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娇,终于清醒了!

 张德芬空间 2022-09-03 发布于北京

本期主播丨精灵

一个人带着不成熟的自我,投入一段感情,会怎么样?在电影《前度》中,阿娇饰演的女主角周怡,也许能告诉我们答案。她谈过好几个男朋友,几乎没有空窗期。可是每一次恋爱,都因各种原因无疾而终。在爱情里,她得过无理取闹的“公主病”,也做过言听计从的“小白兔”;她甚至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退掉刚租的房子,就为了和对方一起旅行。

直到伤透了心,受够了委屈,她才终于渐渐明白:亲密关系这条路,注定要一个人走……

不断更换恋人的背后是脆弱自我在呐喊

这天,周怡和男友阿树准备一起去长途旅行。候机的时候,阿树却在周怡的逼问下坦白,自己出轨了。周怡愤恨地和阿树提出分手,两人越吵越凶,眼看着阿树就要对周怡动手,一旁的阿诗及时出手相助。巧的是,阿诗竟是周怡前男友阿平的现任女友。阿诗提出送周怡回家,离开机场后周怡才发现,自己的钱包和护照都留在了阿树的行李箱里。

为了和阿树旅行,周怡辞掉了工作,退掉了刚租没多久的房子,此时的她身无分文,也没地方可去。几番权衡下,阿平提出让周怡暂住自己家。阿诗看上去也并不介意,还主动借衣服给周怡穿。如此一来,周怡便随性了很多,她在阿平的家里毫不拘束,仿佛就在自己家一样。阿平家里还保留着一些过去的影子。他的电脑密码没有换;以前和周怡吵架,她都会把家里的玻璃杯摔个稀碎,于是他便养成了买塑料杯子的习惯;甚至,他还保留了和周怡一起买的皮沙发。看着这一切,周怡开始回想自己的恋爱经历。和阿平在一起的时候,阿平对自己无微不至,关爱有加。为她买卫生巾、在她痛经难受时,半夜里叫朋友来送她去医院。

可是她并不满足,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和阿平吵架。她敏感,多疑,总觉得阿平和前女友还有纠缠。最终也因为多疑,冲动提出了分手。与阿平分手后,周怡很快偶遇一个古惑仔。对方不受拘束、我行我素、强壮有力,仿佛是为了快速摆脱空窗期,周怡立刻与对方发生关系。两人在一起后,周怡又为了对方彻底改变自己,染红发、纹身,和从前的自己判若两人。但没过多久,古惑仔为了避难要离开远行,无奈之下和周怡分手。

分手后,周怡辗转了好几份工作,终于在一家出版社求得了自己喜欢的职位。但她很快又被身为旅行作家的阿树吸引,陷入爱河。正如开头提到的那样,她和阿树,也没有理想的好结局。一直以来,周怡都很想让男友带自己去旅行,从前和拮据的阿平在一起,去不了;和居无定所的古惑仔在一起,也去不了;好不容易可以和阿树一起旅行,又因为对方出轨打乱了计划。

后来,周怡跟母亲诉苦,求她带自己去旅行。

母亲却说:“旅行不用别人带,自己去也可以。”其实母亲的这句话,说的是旅行,说的也是女儿的成长。周怡一次次恋爱,是希望在恋人身上得到安全感,希望一个强大的人可以保护自己、照顾自己......其本质,是她想要躲避在亲密关系中,那个虚弱的自我。周怡不能自爱,但渴望爱的内在小孩,却奢求他人给予自己无尽的爱。所以只要恋人的行为有不符合预期的地方,她就会陷入极大的恐慌之中。恐慌促使她变得情绪化,在不断谴责恋人中拼命寻求爱与关注,甚至歇斯底里地吵闹,将小事闹大,或者彻底失去自我,变成另一个人。

但这些,都不是健康亲密关系的表现。

周怡不明白,她想要的爱,除了她自己无人能给。只有滋养脆弱的内在小孩,让自我得到成长,才能获得真实稳定的安全感。

不被滋养的内在小孩只能向外寻找依赖

周怡的内在小孩是虚弱的、求爱的,但她却误以为,满足内在小孩的力量在外界。所以她无法忍受空窗期,只要想到又要一个人生活,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苟且,她的内心就十分抗拒。

内在小孩是需要我们本性给予关爱和注意的部分,也称之为“受伤的内在空间”。

它可能源自过去的创伤经历,也可能源自原生家庭的伤害。当我们经历过一些伤痛,如果没有形成较好的应对机制,再次遇到类似痛苦时,就容易倾向逃避,向外寻求依赖。借住在阿平家的周怡,看着他和女友的亲昵举动,她的心开始蠢蠢欲动。她开始有意无意提起过去的事,暧昧气息在两人之间越发浓烈。就在关系要更进一步时,阿诗毫不客气的劝离和阿平的沉默,让周怡瞬间清醒。她终于明白,原来不是换了塑料杯就不会被打烂,有些事情变了就是变了。

无论是已经过去的恋情,还是必须向前走的人生。

离开以后,周怡和旅行归来的妈妈住进了酒店。妈妈身边没有伴侣的陪伴,但她却依然过得自由洒脱,快乐坦然。对比妈妈的精彩,再回看自己的荒唐,周怡觉得自己似乎在一个痛苦模式里不断循环。妈妈鼓励她成长起来,勇敢面对自己的未来。一个人若是拥有自爱、勇敢的自我,他就会明白:人就算不谈恋爱,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先活漂亮了,才能遇见真正心意相通的另一半。所以亲爱的,滋养内在小孩的办法并不在外界,而在自身。把自己链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中去,提升自己内在的力量,就是最好的办法。而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唤醒“内在父母”。

唤醒内在父母疗愈受伤的自我

我们经常听到“内在小孩”,却好像很少听到“内在父母。”内在父母是什么呢?你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内在空间,一种内在的自我力量。它常常与内在的关爱、智慧等资源联接,位于我们心灵的中心。就像父母在小时候承担我们成长的责任,长大以后,我们的“内在父母”,也将作为我们生命的指引,关照我们的脆弱,容纳我们的不安。在电影的最后,阿树想要和周怡复合,她拒绝了。朋友阿苏送她去机场,看着憨厚可爱的阿苏,周怡有一点动心,但她最终选择控制自己,独自踏上旅途。

周怡在不知不觉中唤醒了自己的内在父母,让它去关照内在小孩,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承担起来自生命的各类责任。唤醒内在父母,就是把向外索取转变为向内滋养,让心中有着充满温暖和关切的存在,它保护着、抚慰着受伤的内在小孩。当唤醒了内在父母,我们就能懂得,那些无条件的关爱、无条件的包容,都可以自己给予;那些来自人生的挑战,我们都可以更有勇气、更有力量地去面对。

那我们该如何唤醒内在父母,治愈内在小孩呢?首先,带着爱与内在小孩对话,激活内在父母。内在父母是独一无二的,既承载着真实父母的特质,也含有我们探索世界时获得的经验内化。当你用积极且关注地对内在小孩表达爱意、给予鼓励时,你的内在父母就会被唤醒。接着,尝试用温柔、平静,具有抚慰力量的声音与内在小孩对话,告诉它:“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你是勇敢的,你是被爱着的。”

其次,学会自我养育。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同时存在我们的心灵之中,有时,它们之间也会产生冲突。面对外界刺激,感性的内在小孩和相对理性的内在父母,因为对结果的期待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见。这时,请让内在父母安静的、耐心的去倾听内在小孩想说的话,不要用责备、训诫、警告的口吻去控制它。

你可以准备一张纸,把双方想说的话都写下来,对内在小孩所表现出的消极情绪灌注足够的认可,让内在父母承担起解决冲突的责任,最终让他们形成良性互动。这个过程就叫自我养育,共同走向最终结果——双赢。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都是自我的不同面向,没有人能够比我们更了解自己,也没有人比我们更理解自己的需求。

给自己足够的爱、给自己足够的关注,曾经受伤的内在小孩,就能够在内在父母的爱与陪伴下得到滋养。弗洛姆在《爱的艺术》写道:“爱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性的情感。它是一种'自足’,而不是一种'追索’”。拥有自爱且自足的人生,没有什么能比这般更美好的了。

策划 | 阿君编辑 | Kiwi

主播 | 精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