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觉民的遗书路上被抢,强盗看完后跪地痛哭,将财物悉数奉还

 格林书屋 2022-09-04 发布于广西

林觉民,一位侠骨柔情的奇人,他的遗骸,被埋葬在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之中,1911年,他投身到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

为革命牺牲,为中国的未来奋斗,林觉民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驱者之一,他留下的家书因为情真意切,堪称“千古绝响”

甚至连强盗都被打动,将财宝悉数归还,他的高尚精神感染了无数人,重看这封遗书,林觉民的高尚与从容更令人敬佩,

生而不凡

林觉民,同盟会成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相信再不了解他的人都能窥得一二,他的侄女林徽因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和建筑学家,

林家是福建的一个福贵之家,林觉民的父亲林孝颖,是清朝末年的秀才,但是林觉民其实上并不是林孝颖的亲生儿子,而是林孝颖的哥哥过继给林孝颖的,

林觉民父亲高中秀才之后,回到家中却被逼婚,被迫娶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人,也因此没有同妻子留下子嗣,

话说林孝颖的哥哥将林觉民过继给林孝颖之后,林孝颖十分疼爱林觉民,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汝亦似亲”,他将林觉民当做了亲生儿子看待,

林觉民6岁时开始跟随私塾先生上课,学习四书五经,古文典籍,但这时候是什么时期,清朝唯唯诺诺,低头献媚的时期,

官府的剥削已经深入骨髓,父亲的秀才身份竟然换不来个一官半职,只能每月食着朝廷发的奖赏过活,林觉民每天都会跑到海边,看着熙熙攘攘的帆船从遥远的西方驶来,

书他还是照看,但是一到测验的时候,林觉民就不再动笔,私塾老师便和林孝颖说“孺子非麒麟之才,非麒麟之才啊。”

言外之意指责林觉民孺子不可教也,林孝颖毕竟也是读过书的人,他觉得林觉民不肯应试,内心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在林觉民指出科举制度的悲哀和清廷的必然没落以后,林孝颖吓了一大跳,他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高中秀才之前,他从没这样想过,

在以前,读书入仕是最好的选择,只要进入朝廷,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但是他高中秀才后,却没能换得半份官职,10几年潜心苦读,只落得如今又10几年的浑浑噩噩,

朝廷的局势他以前不明白,但是这10几年间他想明白了,可是想明白了又怎样,即便想要去改变,也只能自己步入仕途,

林孝颖将利害关系同儿子林觉民一通分析,林觉民却不置可否,只是在林孝颖的催促下,参加了最后一次应试,这次,他留下了一句话,

“少年不望万户侯”,写完后,便扬长而去,父亲知道后,这才不得不妥协,不再强求林觉民应试,但是读书是不能落下的,

既然不再寄希望于旧式教育,那只能寄希望于新式教育,他将林觉民送到了“全闽大学堂”,

这是“戊戌变法”以来设立的新式学堂,

从四书五经换到了自由民主,林觉民仿佛受到了启发,原来这才是林觉民所追求的,自由,多么美好的字眼,这在以前的封建社会里从未存在过,

生而不凡的林觉民,不由自主地受到了号召,转而去追寻那尚未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扎根茁壮成长的自由,

遇陈意映

也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处在这样一个社会交替,时代变迁的时期,旧时代旧社会的疤痕是很难在新时代的火苗炙烤下融化的,它只会越来越深,越来越明显,

林觉民拒绝不了包办婚姻,这个旧时代的陋习是他最为讨厌的,新式教育教导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两情相悦,

可当林孝颖将已经替他订婚的消息告诉他的时候,他竟然无法开口拒绝,当自由与孝顺,当西方思想与中国传统向碰撞的时候,他怅然若失,不知往何处去,

也正如这个时候的中国,命运多舛,沉沉浮浮,改革的失败,似乎是必然的,又似乎充满了人为的因素,谁来解救中国的命运?

没人能告诉他答案,中国的有识之士们像他这样的还有千千万,当那个昏庸的女人重新把持朝政的时候,当洋人站在皇帝的龙椅前耀武扬威的时候,没人能站出来,

扎根在心底的旧思想逐渐重生,他在这新旧碰撞中失去了主见,就这样接受了这份亲事,可林觉民毕竟生而不凡,

命运似乎不同意林觉民有一个平平庸庸的伴侣,旧时的门当户对思想也起了点作用,女方也是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才女,郎才女貌,佳偶天成

“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1905年,18岁的林觉民同17岁的陈意映相遇在了一起,

三言两语之后,满目柔情,半推半就之间,许下终身。“你如若远行,请将我带上。”是妻子陈意映对林觉民唯一的奢求,

琴瑟悠悠,蜜语甜甜,新婚佳人,你侬我侬,月光之下诉衷肠,黄昏河边倚斜阳,人生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找到一个情趣相投的人共度,

这2年,是林觉民最幸福的2年,却也是他最彷徨的2年,“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妻子,早已明白林觉民内心的苦楚和烦恼,

看着终日望着窗外叹息的林觉民,陈意映只恨自己不能帮到他,“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踌躇满志的林觉民让陈意映觉得伤心,终于她下定了决心,送林觉民踏上了前往日本留学的轮船,有时候爱一个人的表现,就是放他去飞的更高,

林觉民如此不凡的一个人,陈意映认为自己没有理由将他绑在这里,怀着深深的爱,她送走了林觉民,

为什么那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先进分子都要到日本去留学呢?这个问题说法不一,但唯一的好处是,正因为大部分拥有先进思想的人都集中到了日本,革命的花火要绽放了,

留下绝笔

“世间感情千万种,爱而不得最心酸”,在陈意映日夜思念的时候,苦闷的林觉民和许许多多苦闷的中国青年聚集在了一起,

这是一群拥有强烈的救国救民理念的青年,他们怀抱着古代文人“忧家忧国忧天下”的情怀,聚集在一起,那种感觉,不言而喻,

“原来中国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抗争着,在不屈地反对着。”林觉民苦闷的心情终于得到了舒缓,在这之中,孙中山先生仿佛这个时代的掌舵手,

“革命,必须革命!革谁的命?当然是清朝的命!旧社会的命!”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让林觉民找到了方向,

几十年的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方向,他投身于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据史料记载,孙中山先生曾经发动过10几次革命,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一项崭新的事业,成功与否谁也不能下结论,但是敢于勇敢尝试,这才是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之处,也正是在苦苦摸索之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辛亥革命才能打响,清朝才加速灭亡。

这种尝试,在林觉民看来是伟大而必要的,曾经迷茫如他,如今坚信,唯有革命的道路,才是真正可以推翻清朝统治的真理之路,

1910年11月13日,才刚回到家中的林觉民,再一次准备踏上行程,他要去通知在广州的革命党成员,起义的信号已经打响,这一次,他义不容辞

只是他放心不下刚刚怀孕的妻子,一边是家庭,一边是国家,林觉民难以割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的文人风骨又一次起了作用,

“没有国,哪里有家”,中国的传统文化所讲究的家国情怀,在林觉民身上展现地淋漓尽致,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没有强敌在前临阵退缩的道理,没有害怕牺牲犹豫不决的道理。

天平彻底倾倒,林觉民告别了妻子,踏上了前往广州的道路,这一次离别,心意相通的陈意映预感到,风尘仆仆离开的丈夫,将会是自己见到的最后一次背影,

1911年4月23日,林觉民和革命党人悄悄潜入了广州,原定于4月26日发动起义却意外丛生,事情竟演变成被迫在27日起义,林觉民心里有了不详的预感

计划变动,难免产生意外,林觉民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不怕牺牲,他愿意为中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生命,这是他的宿命,也是中国青年的大义,

可是,他舍不得他家中的妻子,夜半,趁着人都熟睡,他点灯写下了惊天动地的《与妻书》,感人肺腑,令人闻之涕下,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

他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纠葛化作只言片语,以真情实感传递给妻子陈意映,无奈却又心酸,舍不得却又不得不,末了,他只求妻子陈意映可以理解自己的选择。

这是一封《与妻书》,却又像是一份“告别书”,古往今来,英雄多潇洒自在,世人多追捧,殊不知充满感情的林觉民,却看起来更加真实,更加像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英雄。

中国走到今天,无数的革命烈士无不是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在家庭和革命之间的纠结,更能让人感觉到他的有血有肉,

他将信托人寄给妻子之后,便从容地迈出了起义的脚步,此时的广州东面,太阳正缓缓升起,好像在预示着光明即将在不远的未来诞生。

从容就义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起义部队手缠白布,拿着火枪,冲进了广州总督府,只可惜革命的力量尚不足够强大,林觉民被抓住了,

几十斤的铁镣困住了林觉民的手脚和身体,漆黑的枪口对准了他的胸膛,可是他丝毫不在意,大笑着从容就义,“我自横刀向天线,去留肝胆两昆仑。

林觉民的死讯传到了家里,妻子陈意映悲痛欲绝,当场哭昏过去,可这时林觉民的那封情真意切的《与妻书》被送了回来,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曾经双宿双飞,如今形单影只,只恨时运多艰,陈意映强忍心中刀割般的疼痛,带着泪水,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这封书信,

丈夫林觉民在信中对她的千般叮嘱,万般劝导,陈意映摸了摸鼓起的肚子,终于是忍住了这份伤痛,收拾起行李逃往了林觉民的父亲家中,

林孝颖也很痛心儿子林觉民的英年早逝,可是陈意映还有身孕,他不得不咬牙忍住悲痛,将房子卖掉,带着陈意映躲了起来,

好不容易找到了藏身之所,失去丈夫的打击再一次涌来,陈意映在郁郁寡欢之中,将2个儿子抚养长大,最终还是在2年后抑郁地离开了人世,

他们的大儿子林依新也在不久后夭折,只留下小儿子林仲新留在人世,这是的中国早已翻天覆地,只可惜林觉民再也看不到了。

抗战时期,林仲新为躲避战火,在迁往重庆的途中遭遇到了劫匪,身上钱财被洗劫一空,唯有一个箱子,林仲新死活都不肯放手,

“这是林觉民的遗书啊,还请你高抬贵手,钱财你都拿去,唯独这个不能给你。”饶是占山为王的劫匪,也听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

“你蒙谁呢!”劫匪不信,几个人抢过箱子,一刀砍下去,锁裂为2段,劫匪迫不及待地拿出里面的东西一看,才看到第二段,便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谁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情到深处自然浓,林觉民先生的真情真意,透过这寥寥的文字,传达给了所有人,

劫匪当即将书信仔仔细细地叠好,装回了箱子里,还将钱财都还给了林仲新,放林仲新离去。后来,这份《与妻书》被捐给了福建省博物馆,至今还感动着许许多多多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