求都有如此明确、清晰、严格的准则。

那么,在如今民主法制更为自由且更为公正的社会当中,每个从业人员也应该自觉遵守应有的职业道德,包括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环境和领导抱有忠诚。

工作过程当中,以勤勉作为对于自己的衡量标准,行为审慎、诚实也贯穿了整个社会运动。

从秦简上所得到的历史资料,不难看出秦朝法律法典虽然采取了严酷的法律制度,但是遵循了以人为本的特色。

文章图片9

这种对个人的重视,也应该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当中需要牢牢遵守的道德底线。

倘若将一个人才体系框架于机器的身份,哪怕个人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同样也对整个体系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将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细化至每个人是非常必要的做法。

同时,作为运行体系的管理者,领导必须对自身也有一定的要求,避免受自身情绪控制,出现思维混乱,处事过激,态度蛮横等恶劣现象,导致个人情绪带动群体情绪,造成员工产生怨愤,民心背离的情况。

而领导自身也要起到榜样作用,必须在智商,情商,胆商上都有所结果,才能在拥有如此权利性、影响力的职位上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和职能。

从秦朝的历史和法律条例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反思,一名好的管理人员是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驱动自己团队在竞争如云的环境当中稳步前行。

文章图片10

可见即便是跨越千年,人类的思维依然是相通的,秦朝依然能够为现代的社会运作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资料

《效律》

《语书》

《秦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