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21岁「格竹子」,35岁「龙场悟道」,境界差距在哪里?

 衆妙之門 2022-09-03 发布于陕西

王阳明年轻时学朱熹,为了穷究天道至理,在21岁那年「格竹子」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此事在《传习录》中也有记载。

「格竹子」的结果是,到了第七天他累病了,也没能从中悟到天道至理。

而王阳明更为有名的,是在1506年,时年35岁的他,被贬官到贵州以后过着极其困苦生活时的「龙场悟道」,这是他一生的重大转折点。

这时的他顿悟后指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在此后,他又分享了:心外无物。

从「格竹子」到「龙场悟道」,阳明先生的思想境界明显得到了升华,那么具体升华在哪里呢?说得清楚吗?可以的。

文章图片2

我们用「源头甲骨文」中「格物」二字的本源涵义,再结合《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揭示的「心智系统转换」全过程,来深入剖析他的这个思维升华过程,就可以分析得清清楚楚。

21岁那年「格竹子」的实质,其实不是真正地在「格」,而只是在「物」

儒家经典《大学》中的「格物」二字,不是只有「格」是动词,「物」也是动词。

「物」的这种动词用法,在被誉为“北宋五子”的邵雍先生所著的《渔樵问对》中,还保留着:不我物,然后定能物物,这里「物物」中的第一个「物」,便是动词。

文章图片3

当我们在研究古代典籍时,遇到难以理解内涵的字,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探究这个字的本源涵义,即在造字之初的「源头甲骨文」字义,后世的涵义都是从这个本源涵义引申而来的。

万不能轻率地根据自己当下的粗浅理解,用通假字糊弄替代,那样,就不能从圣贤的文字中读出真正的内涵,而白白失去提高自己的好机会。

我们在专栏《向孔子学功夫》中详细拆解过「格」字与「物」字的「源头甲骨文」字义,所得结果如下:

「物」字的「源头甲骨文」字义,是指我们在看问题、分析问题时,要重在透过事物的外在表象,去发现内在的各种结构、关联、关系,特别是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关联、关系。

「格」字的「源头甲骨文」字义,是指「感知的主体」把「感知力投射」回收进来,这标志着「感知的主体」已经能够摆脱「显性人体意识设定」与「隐性人体意识设定」的影响与掌控了。

文章图片4

对「物」字与「格」字的「源头甲骨文」详细拆解过程,请看专栏《向孔子学功夫》第29篇《「修身」三大技巧之「格物」——在「意识空间」中看「意识影像」》。

文章图片5

由此可见,「物」字的本源涵义,代表的其实就是一种已经在现代社会备受推崇的思维模式——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且更进一步增加了强调要看本质中无形的关联、关系这层涵义。

「心智系统转换」的全过程来看,这种思维模式处于哪个阶段呢?

这时,「感知的主体」的「感知力投射」方向是向外的,向着「显性世界」。

而「感知的主体」是在受到「显性人体意识设定」与「隐性人体意识设定」的影响与掌控下,对事物的外在与内在进行分析与研究的。

这就是王阳明在21岁「格竹子」时的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的深度,对于一般人来说,无论古代、现代,其实已经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思维模式了。

王阳明不但有家学渊源,本人又聪颖好学,在这个年纪,拥有这样的思维能力,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这种思维模式在「心智系统转换」过程中,还尚处于「第一套心智系统」的高级阶段,并没有突破「第一套心智系统」。

而他在35岁「龙场悟道」时顿悟所得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以及之后提出的「心外无物」,从「心智系统转换」过程来看,已经到了能够在「意识空间」中「看“意识影像”」的阶段了,而且是自主地,想看就能看到,不是偶发的、不自主的。

文章图片6

这就是已经突破了「第一套心智系统」,进入到了「第二套心智系统」的初级阶段

这种心智模式,就不是一般、两般聪明好学的人所能企及的了,这也是王阳明之所以这么独特,这么了不起的内在原因。

这个状态,就是「格」字「源头甲骨文」所指的那种思维模式——他的「感知的主体」的「感知力投射」方向不再是向着「显性世界」的,已经能自主地回收进来,能够摆脱「显性人体意识设定」与「隐性人体意识设定」的影响与掌控,「独立感知」隐性人体和隐性世界。

这种思维模式,相对于「物」的思维模式,要再高出一个维度。

因为隐性人体和隐性世界所在的空间,不是我们用眼睛就能看见的这个「显性世界」,而处于这种思维模式中的人,能够感知到隐性人体和隐性世界的「意识影像」,简称为「看“意识影像”」

这是一种高维「思维模式」。

以上就是王阳明在21岁「格竹子」,35岁「龙场悟道」之间的境界差异。

「心智系统转换」全过程是什么样的?

详细内容我们分享在专门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的专栏《黄帝老子真经》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