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百练:庄子·田子方/秋水

 一中大语文 2022-09-04 发布于福建

文本一: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人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廖乎!’”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

(节选自《庄子·田子方》)

文本二: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①之大,两涘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③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④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⑤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⑥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泾流:无阻的水流。②涘:河岸。③河伯:河神。④若:海神的名字。⑤虚:同“墟”,指所居之处。⑥尾闾:泄海水之所。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B.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C.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D.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丈夫,古代可以指成年男子。少年,古代指小孩。

B.列士,周代对上士、中士、下士的统称,职责为献诗讽喻君主。文中泛指各级官员。

C.北面,面向北。古代君主坐北面南,臣立在君对面,这里表示对臧丈人的尊重。

D.大方,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或有专长的人。与“贻笑大方”中的“大方”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周文王问臧地老者的治国方法是否可以在全天下推广时,臧地老者不作回应,早上颁布实施法令,而到晚上就遁匿了,最终也没再听人说起过。

B.文王并非看准臧地老者的才华,而是看好他钓鱼的心态。说明文王虽未与之言,却已是心灵相通了。臧地老人治国的成功正合文王无为治国之意。

C.《庄子·秋水》写了河神小却自以为大,海神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事物认知的相对性,批驳了河神在自满后不能自我反省,反而沾沾自喜。

D.《庄子·秋水》里的寓言是庄子虚构的,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北海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2)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5.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庄子的主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C

2.A

3.C

4.(1)我还曾听说有人贬低孔子的见识、轻视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相信。

(2)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这是)因为受时节的局限;孤陋寡闻的人,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理,(这是)因为他被所受的教育束缚。

5.庄子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文王在臧地游览,看见一位老人在水边垂钓,可是他身在垂钓却不像是在钓鱼;不是手拿钓竿有心钓鱼,钓钩总是悬在水面上。文王想要起用他并把朝政委托给他,可是又担心大臣和宗族放心不下;打算就此作罢放弃这个念头,却又不忍心天下的百姓得不到天子的恩泽。于是大清早便召来诸大夫嘱咐说:“昨晚我梦见了一位非常贤良的人,他面是黑色的,有胡须,骑着一匹杂色马,马蹄半侧是红色的,他对我大声呼喊说:'把你的朝政托付给那位臧地的老人,这祥百姓也就差不多解除了痛苦啦!’”诸位大夫惊恐不安地说:“这个显梦的人就是君王的父亲。”文王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还是卜问这件事吧。”诸位大夫说:“这是先君的命令,君王还是不必多虑,又哪里用得着再行卜问呢!”于是迎来了这位臧地老人并且把朝政委托给他。典章法规不更改,偏颇的政令不发布。三年以后,文王在国内遍访考察,见到各级官员不立朋党,各级长官不显功德。朋党纷纷离散,也就政令通达上下同心;各级长官不再显耀个人的功德,也就政务相当劳绩统一。文王于是把臧地老人拜作太师,以臣下的礼节恭敬地向他问道:“这样的政事可以推行到天下吗?”臧地老人默默地不作回应,漫不经心地推辞,早晨还行使政令而夜晚就遁匿了,从那以后就再也听不到他的消息。

文本二:

秋天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洋向海神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我还曾听说有人贬低孔子的见识、轻视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浩渺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北海若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这是)因为受生活空间的局限;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这是)因为受时节的局限;孤陋寡闻的人,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理,(这是)因为他被所受的教育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减少;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都不见有变化,无论是水涝还是干旱都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秉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满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