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和平:帝王书法的巅峰之作一一唐太宗李世民《晋祠铭》

 泊木沐 2022-09-05 发布于辽宁

中国历史上四百九十三个帝王,善书者固然不少,但在书法上达到极高成就者,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是宋徽宗赵佶,可称为“双峰并峙”。

十几年前,我去太原参加中国书协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赛开幕式并领赏,那次我获得了三等奖。在山西省军区战友陪同下,参观了晋祠,并有幸看到陈列在贞观宝翰亭里唐太宗书写的《晋祠铭》碑。当时此亭并不开放,费一番周折才破例得谒。一见则大开眼界,唐太宗马上得天下,一代英主,没想到书法也这么棒,让人敬佩。

历代学人对此碑评价甚高。宋朱长文《续书断》评“太宗翰墨所挥,遒劲妍逸,鸾凤飞翥,虬龙腾跃,妙之最者也。” 清杨宾评“今观此碑,绝以笔力为主,……而雄厚浑成,自无一笔失度。” 清钱泳《书学》评曰:以行书而书碑者,始于唐太宗之《晋祠铭》。清杨守敬曰 “太宗书法直入山阴堂奥”。

唐太宗是王羲之的第一崇拜者,而大王“书圣”地位的真正确立,也正是太宗之功。他亲撰《王羲之传论》,并重金购募天下所存王书真迹。钦命僧怀仁倾二十几年之力集王字,并亲自临池学王书,不遗余力地推王、学王。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集军事家、政治家、艺术家于一身的帝王,他自撰、自书的《晋祠铭》,早于《圣教序》问世二十五年,竟在意态上颇得圣教序的神韵,难怪宋人曾说,太宗书法“杂之二王帖中不可辨也”。

《晋祠铭》是他长期对大王书法心慕手追的结果,写得得心应手,可说是笔受情使,法从意出,开始用笔还稍显拘谨,随后越写越自由奔放,形势开张,神完气足,字里行间充溢着大唐王国的勃勃生机。

他在书论中讲,“夫字以神为精魄,思与神会,同乎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也”,“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 看似他无意识地挥毫,但由于长期学习临池,悟性天分又高,对大王书风了然于胸,故化为笔下风神,似王似己,走出了自己的学晋之路。

《晋祠铭》是唐太宗的千古杰作,以此占据了帝王书法的制高点。不能不承认他是个天才,雄才大略,智勇两全,治国有方,且又得书道正宗,墨韵绵长,为英武帝王伟业又添了厚重的一笔!(文图:侯和平 整理编辑:梁飞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