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拾萃:莫得其偶,莫若以明

 灵溪道人 2022-09-03 发布于陕西
文章图片1

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故曰莫若以明。 ———《齐物论

意译:不再坚持或者放弃了“彼与此”相互对立,(二元对立的观念没有了,从一个整体的角度看世界),这可以称为把握了道的枢纽。把握了这个道枢就像门轴套进了环中,(门就能开关自如),就可以顺应无穷的变化。“是”的变化是无穷的,“非”的变化也是无穷的,(是非就像没有始终的圆环上的点一样)。因此,(与其计较是非彼此,不如放下彼此对立的观念),以一颗明亮纯净的心观照客观事物的本身。

莫得其偶,就是不二法门。万事万物,阴阳之道,有无相生,福祸相倚,强弱互转,贵贱互化,一切都是相对的,大小长短等也是如此!

文章图片2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齐物论》

(从无限小的空间角度看),天下没有比秋天毫毛的末端还要更大的事物了,(从无限大的空间角度看,即相对而言),泰山也是渺小的;(从无限短的时间角度看,)没有比夭折的婴儿更长寿的,(从无限长的时间角度看)彭祖也是短命的。

大小长短等种种差异都是相对的,而真实的世界是没有界限差别的。在人的视角下,万物表现出了差异性或多样性;而在道的视角下,万物是齐一等同的,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并没有大小长短等种种人为的差别。

万物的彼此、有无、大小、是非等等,皆为人之“成心”所为,而非自然真实。“道未始有封”,放弃二元对立的观念,“莫得其偶”,不再偏执,人们才能从“自我”的泥淖之中解脱出来。

文章图片3

“本来无一物”,也“本来无分别”,正是因为人们分别意识的产生,混沌一体的自然世界不复存在了,“道”的整体性出现了人为的亏损,其原因就在于人们的偏见,有了亲疏好恶之心。

如何从二元对立中走出来呢,换言之,即如何从“自我”的囚笼中解脱出来,那就是“莫若以明”,二元对立是无明,不二或归一就是明。把心中本来没有的种种观念、成见清除出去,虚心以待,心虚则明,心空则灵。

破二立一,化二合一,从二元的主观世界返归到一元的自然世界,这即是解脱之道,也是光明之路。

文章图片4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一起存在,而且万物与我本为一体。

天地万物与我对待存在,这是世俗的视角;在大道的视角下,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并没有一个独立的割裂的“自我”存在。这种视角的转换正是得道的关键,庄子称为道枢。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也无一切相对存在,存在的只有物物之间的“化则无常”。无物不化,这是一种自然真实,“无心不化”,心与物一样,也是无常的。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存在而非恒定的,因此,一切判断与争论都毫无意义。对待对立是暂时的,融合为一是永恒的。

万物流转,道通为一,以道观之,物无差别,“一”是事物的本来状态。天地万物为一体,超越物我相对之局限。人有是非,真相隐蔽,道有亏损,自在不存。自我不破,大道难立。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