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腿坐放松法-功法介绍(第三部分:炼精化气之暗劲练习)

 勇敢的芯2 2022-09-04 发布于湖南

直腿坐放松法第一步功:炼精化气

II、暗劲(又名柔劲)练习

一、暗劲练法

(一)预

先练习总的预备功(见明劲练习的预备功),然后接着练习下面的内容。

精神安静后,转一转眼睛,闭着眼睛看看脑子里面,体察一下意元体,然后意念和虚空相结合,反复想虚空,想脑内,慢慢觉得脑子和蓝天虚空结合到一起了,头里面很清亮,头部天门那儿像个大漏斗似的,虚空之气顺着'漏斗'充到脑里面,贯满脑子,从大脑到丘脑、中脑、延髓,从脊髓里面往下走,一下贯到海底;从上肢骨里面贯到手指尖;从下肢骨当中贯到脚心。要注意在每个关节处停一停。像颈部的寰椎、枢椎……下面的各节脊椎,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各关节……意念往每个关节腔里面放一放,注一注。要这样认真地想一遍。

预备功是练暗劲非常关键的一环。它一方面集中精神,同时把气和关节紧密结合起来。中医很重视关节腔,说关节是神气游行之室,它像皇帝在外休息的行宫一样,是神和气休停的地方。在那儿充充气,把气注到关节腔里面溶润关节囊(结缔组织)和周围的韧带,这对气在关节处的流通非常有意义。有的人可能想得比较细致,花的时间多一点。不要以为这是耽误时间,练柔劲关键是要一步一步地把肌腱、韧带、关节囊、筋膜、膜络的气都充起来,所以以意引气这么走一遍本身就是很好的练功。

(二)正功

1.坐姿要求

'正规坐姿'要求。(或站庄。)

2.动作要求

第一步。吸气时,会阴与手指尖、脚趾尖微微地往命门缩,闭着眼睛往命门看。呼气时,手指尖、脚趾尖微微地往外伸。反复练习。

第二步。吸气时,会阴微微地往命门缩,闭着眼睛往命门看;同时手指尖微微地往肘关节缩,再从肘关节微微地往肩关节缩,再从肩关节微微地往命门缩;同时脚趾尖微微地往踝关节缩,再从踝关节微微地往胯关节缩,再从胯关节微微地往命门缩。呼气时,手指尖带着肘关节、肩关节微微地往外伸;同时脚趾尖带着踝关节、跨关节微微地往外伸。反复练习。

3.发音

练暗劲时的发音要求和练明劲的情况是一样的。这一点务必提醒大家注意:练暗劲时的发音更要细微,要从一般的默念(有口腔的形动)到细微默念(发音时口腔的动作几乎没有,仅有舌的微弱动感与口后部的气流的强弱变化)。

(三)收功

和明劲的收功相同。

二、怎样练好暗劲

(一)打好明劲基础

明劲练法非常关键。如果还没有打好明劲基础就开始练暗劲,虽然也起作用,但是作用没那么大。所以练功不能一味贪快,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像以前练形意拳必须勤练三体式,如果站三体式还没达到外形中正、心中空虚、呼吸自然、形式和顺等要求,不能挪步,连劈拳都不能练。有了练明劲的基础之后,练柔劲时只要这么一想,手微微一缩,它就可以往里面起作用。

好好练明劲,体内很多部位的气都会连起来。然后再练暗劲,将来里外出入比较通畅了,不知不觉就出来整劲,也就有了功夫。

(二)明了练功的机理和方法

练刚劲是以肌肉的用力收缩来带动肌腱、筋膜、韧带,练柔劲则是以肌腱(或韧带)的小范围的、慢的伸缩来牵动膜络、关节囊,以至肌肉。膜附带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练柔劲关键要从肌腱这儿运动起来,对此要特别注意。

明劲是从近腰部分练起来的,即从肩(胯)练起,然后到肘(膝)和手(脚);而柔劲是从肢端开始的。练明劲吸气时手心、脚心用力往回缩,那是用的肌肉。练柔劲往里面收的时候是用手指尖、脚趾尖的屈肌轻轻往里缩,缩得很小。把手指按在床上容易体会指尖的运动,站庄时容易体会脚趾尖的运动。站庄时,脚指头微微抓地,尽量往趾尖上用力,同时意想手指尖、脚趾尖都往命门那儿缩。有了练明劲的基础之后,练柔劲时只要这么一想,手微微一缩,就可以往里面起作用。手指尖、脚趾尖往回缩的时候,以哪儿为用力点呢?在指(趾)甲盖缝里面,指(趾)甲和肉相连的地方,从那儿用力微微回缩,指(趾)头好像往回蜷似的。这样一下子把意念充到了肢端。如果力点有些靠后,意念也就充得不够。缩完了,伸的时候,也是要从指(趾)甲缝那儿用力气。

柔劲进一步练整体性,进一步和丹田命门相连,同时还要把筋(包括肌腱、筋膜、韧带、关节囊)连带肌肉都松开,借助气把筋通开。古人讲,'通筋之顺也',筋要通得很顺当,里面没有阻碍,信息在里面传播得很快。内家拳都讲四梢:爪为筋之余,发为血之余,齿为骨之余,舌为肉之余。把意念放到肢端肉和指(趾)甲相连的地方,把肉和指(趾)甲连起来,意念往这儿一动,气慢慢会通透、贯穿指(趾)甲,爪慢慢才能松。爪松不是指指(趾)甲变软,而是指气要通透指(趾)甲。练一段之后,指(趾)甲可能会比以前润泽、透明。

练功是有阶段性的,每步功的意念要求都有不同的内容。练明劲用力越大越好,越快越好;练暗劲用力越小越好,越慢越好。练暗劲和练明劲正好相反。

(三)把明劲和暗劲结合起来练习

如果你练明劲的基础较好,就应该能体会到,绷上劲后,那是一个整劲。练刚劲绷上劲后,怎么和丹田连起来?可以在练明劲时结合暗劲的练法。吸气的时候往腰那儿缩,收缩到最强度,坚持一下以后,把力量放开,但是形不要放。使劲攥起拳头以后,不使劲了,但是拳头还攥着;脚心使劲往回缩,收缩到最强度后,不用力了,但是还要缩着,这样来体会里面的变化。

把明劲反复练上几遍之后,身体也有点累了,然后起来练站庄。把腿站直,身体放松,脖子往后轻轻一仰,天柱穴往下一折,一股气''就从脊骨外面一层一层地下来了。过去在讲形神庄中的俯身拱腰时讲过换骨法,从天柱往下一贯,从脊柱一下贯到脚底,气像一股水流哗哗地流下去。这么冲一冲,能强健骨头和肌肉。现在练暗劲的时候,一定要和明劲相结合。明劲费力气,累;暗劲比较省力气,不怎么累。把两者交叉着反复练,可以互相调剂。练完明劲之后用换骨法冲一冲,然后再走暗劲。暗劲是从脊髓里面走的,明劲换骨是从骨头外面走的,两者有这么点区别。

练明劲松腰主要练坐功,也可以把坐功和站庄结合起来练。而练暗劲特别强调站庄,要以坐功为主,同时必须结合站庄来练。站庄时用三心并站庄那个姿势即可,而且要先用明劲(刚劲)练,然后再用暗劲(柔劲)练。

(四)练暗劲时要加强体察

暗劲虽然占一个练功阶段,但是它的内容比较简单。不过练暗劲时需要体察,这比练明劲还要难一些。

练暗劲时,手指的肌肉、肌腱随着手指的慢慢蜷缩而在腱鞘里面走动,这样会有点摩擦。一开始我们不敏感,感觉不到什么,以后觉得里面有'喀哧喀哧'的声音,再以后觉得不是声音,是一种'哧棱哧棱'的涩动感觉,继续练下去,感觉越来越轻,越来越细,里面的气越来越多。气多了以后,它就不响了。但你故意把它蹭一蹭,它也能''。不是真有响声,而是一种感觉。是你感觉敏感了,体会深刻了。如果真有响声,那就是腱鞘炎。一般来说紧靠指尖的这两节容易'',因为越靠近指尖,腱鞘越窄,内在的感觉功能也更敏锐。

练明劲的时候,光绷劲就行;练暗劲的时候,不能光做动作,得认真体察里面气的变化。这样轻轻地、慢慢地一缩,一伸。一缩,指(趾)尖和命门气连上,像是从命门那儿往回抽似的;一伸,从命门那儿往外出去。这样一动,就通到丹田命门。连明劲要使劲收缩,所以感觉不太突出。练暗劲不用力气,气脉的流行阻力相应减小,感觉也明显一点。练柔劲的时候,它可以有两层气感,一个是皮下层的浅筋膜,一个是深层的深筋膜。当然,如果用肌腱慢慢伸缩来带着肌肉动,肌肉层也可以有气感。第一步要注意体会皮下的浅筋膜。一缩,意念从屈肌肌群往回走;一伸,意念从伸肌肌群往外走。也可以在伸缩的时候,顺着整个的肢体皮下来回走。等第一步熟练以后,意念再重一点,深入到肌肉层和肌肉层之间的深筋膜,从那里面伸缩。

练明劲的时候精神静不下来没关系,只管使劲缩就行,缩缩缩缩……慢慢杂念就没有了。但练柔劲时用力不大,精神容易跑。所以练柔劲之前先要调整一下精神,使自己安静下来,做好练功准备。(见预备功。)

练柔劲一开始用手指尖带着动,这么练一段之后,很明显地感觉到肢体在'忽悠忽悠'地动弹,这时要注意有意识地往关节那儿缩一缩,从脚趾到踝关节,到膝关节,到胯关节,要注意关节周围的关节囊、韧带、结缔组织。往胯关节缩时不能光注意股骨头和髋臼相结合的地方,还要注意大腿根,大腿根很关键。因为筋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上一部分肌肉的筋膜和下一部分肌肉的筋膜要在关节附近交接。好多关节附近都有筋膜的交接。所以用意念在关节周围冲一冲,对筋膜之间气的交接、连通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每块肌肉都有起、止点,都有各自的功用,但上下各组肌肉之间没有直接的交接关系,他们之间的交接是通过筋膜间接完成的。所以筋膜对通顺全身的筋起着关键作用。从传统气功和武功来讲,练暗劲(柔劲)是要快速完成筋膜的交通或连通,使气在筋膜间畅通无阻。这一点和现代解剖学不一样。练明劲主要练肌肉,但也要练这个气的连通,因为肌肉收缩往命门连的时候不能通过神经连过来(因为没有这样的神经系统),只能用意念通过筋膜连过来。有了筋膜的概念,有了这种意识引导,气在筋膜间走得更快。高明的武术家打人不靠眼睛看,只要一碰他,他直接本能地起反应。这用现在的神经反射学说没法解释。因为从神经反射学说来讲,这么轻轻一碰他,或眼睛看到什么之后,反映到他的脑子里面,脑子作出判断,再反应回来,然后再支配形体起反应,这需要有个时间过程。都已经碰到皮肤了,等这么反应过来,那就来不及了。你看足球比赛中罚点球,等看见球踢过来再作出判断,然后作出反应,那就来不及了,因为球过来的速度快于这个神经反射过程。可是高明的武术家能行,他能马上起反应。这需要从膜络通过来,不先练通膜络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练暗劲就是着重来通它。

暗劲既然这么好,光练它行不行呢?行,但是慢。从明劲练起,一步一步地走下来,这样快。练明劲时要用意念作统帅,同时要和命门气相连接,所以它也在调动膜络起作用。有了练明劲的基础,再练暗劲就好说了。

直腿坐炼精化气的辅助功法

一、卧功

平躺,放松。一般人躺着的时候腰椎会往上弓起来,下面空着。用意念放松腰椎,尾闾往前扣,往上翘,两胯往上收,让腰椎慢慢往下塌,往后突出去。调好姿势后,两手指背靠在一起,中指点在气海穴(肚脐下15寸)上。吸气时往腰部放松,手斜着往上摁(或者先直着向下压),呼气时手抬起来。呼吸时不用发音。一般做81个呼吸。然后指根慢慢转动,先逆时针转,再顺时针转。练完后两手放到体侧,安安静静地想着命门,吸气时气聚往命门。

下压时一般会感受到腹主动脉'嘣嘣'直跳。如果往下压时感觉里边疼痛,说明里边还有湿气和寒气,身体还不够健康。等压着不疼了,里边气就足了,好通了。这点也能衡量气充足与否。有的人肚皮很软,一压能摸着骨头了,说明丹田气不足。反复练习,腹部慢慢会变的有弹性。这是很简单、很随便就能练出功夫的方法。

二、站

站庄时采用三心并站庄的姿势。全身松静站立,两脚踩气分开,呈后八字;两膝微曲下蹲,膝不过足尖;髋后收,使大腿根之鼠蹊部成空虚之三角;腰部命门穴向后突,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状;尾闾尖指向两脚跟连线之等边三角形之中点,同时调档提会阴。两臂前伸,立掌,手腕与肩平。百会上领,松肩空腋,含胸拔背。

先用明劲(刚劲)练,然后再用暗劲(柔劲)练。

明劲练习:一吸气,手心向内归丹田,脚心向上归丹田,一起往命门那儿缩;一呼气,力量要出去,脚要蹬上劲。吸气时,手指往里抠,五趾抓地,掌心、脚心往回缩;呼气时,手指伸开,掌心外凸,掌根往下坐,脚心下落,脚趾往上翘。要把劲绷足。吸气时发'yun',呼气时发'ying'

暗劲练习:动作要求见'暗劲练习'

练三心并站庄一开始不要站得太矮,不要认为越矮越好。要站得舒适自然,而且躯干一定要直,从百会到会阴成一条直线。慢慢找这条直线,找准了之后,觉得身体很轻松。要以保持躯干当中的一条直线作为你决定姿势高矮的标准。你矮下去后还能保持直线,你就矮一点。保持不了直线,你就高点。如果你矮下去后,身体不能保持中正,有点前倾,臀往后撅着,那就不行。

三、蹲

面对墙壁,两脚并拢(开始时可两脚分开,平行站立,与肩等宽),脚尖与墙根接触,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然后下蹲,蹲时两肩前扣,含胸;鼻尖触墙,头不可后仰;腰向后突,不得前塌。蹲到大腿呈水平状时,可以停留一会再往下蹲;蹲到极限再慢慢上升站起,起时鼻尖也要触墙。反复进行。

吸气时发''字音,肚脐往回缩,膈膜往命门落,会阴往上提;呼气时发''字音,各部位松开还原。至于是蹲的时候吸气,还是起的时候吸气,这需要靠自己去摸索,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一般起时吸气可能好做一点。

蹲墙加上呼吸后,松腰效果也可以,但是它对后面太阳膀胱经所在的肌肉、肌腱拉得不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