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介石下令枪决一心腹,周总理得知后立即向蒋求情,最终结果如何

 Bao5685 2022-09-04 发布于浙江
前言
图片
图|周总理
1938年12月的一天,蒋介石下令枪决心腹爱将酆悌(fēng tì)的消息,传到了周总理的耳中。
周总理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便立即开始想方设法营救酆悌,为此,周总理甚至直接找到蒋介石,希望蒋介石可以释放酆悌。
酆悌作为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为何会被下令枪决?周总理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又为何会向蒋介石求情?面对周总理的求情,蒋介石又有何态度?故事还得从酆悌的人生路开始说起......
被蒋介石看重的“小人物”
1903年,酆悌(fēng tì)出生于湖南湘阴的一户贫苦农家,在酆悌很小的时候,父母便去世了,他则被姑姑一家照顾着。
因家庭贫困,1918年酆悌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便进入一家湘阴绸布店,在那里当学徒,后来,酆悌的姑父觉得长此以往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他不想让酆悌一辈子都窝在这个没有发展的绸布店里,思虑许久后,姑父便把酆悌介绍到了广州,到测绘所学习。
1922年冬,酆悌进入广州宣传员养成所学习,结业后做了一名小小的文书,虽然职位并不高,但相比起四年前的那个绸布店学徒,酆悌已经进步了很多,没过多久后,酆悌在机缘巧合之中,进入了国民党广州分部,做录事的工作。
酆悌工作勤恳踏实,为人机警圆滑,因此,他很快便结交到了很多朋友,就连当时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也对他很是赏识。
1924年春,在许崇智的保荐下,酆悌投考了黄埔军校,并于同年5月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与陈赓、左权等是同学。
图片
图|酆悌
酆悌很早便步入社会工作,做过学徒,当过文书,干过录事,所以他最擅长的便是察言观色和记录书写。多年的工作经验使他能说会道、精明强干,所以入黄埔军校没多久后,他便走进了蒋介石的视线。
蒋介石对酆悌青睐有加,有一次,他特意把酆悌召到自己面前,并送给他一张照片。
那张照片是蒋介石的戎装照,照片背后还有蒋介石的亲笔签名,这对于当时的黄埔青年来说,能得到一张校长亲自赠送且又亲笔签名的戎装照,是一份极大的殊荣,在拿到那张照片的那一刻,酆悌受宠若惊,自此之后,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酆悌都越发努力。
酆悌的用功与努力都被蒋介石看在了眼里,为了能让酆悌能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1926年在酆悌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蒋介石又将酆悌安排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任代政治部主任,这一年,酆悌年仅23岁。
在当时,23岁的青年军官并不算什么稀罕的事情,但这对于出身贫寒的酆悌而言,能够得到蒋介石如此器重,怎么能不激动、不感激?
蒋介石很快便看出了酆悌的心理波动,不久后,他又任命酆悌为黄埔同学会中央干事会秘书。
进入黄埔同学会后,酆悌便等于逐步接近了蒋介石派系的嫡系区域,在那里,酆悌很快便同蒋介石的心腹康泽、贺衷寒等人成为了朋友,且打得火热,也是从那时起,酆悌也成为了蒋介石心腹的一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处心积虑许久,终于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因事出仓促,所以当时驻扎在上海的第一军一师和二师,还有第三十三军等部队都没能抽身事外,纷纷卷入了这一血腥大屠杀之中。
图片
图|蒋介石
那时,酆悌也在上海,虽然他忠于蒋介石和国民党,但他的忠并不是“愚忠”“死忠”,在黄埔军校时,酆悌也曾与共产党人有过相处,对于共产党,他并不排斥。
为此,酆悌很不明白蒋介石为何要杀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在他看来,就算两党之间信仰不同,也不至于到凶残地排除异己的地步。
在“四一二”政变中,中共领导人周总理不幸被捕,并被关押在临时的团部里。
很快,一名军官便将抓到共产党“大鱼”的消息,汇报给酆悌,当酆悌得知被捕的是周总理后,眉头不自觉紧蹙了起来,他十分担心周总理的安危。
早在黄埔军校时,周总理曾做过酆悌的老师,对于周总理,酆悌是发自内心的钦佩,他深知周总理才华出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也实在不忍心眼睁睁看着周总理被杀害,思忖再三后,酆悌决定把周总理救出“火海”。
很快,酆悌便想出了办法,他决定亲自去见周总理,劝说周总理发表一个声明,表明他愿意脱离中共,如果周总理愿意这样做的话,那么再经过自己的一番斡旋,保全周总理的性命并不是一件难事。
酆悌与周总理相识已久,他对于周总理的政治立场、思想和性格也较为熟悉,他深知周总理很有可能会拒绝他的好意,别说声明脱离中共,就算让他说一句共产党的不是,都很难做到。但即便如此,酆悌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念头来到了团部。
图片
图|周总理
当时,在关押周总理的团部内最高的长官是团长鲍靖中,他也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鲍靖中对周总理也十分敬重,在酆悌到达前,鲍靖中就想方设法地搭救周总理,在鲍靖中的计划中,他打算以押解周总理去师部的名义,把周总理带到外面,然后偷偷释放。
就在鲍靖中带着周总理往外走时,酆悌来了,鲍靖中以为酆悌看透了他的心思,随即变得惊恐不已。
酆悌本就善于察言观色,稍加推测,便明白了鲍靖中是要救周总理,救的方式虽与他的不同,但也算靠谱,为此,酆悌并没有把话说破,而是佯装什么都不知道一样,只和鲍靖中聊了几句,便离开了,在看到酆悌离开后,周总理便明白了:酆悌也是来救自己的。
在酆悌离开不久后,便传来了周总理已经逃脱的消息,酆悌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松了一口气,他清楚地知道周总理已经脱离了险境。
蒋介石对酆悌心生疑虑
除了营救周总理外,酆悌还曾营救过共产党员、好友华克之。
1928年春,华克之被国民党特工逮捕,并秘密关押于南京陆军监狱,酆悌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几经辗转,才将好友华克之暗中保释了出来,并把好友送往总政治部,并把他送到总政治部副主任陈铭枢的手下,担任一名中尉录事。
图片
图|华克之
1935年,华克之又参与了“孙凤鸣刺杀汪精卫案”,彼时的酆悌已经是三民主义力行社书记兼训练总监部军教处长,且还是蒋介石的心腹。
“刺汪案”发生后,酆悌得知华克之也参与其中,内心惶恐不安。
酆悌的恐惧,一是担心好友安危,二是担心自己的安危,毕竟今时不同往日,蒋介石麾下特务及军事力量逐步强大,如今想要在这样庞大的结构中把华克之救出,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再加上酆悌之前就曾帮助过华克之,这件事在蒋介石手下一些大特务中已经不是什么大秘密了,若是有人借此事向他发难,蒋介石就很有可能知道他曾与共产党有过来往,这样一来,酆悌绝对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那段时间里,酆悌整天惶惶不可终日,结果他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蒋介石很快便得知了酆悌当年营救华克之的事情,非常恼火。
很快,蒋介石就把酆悌叫到自己面前,询问当年的详情,酆悌也早已想好了说辞,先是坦言承认了自己的行为,然后又给自己扣了几顶冠冕堂皇的大帽子。
“我确实救过华克之,但并不是出于我们的私交,毕竟我是国民党,而他是共产党,我们有着不同的信仰,分属不同的阵营,私交便没什么意义了。我之所以救他,完全是想利用曾经的关系来劝说他,争取转变他的立场,让他为您效力。”酆悌说道。
虽然酆悌说的信誓旦旦,但生性多疑的蒋介石并不相信酆悌的“良苦用心”,而是把他臭骂了一顿,又撤去了他力行社书记的职务,然后,把酆悌赶出了门,让他闭门思过一周,还要写一份检查书交上来。
图片
图|蒋介石
1936年1月,蒋介石又把酆悌派往德国,任驻德国大使馆陆军武官。3月初,酆悌终于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少将军衔,这使得他对蒋介石更加感激涕零,为此,酆悌当即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并在信上发誓一定会将反共“进行到底”。
其实对于蒋介石而言,一个少将军衔不甚重要,他高兴了可以给,不高兴就可以夺,他在意的只是酆悌的忠诚,虽然之前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使蒋介石对酆悌的信任产生了一些影响,但后来蒋介石看到酆悌工作一直勤恳踏实,他便想挽回这个心腹,如今在看到酆悌的来信后,蒋介石更感安心和开心。
1936年夏,蒋介石把酆悌调回国内,并派他到军委会侍从室政工组任组长,那段时间里,酆悌一有闲暇便会去复兴社总部同康泽、邓文仪等人聊天,他们几个人非常合得来。
若是酆悌就此随波逐流,坚决跟随蒋介石反共,或许他的日子会过得很好,但酆悌在蒋介石的心腹队伍中却显得格格不入,因为他有一颗正直的心,始终不肯同世俗同流合污......
在闲谈过程中,酆悌与康泽等人都表现出了对张群、杨永泰等人的不满,为此,酆悌还直言不讳地说道:“都是他们败坏了国民党在民众中的形象,一定要扳倒这几个人。”
众人也纷纷点头,这时,酆悌直接提议先用叶蓬对付张群、杨永泰等人。因为叶蓬曾是武汉警备司令,因贪污问题,于一年前被叶群、杨永泰等人在蒋介石那里告了一状,因此丢了官,从那以后,他便非常痛恨叶群和杨永泰等人。
对于酆悌提出的建议,康泽等人十分同意,很快,酆悌便偷偷找到叶蓬,与之密谋,叶蓬早就有心想杀杨永泰、张群几人,可又没那个胆子付诸行动,如今有了酆悌的怂恿,再加上一大笔钱的诱惑,叶蓬很快便与酆悌达成了共识。
很快,叶蓬用钱收买了两位失意的退伍军人,并提供两支枪给他们,让他们伺机下手,先杀张群。
可没过多久,这两名退伍军人就因形迹可疑被捕了,在审讯过程中,他们并没有丝毫隐瞒,而是对受叶蓬指使杀人之事供认不讳。
消息很快便传到了蒋介石耳中,得知心腹张群差点被杀害,蒋介石大为愤怒,叶蓬也因此被撤了职,关在宪兵司令部。
图片
图|蒋介石
叶蓬被关押后,酆悌等人也开始提心吊胆起来,他们担心若是张群揪着此事不放的话,他们也必将跟着倒霉。
能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张群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张群深知叶蓬背后有人指使,他虽然没办法确定到具体有哪些人,但是他确定的是这其中至少有酆悌。
虽然最后张群并未在这件事上深究,但他还是找了个机会,用别的借口在蒋介石那里告了酆悌一状。
渐渐地,蒋介石也意识到酆悌并不是一个好控制的人,便不打算再对他委以重任,然而令蒋介石没想到的是,日后他在得知一事后,直接便对酆悌起了杀心......
蒋介石得知酆悌曾救周总理,心生杀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酆悌知情不报、纵容部下放走周总理之事被他的好友告诉了戴笠,戴笠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便立即向蒋介石进行了汇报。
蒋介石在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他原本认为酆悌有才,但因太有想法,所以才不肯重用他,如今得知周总理是被酆悌和他的部下释放的后,蒋介石便对酆悌的忠诚产生了严重怀疑。
但由于当时酆悌任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少将组长,且掌握了许多国民党高层机密,为了防止打草惊蛇,也为了防止酆悌投入国民党阵营,蒋介石便决定先稳住他。
不久后,酆悌被调离侍从室,改任军委会第六部总务厅长,在酆悌看来这只不过是正常的工作调动,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是蒋介石故意而为之,与此同时,戴笠手下的军统特务也开始对酆悌进行秘密监视。
图片
图|蒋介石
1938年5月,酆悌被调往湖南省工作,9月,酆悌兼任省府委员,又任长沙警备司令。
不久后,为了实施所谓的“焦土抗战”,国民革命军军警奉令在湖南省省会长沙全城纵火,因为事先没有通知,在大火发生后,市民匆忙逃命,在互相拥挤践踏中,很多无辜百姓因此丧生。
若只是小小的行动,死几个人,烧几间房,或许可以用一些手段掩盖事实,可这场大火却烧毁了十几万间民房商店,损失极其惨重,消息一出,国内舆论哗然,重庆当局一时间也非常被动。
为此,蒋介石特意赶往长沙,并下令查明真相,很快,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警备第二团团长徐坤和长沙市公安局长文重孚便被追责了。
起初,法院只是给他们三人判了刑,当判决报告递交给蒋介石后,蒋介石却演了一出为平息民众的愤怒,甘愿“壮士断腕”的戏码,他提笔在报告上写道:“渎职殃民,一律枪决。”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借刀”杀酆悌,事实上,酆悌只是接到上级张治中命令要放火,但他并不知道为何要将长沙城彻底焚毁,而这一命令张治中也不敢私自下达,之所以张治中会下达这样的命令,完全是蒋介石密电的授意。
在这次纵火事件中,酆悌不仅被人当成枪来使,事后还成了替罪羊,而这一切都源于蒋介石早就对酆悌心怀不满,本就有心将他除掉,如今借着这场大火,蒋介石才便将自己的獠牙露了出来。
蒋介石下令杀酆悌等人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周总理的耳中,一直以来,周总理对酆悌曾于危难之中救自己之事,很是感激,如今酆悌遭遇杀身之祸,周总理也并不打算袖手旁观。
图片
图|周总理
为此,周总理主动找到蒋介石,并表态道:“我可以联合张治中一起发一个通告,说大火不是主动所为,而是形势混乱所致。”
蒋介石听到后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他连连点头。
就在这时,周总理又为酆悌求情,希望蒋介石可以赦免酆悌,面对周总理的求情,蒋介石不为所动,他摇头拒绝道:“总要有人出来承担罪责。”
最终,在周总理求情的同时,酆悌也被执行了枪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