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汉良日记:为民族复兴而写作!

 钟汉良日记 2022-09-02 发布于福建

2022年9月1日 周四  天气应该是算晴朗的

今天我的富业会交流群有一个群友说,不知道写什么内容。然后还特意私聊我问我说:进群几个月了,都不知道我说的副业到底是什么。

其实这就是问题所在,也是我为什么号召大家跟我学习,从写日记开始提升自己的原因。

这个群友,比起其他人应该是更积极的那种,但今天竟然还会抛出这样的疑问。她的问题,看起来是两个,自己不懂写什么,不知道我做什么的。归纳起来,还是一个问题,她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没跟上。

然后我今天就特意在这个好几天都挺冷清的群里多说了几句话,还把我今天写的日记底下一条评论截图发到群里,希望借此机会可以多鼓励下大家,能把这项我们人人本来就应该掌握的写作能力重新锻炼出来。

我们大家都是普通人,对很多事情的认知,都有一个过程。像今天那条评论里代表的声音,就是特别认可坚持的力量的一群人,我需要吸引的就是他们。

我今天写一篇日记,你不觉得你和我有什么区别,你会在心底说,这有什么的,不就是一篇一般小学生三年级水平的日记嘛,我也可以写。但差别就在于,你只是在想,我已经在做。等我持续输出这种你瞧不起的文字,有那么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候,我整个人得到的综合能力,和吸引来的资源,就不是你以为的,你仅仅没写,我写了的一点点差别。

借用袁岳的话说,坚持写博能让自己与绝大多数同学区隔到10万分之一到50万分之一的水平。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他在文章里提到写作可以锻炼出来的能力,原文是这样说的:

我以为知识分子与非知识分子的区别不在于是不是在一个校园里,而在于是不是有不同于非知识分子的信息与知识的梳理和使用方式。即使同样在田野、在工厂、在街道,一个人如果能把看到的现象描述、分析、对策、反思,能占其中一项那就是初级知识分子了,而如果一项也没有那就很难算是,即使你天天呆在校园,即使你有博士文凭。但我们今天恰恰多的是呆在校园的非知识分子,少的是真正有知识与知识运用能力的人。一个大学生能有经常写文字的能力,下笔能很随意与从容;一个大学生在单位会写申请报告、会议纪要、谈判备忘录、做情况总结、提出书面构想、做陈述PPT、写演讲要点,这是对于一个专业人士的起码要求。

所以,我们如果能从每天写一篇日记开始,培养自己养成把每天观察到的外界世界与人物、事件和环境有关的信息,通过文字清晰地表达出来,你的能力是那些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多少倍?

袁岳在他的不少文章里一直号召年轻人,去养成写作的习惯,就是可以让我们与绝大多数不行动的人区隔开来。

那么,你用心写的每一篇日记,每一篇文章,都是在为你美好的将来做的一次次投资,或者蓄能。这些输出,都不会白做,它们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给你意外的回报。

说得小一点,养成写作的习惯,是为了我们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说得大一点,养成写作的习惯,是为了我们民族的复兴和繁荣;再大一点,养成写作的习惯,是为了我们人类的传承和繁衍。

我最近几乎每天都会把《雷锋日记》找出来读一读,我不是用眼睛看看,是真的用声音朗读。那里的每一个字,都是充满着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能量,读一下,就给自己补充一点正能量。

我不知道看我日记的朋友,你身边到底有几个特别优秀又值得你学习的榜样。但我一定相信,你和我一样曾经也渴望把你成长过程中,那些某个时间节点让你情绪波动比较大的事件和人物用文字记录下来。

这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渴望,生存或繁衍。用文字或者声音表达出来,就是在让我们的生命以另一种能量,信息的样子保存或者传播起来。

小的目标,我不提了,很大的,我也不说了,但为了中间那个民族的利益,就是我们集体的长远利益考虑,我们也应该从写作开始,慢慢地提升自己,让自己成长得更多一些,进步得更多一些。

那些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在各个领域可以领先我们那么多,大多数也是他们更重视彼此之间的思想表达与交流。

而阅读与写作,是我们追赶的第一步!希望你可以开始和我一起行动,为民族复兴而加油!

钟汉良 于龙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