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园道林(25).——严家花园

 书柜茶室 2022-09-03 发布于上海

姑苏城西的木渎古镇山塘街王家桥畔,藏着一座精致的古典园林——严家花园。

严家住宅是五进主体建筑,轩昂富丽,堂堂正正,显示了气度严正的家风。其中第三进尚贤堂,是苏州罕见的明式楠木厅,雕花柱础,古朴稳重。园中有两处书斋,友于书屋和海棠书屋,尤其友于书屋,偏居一隅,清幽曲奥,又为温润的园林,增添了浓浓的书卷气。

园子最初为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著名学者沈德潜的寓所。沈德潜在园内种下不少竹子,取名为“竹啸轩”。

相传乾隆下江南时,有一次巡游太湖,下榻园中友于书屋,正在翻阅沈德潜所藏诗集时,突闻一阵清新的花香,细细寻找,原来是一株盆栽的广玉兰,他抚盆细赏,不料失手将其跌碎。沈德潜见状,灵机一动道:“皇上洪福,此乃名花有灵,朝见万岁!”乾隆听罢,心情大悦,亲手将广玉兰植于屋外空地上。这棵广玉兰树至今苍翠挺拔,每逢春日,便千葩万蕊、诗意盎然。

光绪二十八年,木渎首富严国馨(台湾政要严家淦祖父)买下园子,延请声名赫赫的营造名派香山帮宗匠姚承祖,斥巨资重新修葺,更名为“羡园”,当地人称“严家花园”。又因为“帝师”翁同龢的题匾,“严家花园”之名更为世人熟知。

严家花园留下了诸多名贤的足迹。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赞其“妙构极自然”,近代建筑名家刘敦桢推崇其为“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童寯称其“虽处山林,而斯园结构之精,不让城市”。历代园主,人文蕴积,赋予了它江南名园的卓然风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