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美院十二任院长作品欣赏

 黄金想当然 2022-09-04 发布于北京


来源    国画通鉴

Image

蔡元培题写的校名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国立艺术院1928年,时任大学院长的蔡元培先生择址杭州西子湖畔,创立了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设国画、西画、雕塑、图案四个系及预科和研究部,开始了“美育代宗教”的实践,揭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篇章。

Image

出身中国美院的名家

Image

师生于孤山罗苑拍摄了一张大合影,成为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经典图像

Image

出身中国美院的名家

在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年的发展历史中,数迁其址,几易其名,历经风雨。从国立艺术院、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到如今的中国美术学院,从杭州到江西、湖南、云南、重庆的漫漫西迁之路,从孤山钟声的悠远、南山湖畔的绵长、到象山之麓的宏阔,其间岁月流转,人事更迭,而精神不灭,薪火传承。

Image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在中国美术学院九十的发展历史中,始终交叠着两条明晰的学术脉络,一条是以首任校长林风眠为代表的“兼容并蓄”的思想,一条是以潘天寿为代表的“传统出新”的思想,他们以学术为公器,互相砥砺,并行不悖,营造了有利于艺术锐意出新、人文健康发展的宽松环境,成为这所学校最为重要的传统和特征。

Image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九十年来,中国美术学院聚集和培养了二十世纪中国乃至国际有影响的众多杰出艺术人才,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刘开渠、吴大羽、颜文樑、倪贻德、李苦禅、李可染、艾青、陈之佛、庞薰琹、雷圭元、萧传玖、关良、黄君璧、常书鸿、董希文、王式廓、王朝闻、李霖灿、邓白、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罗工柳……一代代的艺术家们犹如熠熠群星,照亮了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天空,他们呕心泣血,筚路蓝缕,努力奋斗,为中国的艺术教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Image

 12  任院长

 首任院长 林风眠

任职时间(1928~1938)

Image

林风眠(1900-1991) 原名凤鸣。广东梅县人。我国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1918年赴法、德学习绘画,毕业于法国巴黎美术学院。1928年,在杭州主持创办国立艺术院。1928.春—1938任国立艺术院首任院长兼教授。

Image

林风眠画作

徐悲鸿、林风眠和刘海粟等,都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

Image

林风眠画作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

Image

林风眠画作

Image

林风眠《霸王别姬》

 第二任院长 滕 固

任职时间(1938~1940)

Image

滕固(1901-1941)字若渠,江苏省宝山县(今上海市宝山县)人。留学日本,获硕士学位。归国后在上海国民大学、上海美专、南京金陵大学任教,同时进行文化运动,参加文学研究会;担任过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委员。后又去德国柏林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归国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兼故宫博物院常务委员,中央大学教授等职务。

Image

滕固编、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中国艺术论丛》书影

1938年,国立北平艺专与国立杭州艺专合并成立国立艺专,滕固出任校长(1938.7-1940)。著述有《唐宋绘画史》、《中国美术小史》、《死人的叹息》、《圆明园》、《迷宫》等。

Image

滕固著、神州国光社刊发的《唐宋绘画史》书影

滕固在他42年短暂的生命里,写了大量关于美术史论方面的著述,可惜几十年来很少被人提起。著名学者钱锺书与滕固至交颇深,他在1939年作《滕若渠饯别有诗赋答》一诗中云:

相逢差不负投荒,又对离筵进急觞。

作恶连朝先忽忽,为欢明日两茫茫。

归心弦箭争徐急,别绪江流问短长。

Image

 第三任院长 吕凤子

任职时间(1940~1942)

Image

吕凤子(1886-1959)江苏丹阳人,15岁中秀才,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毕业。著名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主任,教授。1940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0.秋-1942)。1949年后,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师范学院教授,江苏省国画院筹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著有《美术史讲稿》《中国画法研究》 《吕凤子仕女画册》《吕凤子华山速写集》等。

Image

吕凤子画作

吕凤子曾免费授艺教徐悲鸿学素描并被徐悲鸿尊称为老师,后又推荐徐到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20世纪,他的名声比徐悲鸿、齐白石还要高,抗战时办过一次美展,唯一的金奖就是吕凤子的《四大罗汉》。吕凤子也是唯一一位被前苏联称为'人民艺术家’的,并在巴拿马获金奖。

Image

吕凤子画作

他还以其罗汉画和“凤体”书法取得了一生中艺术的最高成就,培养了如朱德群、吴冠中、李可染、刘开渠、王朝闻等一大批当代中国美术大家,在中国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史上留下了重要一页,被誉为中国美术界的“百年巨匠”。

Image

吕凤子画作

Image

吕凤子书法

Image

吕凤子画作

 第四任院长 陈之佛

任职时间(1942~1944)

Image

陈之佛(1896-1971)浙江余姚人。日本东京美术专科学校毕业。著名图案、工笔花鸟画农,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艺术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美术史教授。1942-1944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著作頗丰。《图案法ABC》、《图案构成》、《中国图案参考资料》、《陈之佛画集》、《西洋美术概论》等,涉及面广博,见解独到。

Image

陈之佛画作

1956年他60岁时出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又应聘为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兼副院长。1961年,陈之佛应中国邮电之邀,根据他的画作设计'丹顶鹤'纪念邮票一套三枚。

Image

陈之佛画作

应文化部之邀,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材》,1962年初,当编撰告一段落,回南京休假,终因操劳过度,突然脑溢血急救无效,于1月15日病逝,享年66岁。陈之佛是近代中国艺坛与美术教育界,非常重要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生前对美术教育的奉献、身后对艺坛遗留的风范,都让我们大家敬佩。

Image

陈之佛画作

他不仅是中国图案画的拓荒者,也是提升、发展中国工艺美术的导师,付出毕生心血,在中国工笔花鸟画的领域里创造了奇迹,赢得了'南陈北于'(于非闇)的美誉。

Image

陈之佛画作

 第五、八任院长 潘天寿

(1944~1947 | 1959~1967)

Image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著名国画家。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等。1928年起任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国画系主任教授。1944至1947年,1959至1967年期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Image

潘天寿著作

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Image

潘天寿画作

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

Image

潘天寿画作

Image

潘天寿画作

 第六任院长 汪日章

任职时间(1947~1949)

Image

汪日章 (1905—1992.12)别名荻良,浙江奉化萧王庙镇人。擅长油画。1929年 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曾任上海新华艺专西画系主任,上海昌明艺专西画系主任 ,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理事长,1947-1949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Image

汪日章画作

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美术学院艺术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前民革中央监察委员,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1992年年底在浙江奉化逝世,享年86岁。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Image

汪日章画作

1932年4月到1938年6月,汪日章任蒋介石官邸侍从秘书后兼侍从室第四组少将组长5年又2个月。他撰写的《蒋介石在故乡》、《我所知道的宋美龄》、《回忆俞国华》等文章,为海内外多家报纸所刊登。

Image

汪日章画作

汪日章原是画西画的,晚年因青光眼,双目几近失明,在此情况下他改做水墨画。他最喜欢画的题材就是奉化特产水蜜桃。

Image

汪日章画作

 第七任院长 刘开渠

任职时间(1949~1959)

Image

刘开渠(1904-1993)安徽肖县人。早年毕业于北平艺术专门学校,1928年任国立艺术院图书馆主任兼西画助教,同年留学法国,入巴黎高等艺术学校学习雕塑。1933年回国,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雕塑系主任。1949.9—1959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Image

刘开渠书法

其艺术风格融中西雕塑手法于一炉,手法写实,造型简练、准确、生动。

Image

刘开渠雕塑

创作了《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等一批反映抗战题材的艺术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领导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工作,并创作其中的《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及《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等浮雕。

Image

刘开渠雕塑

先后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杭州市副市长、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还担任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主任等。著有《刘开渠美术论文集》,出版有《刘开渠雕塑集》、《刘开渠雕塑选集》等。

Image

刘开渠雕塑

以其名字命名的刘开渠奖、刘开渠根艺奖,分别代表着中国雕塑界和中国根艺美术界的最高奖项。

Image

刘开渠画作

Image

刘开渠画作

Image

刘开渠雕塑

 第九任院长 莫朴

任职时间(1980~1983)

Image

莫朴(1915-1996)江苏南京人。1933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49年起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绘画系主任,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委员、浙江文联副主席等职。1980.3—1983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

Image

莫朴 女坐像 油画

1936年油画《逃亡》、《红顶屋》、《琴师》参加全国美展。抗日战争后,先后在大别山、《抗敌报》、华中鲁艺美术系、延安鲁艺任美编或任教。

Image

莫朴 苏维埃万岁 油画

创作的主要作品有《鲁迅》、《百团大战》、《我们战斗在苏北》、木刻连环画《铁佛寺》、年画《平型关大战》、《火烧阳明堡机场》及素描《毛主席会见农民诗人孙万福》等。许多作品在国内外展出或被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如油画《清算》、《宣誓》、《鲁迅和祥林嫂》、《南昌起义》等。出版有《莫朴画集》、《莫朴之路》。

Image

莫朴 南昌起义 油画

 第十任院长 肖 峰

任职时间(1983~1996)

Image

肖 峰(1932- )江苏邗江人。1950年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54年入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1960年毕业回国,除1973年至1982年间曾调上海画院从事专职油画创作外,长期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1983.9 —1993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1993-1996.2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Image

肖峰《小八路》

他在任期间,勇于开拓,积极进取,成功地使中国美术学院成为全国艺术院校中的佼佼者。他继承了林凤眠和潘天寿的办学思想,在新时期又有所创新,为中国美术学院的改革与发展,为中国的艺术事业和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及其推向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Image

肖峰 《白求恩》

 第十一任院长 潘公凯

任职时间(1996~2001)

Image

潘公凯,1947年1月24日出生于浙江宁海。1964年就读于浙江美院附中,1978年在浙江美院国画系进修。1979年至1984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4年至1992年历任浙江美术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中国画系系主任。1994年至199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研究部主任。1992年获旧金山美术学院荣誉博士学位。1996年至2001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Image

潘公凯 秋晨 一 69×70cm 纸本设色 2017

2001年6月至2014年9月,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自1979年以来一直担任中国画创作和美术史论教学工作,1992年5月至1994年1月曾赴美国伯克利大学研访。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陈设计总设计师。

Image

潘公凯 清赏 69×70cm 纸本设色 2017

出版论文集《限制与拓展》、专著《潘天寿评传》、《潘天寿绘画技法解析》;主编《潘天寿书画集》(获国家图书奖)、《现代设计大系》;编撰《中国绘画史》。

Image

潘公凯 晨露

 第十二任院长 许 江

任职时间(2001~至今)

Image

许江,1955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至1989年赴德国汉堡美术学院研修。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专门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2001年8月至今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Image

许江 1992年作 绿色背景上的棋俑 (四联作)

Image

许江 柏林系列04

Image

许江 大北京系列06

Image

许江在画作前

中国美术学院地跨杭、沪两市,现已有杭州南山、杭州象山和上海张江三个校区,2018年4月8日,在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0周年之际,备受瞩目的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正式开工奠基,计划于2020年建成。

Image

中国美院校景

Image

芥子园 

Image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300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Image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Image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Image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Image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Image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Image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Image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Image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Image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Image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Image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Image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Image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Image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