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帮助青少年应对创伤记忆 || 渡过

 新用户3963ynfW 2022-09-04 发布于江苏

弗洛伊德曾在1985年这样描述他的一位来访者: 
“我觉得这个人在为记忆所苦。”
而情绪障碍青少年多为过往的痛苦所苦:也许是曾经被同学老师嘲笑的经历,也许是和朋友决裂的体验,也许是某次考试失利的场景,也许是来自父母的批评……
这些体验已经过去了,但不断的回忆让其没有真的过去。
为什么这些回忆这么顽固?
许多自杀自伤的孩子会有这样的表述:痛苦成了他们的存在意义。回忆起过去的创伤让他们不想活着,但只有当他们回忆起过去的创伤时,他们才有活着的感觉。
而如果你听说过习得性无助,以及其背后进行的电击狗实验,你就会明白一些痛苦回忆会习惯性的留在人的记忆中,并使人丧失反抗能力。这可以被成为创伤——许多人误解创伤应该是发生重大挫折才会被称为创伤,但创伤实际上频繁发生在很小的事情中。如果你希望了解创伤相关知识,可以阅读《如何抚平原生家庭的创伤?|| 渡过
本文将从创伤记忆的角度分享如何帮助青少年应对创伤记忆。

01

说出创伤,并不会加剧创伤

————


所有的创伤都是先于语言的,用语言难以表述的部分就是创伤,很多创伤来访都难以用语言描述自己曾经的感受,因为这意味着再次感受到自己还未能处理的痛苦。
创伤在本质上将青少年逼到了理解能力的边缘,让其无法用在日常体验中发展而来的语言描述创伤。在经过一段时间休整,他们会得出“表面故事”去应对其他人,来解释他们的症状和行为。对于青少年而言,常见的“表面故事”就是某人曾粗暴的对待他,这个故事里有一个绝对的坏人。然而,这些故事几乎不会触及细致的内心感受,要将这些创伤性经历变成一个有始有终、完整流畅的叙述,是极度困难的。那些有过无法言喻的痛苦经历的青少年几乎不能谈及他们经历的核心。对于他们来说,描述他们发生过什么、简单地叙述一个受害者或者复仇者的故事,比理解、感受、将他们的内在体验变成外显的文字要容易许多。但青少年的理性大脑需要把情绪化大脑表达出来。
在创伤体验过后,青少年会将自己的世界封闭起来,他们会警惕那些不能理解自己的人,而在他们眼中,不能分享创伤经历的人都不值得信任。遗憾的是,这些“不可信任”的人里往往包括父母。
受过创伤的青少年会将他们的创伤重叠在周围的一切事物上,因此难以解读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一切。要不就是“创伤再现”,要不就是“难以解读”,这之间没有中间地带。
而要准备处理青少年的创伤感受,第一步就是让其表达当时发生了什么。不出现具体事件和场景,就难以摸索出孩子在当时场景中的感受。
让青少年能说出创伤事件,是疗愈的标志性事件。但很多家长会担心诉说创伤事件会让创伤加剧。但100多年来,几乎每一本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书籍都建议一种方式:通过谈论痛苦来缓解痛苦。前提是孩子愿意谈论,而不是被逼迫来谈论创伤。
在一项创伤疗愈研究中发现发现,对于创伤最好的治疗方式许是某种脱敏治疗,反复向治疗师回顾自己的创伤细节后,她对于创伤的生理反应也许可以缓解,这样她就能理解, “那时是那时,现在是现在”,而不是一次次反复地体验过去的经历。
而事实上,就算你不让青少年诉说创伤经历,创伤回忆已经反复促使青少年重新体验痛苦。重点不在于说与不说,而在于创伤表达出来后,父母能不能接住孩子的情绪,父母能不能理解孩子的感受。

图源:unsplash


02

说出孩子的内在感受

————

父母如何接住孩子的情绪?
其实很简单,倾听完孩子的创伤故事后,用口头语言说出孩子在记忆中的感受,用肢体语言表达父母对孩子的安慰。
为什么父母需要说出孩子在创伤回忆中的感受呢?
因为孩子虽然不断在回忆痛苦,但又一直在压抑自己的情绪感受,所有细节性的内心活动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某种强烈而不明的痛苦。由于缺失细节,缺少对自己感受的理解和接纳,所以不断的回忆也对疗愈无济于事。
情绪障碍青少年长期内在地感到不安:过去一直在啮咬着他们的内心,他们的身体频频不断地接收到危险信号,所以,为了控制这些信号,他们必须学会忽视他们的内在感觉,或者使他们的内在感觉麻木。他们学会隐藏他们的自我,而他们越是忽略他们的内在感觉,他们就越有可能因为这些感受而迷惑且羞耻。
那些不能自如地感知到内在的人,会更容易因为感觉的变化而受惊吓或陷入惊恐——他们害怕陷人恐惧。忽略或扭曲身体信息的代价是,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危险与伤害,而且同样不能体会到安全与丰盛。
如果孩子表达情绪感受的能力比较弱,或是非常抵抗这样的表达,那父母就尝试着为孩子的感受命名“当XX这样说的时候,你很生气对吗?”
注意这一层面不涉及理性分析例如探讨孩子的不合理思维等,在大脑安全系统重建前就催促孩子使用新的思维方式是强人所难。这个对话需要情感参与系统,而不在于关注认知思维能力。
倾听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提取出那些被创伤关闭的感觉信息,帮助孩子与他们的内在体验相处(而不是抑制这些感觉),帮助孩子实现那些被恐惧抑制的自保行为。

图源:unsplash

03

谈论身体感受

————

情绪障碍青少年在重新熟悉、与他们的身体友好相处之后,才能够康复。愤怒的人生活在愤怒的身体中,焦虑的人生活在焦虑的身体中。情绪障碍青少年的身体总是很紧张、很防卫,直到他们可以找到一个方式感到安全。
在躯体上的自我觉察是从“往事的暴政”中解脱的重要一步。
正念治疗风靡全球的原因正是其抓住了疗愈的一个重点:与自己的身体进行连接。
如果孩子开始向你诉说创伤的经历,那么父母就可以开始尝试让孩子注意到并进而描述他们身体的感受——不是例如愤怒或焦虑或害怕这种情绪,而是具体的身体感觉:压力、热、肌肉紧张、刺痛、屈服、空洞感等等,也试着让他们感觉那些与放松或愉快相关的感觉。(这也是心理咨询中会采用的方法,也许这部分让父母来做会有些不自在)
注意到自己的身体感受是远离痛苦的第一步,当然它也可能触发闪回,让青少年痛苦地蜷缩起来保持着一个防卫的姿势。这些动作是身体对于无法消化的创伤的反应,而且也很有可能是他们在创伤发生时表现的最真实姿态。图像和身体感觉的记忆可能会如洪水一般涌入,所以咨询师必须熟悉如何遏制情绪和感知的洪流,防止他们在过往的记忆再受创伤。对于青少年来说,当他们感到不安,最自然的安慰方式是靠近另一个人。他们的心智都需要重新学会感觉躯体感觉和需要,同时,也需要帮助身体学会容忍和享受触摸的舒适。缺乏情绪感知的人经过练习之后,可以将他们的生理感觉和心理事件联系起来。然后,他们可以逐渐与他们的自我产生联系。
青少年如果不知道自己所知道的,感觉不到自己所感觉到的,就永远不能走出过去的阴影。

图源:unsplash

04

创伤可以被修复

————

还记得文章最初提到的电击狗实验吗?
创伤并非无法逆转。
在那个实验中,教受创伤的狗离开电笼的唯一方式是:打开笼门,然后把它们拖出去,如此反复。这样,狗就可以直接体会到逃跑的方式,并且明白电击不会再次发生。
这也是帮助孩子重新获得掌控感的方式。
应对压力的最常见方式是向我们亲近且信任的人求助,给予我们勇气去克服困难。有时我们也会通过运动宣泄,例如马拉松或拳击等。青少年之所以会学会这些自我调节的方式,是因为在其饥饿时父母喂养、寒冷时父母为其盖上被子、感到痛苦或害怕时父母拥抱他们。但如果从来没有人用充满爱意的眼神或微笑着看着孩子,如果从未有人急急赶来给孩子帮忙(取而代之的是说“都是你的错”),孩子很有可能会用其他方式来让自己好过一点, 例如暴食,或自伤,这是孩子找到别的方式照顾自己。
孩子无需重新体验创伤,但当孩子面临压力时及时告知其出路,不断告诉他可以如何做并陪伴其渡过,孩子要不断的亲身体会才能重新获得控制感。教会孩子基本的自卫方式,教会他们逃离那些可能伤害他们,或与他们曾经无法逃离的创伤类似的情景。
本文很多观点来源于《身体从未忘记》这本创伤疗愈著作,作者在书中这样总结道:
①语言给予我们改变自我和他人的力量,通过叙述经历,我们得以了解自我和世界的意义
②我们可以调节我们的生理状况,包括可以通过简单的呼吸、动作和触摸调节我们身体和大脑的自主运动;
③人与人之间既可以互相毁灭,也可以互相拯救,恢复社会关系是康复的中心

——————————————

渡过杭州基地“全人通识营”来了!针对情绪障碍青少年,尤其是休学在家的孩子,兼具心理疗愈与基础学科教育为一体,玩耍、交友、学习,三不误。

在这里,一群年轻的伙伴生活在一起,可以大家嬉戏玩耍,也可以一个人独自发呆;可以一起分享讨论,也可以独自探索;可以感受人类的文明,也可以体验自然的恬静;可以一本正经,也可以独立特行

这里,你会体验人的成长所有可能遇到的可能

这里,你会探索人的成长所有可能经历的可能

这里,就是渡过杭州基地全人通识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