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周总理不幸被捕,这时监狱来了一位高官,他让周总理换上国军衣服,趁机逃走,然而就在两人离开之际,突然,冒出一人,这人叫酆悌,且认识周总理

 HZAAAAAAA 2023-04-20 发布于广东


1927年4月12日,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黑色的日子。在这一天,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使得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付诸东流。

在这场政变中,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周总理亦不幸被捕。他被关押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师师部,面临着生死危机。然而,在这关键时刻,他却得到了黄埔军校学生的相助,最终逃出了生天。

周总理曾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和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在那里,他教育和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青年军官,并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爱戴。其中酆悌和鲍靖中就是周总理的学生,并且是亦师亦友的存在。

然而,在“四一二”政变中,酆悌和鲍靖中却处于不同的立场。酆悌作为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忠于国民党和蒋介石;而鲍靖中则对蒋介石的反革命行径感到不满和愤慨。

在周总理被捕后,酆悌和鲍靖中都得到了消息。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政治立场,但周总理之前在黄埔军校任职,教过他们,对他们来说,周总理是亦师亦友的存在,不忍看到他因此丧命,便开始各自谋划。

鲍靖中想利用自己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和影响,让周总理换上国军衣服,假装是一名国民党高级干部,从而趁机逃走。

而酆悌则是不忍往日好友,就因为内战而丧命,但是又不能违反自身立场,便想要前往监狱劝周总理发表“脱共声明”,以此来保全性命。

就这样,在1927年4月14日晚上,鲍靖中不动声色将看守引走,然后带着一套国军衣服和一顶军帽,进入了监狱。他急匆匆打开周总理的狱门,告诉他自己伪装国军逃出的计划。

然而周总理一开始并不相信鲍靖中的好意,以为他是要诱捕自己。但是鲍靖中向他保证了自己的诚意,并说了一句话:“周老师,你是我的恩师,我不能看着你死在这里。”

周总理听了这句话,心中一动。他想起了黄埔军校时期,鲍靖中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和忠实学生;想起了国共合作时期,鲍靖中是自己的同志和朋友。他想起了鲍靖中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想起了鲍靖中对革命的热情和牺牲。

周总理心中一阵感动。他知道鲍靖中是真心要救自己,并不是有什么阴谋或陷阱。于是,当即换上了国军衣服跟随他离开。

然而就在他们刚走出狱门,在一个转角,遇到了前来找劝降周总理的酆悌。

这让鲍靖中大惊失色,他害怕酆悌看出来什么,阻止他的计划,而酆悌看到周总理,只是挑了下眉,装模作样的询问鲍靖中“清共”情况后,就离开了。

鲍靖中看到酆悌放他们一马,长舒一口气,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他赶紧加快速度,带周总理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酆悌在暗处看到两人安全离开后,他也默默的转身离开了,就当做今夜他只是出来转转,什么都没有发现。

当他们安全离开26军部,但这并不代表危机解除了,他们机智的骗过岗哨的盘问,经过重重难关,终于来到了火车站附近,让两人长呼一口气。

周恩来在离别之际,抱了下鲍靖中,并对他说:“鲍靖中,你和酆悌冒着生命危险和政治风险救我于危难,我会永远铭记你们对我的救命之恩,虽然目前我们处于不同阵营,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为中华崛起而奋斗,总有一天会再次相聚。”

鲍靖中双眼猩红回道:“周老师,您曾在黄埔军校教导过我和酆悌长官,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今天酆悌长官会放您一马,但我相信他和我一样,都不希望,像您这样的抗日英雄,在内战中陨落,您应该在抗日前线厮杀。”

说完这些话,周总理转身离开。他随后与其他共产党员会合,转移到了上海法租界的安全地带。在那里,他继续领导了上海工人运动,并参与了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酆悌的去世,让人心痛,但鲍靖中并没有被发现。虽然周总理安全离开,然而酆悌因纵容部下秘密放跑周总理被蒋介石记恨,最终在长沙大火事件后被处决,而鲍靖中在战场负伤,辞去军职定居南京。

1950年,周总理拜托南京市市长和副市长帮忙寻找鲍靖中的消息,并于1956年和鲍靖中再次去的联系。

这就是周总理与酆悌、鲍靖中的故事。这是一段真实而感人的历史,也是一段复杂而悲壮的友情。

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