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树一帜的京剧须生关正明

 cxag 2022-09-04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关正明(1926—2009)

  武汉市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关正明(满族),年近古稀,在文艺舞台上活跃了半个世纪,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唱工须生。

【音频】戏曲专题《谈谈关正明的唱腔》

  关正明的扮相清秀,嗓音圆亮,戏路较宽,功底深厚,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多年来,他在京剧唱腔上不囿于旧的框篱,执着追求、不断进取。对诸名家之长,象余叔岩的刚劲,马连良的轻柔,言菊朋的细腻,杨宝森的醇厚,能取精用宏,融会贯通.并根据自身特点,加以发展创造,逐步形成自己的甜净委婉,细微含蓄,刚柔相济,俏丽多姿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能戏甚多,其表演和唱腔使人深感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他的京剧艺术成就,是在继承和创新的道路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启蒙学艺 崭露头角

  关正明原名关宝永,1926年出生在杭州市,绚丽的湖光山色,使他从小受到美的熏陶,他善于侃谈,心胸豁达,聪颖敏慧,学习成绩较好。1940年进入上海市戏曲学校正字科班学习,在出科于富连成班的关盛明老师名下学艺,老师对学生像富连成科班那样严格要求,实行强化训练。由于关正明的长相不错,嗓音较好,接受能力强,一直被老师视为高材生,重点加以培养.十个月后,即能演出唱工戏《二进宫》。期末考试时,在77名考生中,他和同班女生顾正秋同获男、女生之榜首。毕业后便正式登台演出。在一台打泡戏《四郎探母》中,关正明扮杨延辉,顾正秋饰铁镜公主,虽然稚气未脱,却以认真、出色的表演,一下就轰动了上海滩。此后,二人又连连在《汾河湾》《骊珠梦》《御碑亭》等生、旦配角戏中,一挑头牌老生,一挂青衣首席,互为轩轾,齐头并进,堪称正科“双杰”。

【音频】关正明、顾正秋、周正荣
《四郎探母》选段(1941年)

  由于,他(她)们的精湛表演,受到上海电影界的青睐。1941年4月20日夜场,关正明与顾正秋挑梁合演的《薛平贵与王宝钏》,由电影著名导演费穆执导,将他们二人联袂演出的此剧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并将片名改为《古中国之歌》。由上海民华影业公司制片出品。拷贝不仅走俏大陆,还发行到港台和美国。一时风靡海内外。那时关正明刚15岁,顾正秋才12岁。

二、博采众长 独创新韵

图片

《游龙戏凤》 关正明 饰 正德帝、李慧芳 饰 李凤姐

【音频】关正明、高盛麟《草船借箭》选段
(关正明 饰 诸葛亮、高盛麟 饰 鲁肃)

  关正明从上海戏校毕业后,立即跟随前辈艺人李文骥学戏,边学边演。他对表演中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虚心求教,潜心琢磨。当常听别人提及京剧前辈谭鑫培和余叔岩的绝活绝唱时,心里总是赞叹不已,无限痴迷和崇拜.时而在自己的唱腔中兼融并蓄,刻苦磨砺。经过一段实践后,他的演唱技巧很快得到提高,受到戏剧界同仁和观众的重视,认为他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青年演员。他的噪音好,加上在行腔吐字及韵味方面狠下功夫,所以唱腔优美动听。但是,他不满足这些,又向杨宝森先生学戏,如:《失·空·斩》《伍子胥》《洪羊洞》《战太平》等,都是学习的杨派戏,并有独到之处。1947年,关正明开始搭班演戏,这时,他专习余(叔岩)派的演唱艺术,演出了大量的余派剧目。1948年,他和李慧芳联袂来汉献艺,给武汉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他还先后与李玉茹、赵燕侠、杜近芳、黄松秋、刘美君、张云溪、张春华、李蔷华、李薇华等合作,在上海、宁波、苏州、杭州、天津、西安、长沙、郑州、开封及苏北等地演出,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1950年,他与同窗校友组织了一个“红旗青年京剧团”,在上海为庆祝解放进行了许多演出活动。同时,他的演唱艺术日臻成熟,个人艺术风格初见端倪,他饰演的诸葛亮、乔玄等角色,每句唱腔,无不从人物的身份、性格、典型的戏剧环境出发,恰如其分地把每个人物的喜、怒、哀、怨、惊、惧、忧、乐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他在《群英会》中饰鲁肃时唱的两句摇板:“诸葛亮出帐去哈哈大笑,他笑那周都督用计不高”,把个忠厚老实、讲朋友义气的鲁大夫此时彼地的心境抒发得声如其人.尤其难得的是,关正明在唱腔处理上,即使用同一板式,也尽量注意变化。他在《薛平贵与王宝钏》里饰薛平贵时,唱的几个导板,几乎都不雷同,令人感到新颖别致。

三、继承发展 精益求精

图片

1956年,关正明、李蔷华与马连良夫妇合影

  1954年,关正明时年28岁,他在武汉市文化局局长巴南冈求贤若渴的感召下,毅然从上海来到武汉,参加了武汉市京剧团,并任武汉市京剧三团团长等职,在艺术上以创新的精神,继承前辈之精华,发展创造,精益求精。这年,他拜马连良先生为师,学习马派的身段、唱腔、念做、表情等技巧,学演了《失·空·斩》《战太平》《借东风》《搜孤救孤》等剧,并在表演新编历史剧:《关汉卿》《二子乘舟》《满江红》《杨继盛》《宋江题诗》中,他的马派演唱技巧得到充分运用和展现。1957年,经马先生的亲授和指点,他已基本熟谙马派之真谛。他不固守一派,对前辈表演风格和技巧,不仅是外形和原样的模仿,而是按照本身具体条件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大胆革新创造,演唱出自己的艺术特色。他在设计新戏唱腔时,一切从表现人物出发,按照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剧情的发展,唱出自己所理解的人物。在表演方法上吸取各派的长处,不局限于哪一派,因此,他在表演“宋江题诗”这出戏中,在分析剧本的基础上,对全剧的唱腔进行重新设计,力求以理想的唱工手段去表达人物的典型性格。全部唱腔起点是以“余派”风格为骨干,同时融合了“马派”的某些特色及“杨派”的润腔风格,再结合自己的天赋条件,突出个人的演唱风格。使这出戏成为关正明个人代表剧目,也是新“关派'唱、念、做并重的老生骨子戏。该戏荣获湖北省戏曲观摩演出一等奖。

【音频】关正明《举鼎观画》选段

  在他的另一出代表剧目《举鼎观画》中,关正明精心刻画出徐策对薛蛟的一片深情,在念白中,有对薛家老一辈汗马功劳的热烈褒奖,有对薛家惨遭不幸的由衷同情,有对自己舍去儿子的凄苦回忆,有对薛蛟长大成人后报仇雪恨的无限厚望。关正明的念白,节奏疾徐多变,音乐刚柔结合,时而如淙淙琤琤的泉水,让听者不堪回首那浩劫往事;时而如狂风乍起,落英委地,令观众如临其境心中燃起复仇的火焰。

  在这出戏中,最为出色的还是关正明的唱腔。关正明的唱,字正腔圆,讲究音韵,分明四声。不少行腔没有用传统的“二黄”板式固有的旋律,而是另辟蹊径,如“回龙腔”的“待为父细说那以往儿听”的行腔,顿挫有力,简练干净,状写出徐策要把心事一吐为快的情景;像“原板”中的“那一边双刀马氏夫人”的唱腔,雄奇险峻,高昂挺拨,形象地描绘了徐策对薛家将功高盖世,英勇无双的倾心赞颂。

  这些唱腔体现了关正明的创新精神和他的甜净委婉、刚柔相济、俏丽多姿的独特艺术风格。

【音频】关正明  现代京剧《柯山红日》选段

  这个时期,关正明除了演出传统戏外,还演出了许多新编历史剧《杨继盛》《二子乘舟》《关汉卿》《满江红》《金山战鼓》《崖山烈》和现代剧《焦裕禄》《赠马》《红军远征》《林海雪原》《芦荡火种》《渡江第一船》《龙文忠》等。他成功地塑造了《二子乘舟》中的急子,《关汉卿》中的关汉卿以及现代戏《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芦荡火种》中的郭建光等各种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

四、重返舞台 焕发青春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给文艺界带来深重的灾难。其间,关正明不论身处何等艰难环境和待遇,他从未间断过练功习艺。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

图片

《宋江题诗》 关正明 饰 宋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关正明怀着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重返舞台,焕发了青春,恢复上演了许多传统剧目。他担任武汉市京剧一团团长后,带领全团同志,走南闯北,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981年11月中旬,他们奔波于安庆、南京等地,除了演出传统剧:《铁弓缘》《失街亭》《空城计》等剧目外,还恢复编演了《关汉卿》《柯山红日》《焦裕禄》等剧目,颇受观众的欢迎。同年11月22日至24日,他们到上海在拥有2000多观众席位的劳动剧场演出了《群英会》《借东风》《薛平贵与王宝钏》及《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传统京剧,关正明还与上海京剧院著名演员黄正勤同台合演了《打侄上坟》等剧目。在沪轮换演出的十多出戏中,关正明的老生戏挑大梁,并在一个晚场中连演双出:贴演《宋江题诗》《碰碑》和《桑园会》《打渔杀家》两台戏,在上海引起巨大轰动和反响,成为历史上的新创举。关正明常对人说,我已是年逾半百的人了,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啊!我在“文化大革命”中11年没登过台,再不抓紧时间演出,就没有机会了。正是由于在这种“只争朝夕”的思想驱使下,1983年,他为了满足群众的欣赏要求,不辞劳苦,马不停蹄,率领一团全体同志,来到南通、兴化等地,热情地为观众演出。

【音频】关正明《乌盆记》选段

  此后,武汉市京剧一团在关正明的领导下,积极挖掘、整理、恢复和上演了许多优秀传统剧目,为京剧走出低谷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1986年元宵节期间,上海戏校举办“正”字科班校友汇演活动,关正明赴上海与校友团聚,共同商计京剧的发展方向。他还与“正”字科班校友,著名京剧演员孙正阳、黄正勤等,联袂演出了《打侄上坟》《举鼎观画》和《乌盆记》等代表剧目。

图片

《乌盆记》 关正明 饰 刘世昌

  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展,京剧作为国剧出访演出的机遇日益增多。这时,关正明已年逾花甲,然而,他宝刀不老,仍显得刚劲矫健。1987年,组织上派他领衔湖北省京剧演出团赴港演出。他愉快接受任务后,以名老艺人的风范和严谨的作风,带领该团在港演出九天,演出了《徐九经升官记》《女杀四门》《别宫祭江》《乌盆记》《杨门女将》等剧目,受到香港同胞热烈欢迎,出色地完成了赴港演出任务。

  1990年,在京举行的纪念徽班进京、汉调北上,京剧形成两百周年之际,关正明被特邀作为京名老艺术家在纪念会上演唱一段其代表佳作《二进宫》,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放后,一曲佳音享誉京华。

五、余热生辉 甘当人梯

【视频】关正明  京剧电影《二堂舍子》片段

  关正明虽然年近古稀,但是他对艺术的追求仍如初衷。目前,他正致力于京剧的繁荣和振兴,做些有益于京剧发展的活动。他参加了武汉市“协力振兴京剧联络会”,并任名誉会长,在专场演出中作了示范表演。他还在《武汉晚报》之友京剧演唱会上,为观众献上由他自己作曲的叶剑英元帅的诗《八十书怀》,获得观众的阵阵掌声,这个唱段曾受到叶帅的赞赏。在中央举办的第二届梅兰芳金奖大赛中,他出任了评委工作,为培养京剧后生不遗余力。他曾说过:“目前培养青年演员是当务之急,否则,京剧艺术就要脱节了。我要把培养青年演员,作为今后第一任务。”为了实现这诺言,他曾经亲自带领武汉市戏剧学校的学生,到河南等地演出一个多月,共演出39场。他对这批戏校的学生,不仅言传身教,而且以他高尚的艺德,带出严谨的台风.更为突出的是,他为爱子关怀的艺术成长,费尽心血,手把手地教,一字一腔地授。关怀调到上海京剧团后,还经常把唱腔磁带寄给父亲,让父亲逐字逐句地指点赐教。这样关怀很快便成为较有成就的青年演员。最近,他还带有剧团的两名徒弟,经常给予耐心传教和授艺,使他的艺术风格不断发展和延伸。

  关正明在40多年的舞台实践中,忠于艺术、勤奋不懈,博采众长,不拘一格,在唱、念、做方面都达到卓然高标,独树一帜的艺术境界。他那悠扬的声腔,流利的话白,飘洒的身段,贴切的做派,令观众拍案叫绝。

  (摘自 《武汉文史资料》 1995年01期,有删节)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