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书法原迹毁于二战,却被日本完美复制,几乎可以乱真

 茂林之家 2022-09-03 发布于湖南

王羲之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巅峰,他的书法成就无人能及,后世谁人不学,何人不取,作为中国的一代书法枭雄,他传世的真迹寥寥无几,多少后世临摹之作。

曾经在日本有一件王羲之的传世真迹,这幅真迹被明代的方孝孺评价其“此帖寓森严于纵逸,蓄圆劲于蹈厉,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变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惊叹自失。”

这幅真迹就是王羲之的草书《游目帖》,《游目帖》是王羲之与朋友之间的一封信札,此帖并且在书法史上流传有序,但在清末流落日本,被日本广岛的安达万藏所有,后在二战时期被战火烧毁。

《游目帖》作为一件魏晋真迹,对于后世的书法学习者来说,是研究晋人笔法的重要学习材料,王羲之用笔的变化,我们可以从《游目帖》中体会出来,每一个字都值得后世的学习者进行推敲琢磨,举一反三,倘能把《游目帖》中的用笔研究透彻,足可掌握魏晋的书风和用笔特点。

《游目帖》的内容表达了王羲之对蜀地山水奇观的向往,期盼早点攀登汶岭和峨嵋。102字应该在王羲之的信札中,算是字数较多的一件了。

《游目帖》在被战火焚毁之后,在2007年7月10日,日本“二玄社”中国“文物出版社”合复刻作,以日本的珂罗版为底本,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馆的《寒山子题居士诗》、《远宦帖》、《平安帖》纸张和印章,以南京博物馆的《松泉图》的纸色和装裱样式为参照,将它完美的复出来,作与真迹无疑,足可乱真。

释文: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