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部瓯窑史,瓯海先民们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3200多年前,他们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22-09-05 发布于浙江
图片

英文“China”有二个含义,一是指陶瓷或瓷器,二是指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西方人眼中瓷器即中国,中国即瓷器。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陶瓷一度成为古代中华文明的标志。

温州陶瓷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民已能烧制陶器。六朝时期,瓯窑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制瓷技术提高,产品种类增多,制瓷业位居江南众窑前列,为瓯窑的进一步发展和自成体系奠定了基础。两宋时期,温州制瓷业达到了一个空前繁盛的新阶段。产品不仅供给国内,还曾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在长达1300多年的时间里,作为民窑,瓯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是绕不开的存在。

一部东瓯陶瓷史,也是瓯越文明史的缩影。

2022年3月14日,瓯海区境内大罗山中西部首次发现古越人岩画,经专家推断该画创作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这证明了5000多年前,瓯海这片土地上就生活着瓯越祖先。

陶瓷,作为瓯越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近现代在瓯海境内不断发现的遗址器物,印证了古代的瓯海人在承继、发扬、创新和发展瓯越陶瓷文明的道路上,留下了鲜明的足印,组成了瓯越文化的重要部分。

图片

 仙岩穗丰西周土墩墓遗址 

商周

2003年瓯海区仙岩镇穗丰村杨府山,考古工作者挖掘西周土墩墓时,在土层中发现了陶片和陶纺轮,在墓地周围也发现了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灰陶、红陶、印纹硬陶和黑陶片等,经复原后器型有罐、小罐和瓮等。黑陶最早出现在浙江江山,是指在陶器的表面“穿”上一层薄薄的黑色陶衣,这便是后来的“釉”,也是陶器向瓷器过渡相互融合一体化的主要工艺之一。这是迄今为止在瓯海境内发现的时间最早的瓯海古人使用和烧制陶器的证据,时间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多年前。

图片

西汉

历史滚滚的车轮到达了西汉,这也是温州建立番国的历史时期。瓯海景山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釉陶犀角,用途为冥器,象征着财富。发现这个器物的意义重大,它既是战国时期越国的典型器,也是西汉东瓯国的标准器,证实了东瓯源于越国的史实。也证明了当时的器物已经脱离了单纯的日常实用,开始将寓意、愿望和理想寄托其上,有了托物言志的价值。同时发现的还有釉陶钵、硬陶壁(釉陶壁),饰有谷纹,寓意丰收。

上述发现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在陶器制作的种类上丰富了许多,象征意义也更高远和多元了。在技艺上,釉的使用更为普遍,到达了“方知日用寻常品, 曾费劳工无限心”的程度了。

东汉至五代

东汉是温州建县之始,也是温州人有了自己的瓷窑品牌——瓯瓷和瓯窑的时期,对于温州瓷器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披黄苞以受甘,倾缥瓷以酌酃”,晋人潘岳所作《笙赋》里的“缥瓷”,指的就是瓯窑瓷器。

从东汉到五代,温州共发现24处窑址,其中瓯海有三处,分别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三垟樟岙南朝瓯窑遗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唐代至五代的西山和护国寺瓯窑遗址。

图片

 东汉青釉瓷五联罐 

图片

 南朝青釉莲瓣纹瓷碗 

樟岙瓯窑南朝遗址在现在樟岙山的半山腰上,据考证,当时往来运送陶瓷成品和材料的都是船只,穿梭行驶于三垟清澈平静的水面上,呈现明代缪宗周《兀然亭》中所描述的“陶舍重重倚岸开, 舟帆日日蔽江来”的盛况。南朝时温州属永嘉郡,谢灵运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来温,写下了20多篇山水诗,由此奠定山水诗鼻祖的称号。

图片

 1990年所立的南朝窑址碑 

而上世纪六十年代护国寺遗址的发现,系温州近现代发现的首例瓯窑遗址。此后,温州的大量瓯窑宝藏如雨后春笋般被密集发现了。迄今为止,全市已发现各个朝代的瓯窑古窑址200余处。

“器择陶拣,出自东瓯”,夹在东汉和五代中间的西晋,在南白象有青釉虎子和唾壶遗物,陶瓷的品种从实用器具开始向玩具延伸,这又是一个巨大的跨越。东晋时的南白象青釉系列遗物,有盘口鸡首壶、碗、小碗、盘、双系盘口壶、钵等。这个时期的陶瓷,个子高了很多,头和尾部也相应加大码,线条流畅优美,成为迎来瓯窑高峰的过渡期。

就是在唐朝,我们这座城市才有了现在的名称——温州,而瓯窑也在此时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护国寺遗址发现的西山窑分布约一公里,上面还有一座龙窑(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依一定的坡度建筑,斜卧似龙)。发现的产品主要有碗、瓶、壶、洗、粉盆、水盂、灯盏、碗托和熏炉等等,后面的几种都是新出现的器具。可见在产品的丰富性方面,跨越了一大步。相应的,在装饰方面种类也多了起来,除莲外,有荷、云纹、卷草和裙皱纹等。“云纹”指云形纹饰。这也表明,在产品审美方面,瓯窑也是与时俱进的。

图片

 西山窑址挖掘现场 

当时护国寺、西山一带被称为瓯窑群,除了瓯海的这二处,还有一处在鹿城的双桥村,即景山的北面。

宋元

 宋时的温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瓯窑在宋元朝时到达高峰,窑林密布,在制作特点上,突出釉彩的雅致清淡和透亮,胎骨的硬度和细薄工艺也在不断提高,装饰有了葵花、牡丹、菊花,还有了双蝶、鹦鹉等动物。器具有双鱼洗、高足杯、奁式炉和梅花盏等新奇的类型出现。

图片

 北宋青釉菱花口瓷盘 

此时的青瓷成为了温州港一项主要的出口商品。“远自刺桐里,来看孤屿峰”,“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刺桐”指泉州港。当时温州港与明州港、泉州港的海外贸易频繁,瓯瓷通过这两个港口远销国外。公元1130年宋高宗从温州返回杭州后,就下旨在温州设立市舶务,管理海外交通贸易。此后,温州跟日本、高丽和南洋等国均有了频繁的贸易往来。一时“蕃人荟萃,繁华无比。”作为瓯窑最具代表性的瓯海“西山窑”,在这个繁盛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宋末元初,随着龙泉青瓷的崛起,瓯窑青瓷在竞争中慢慢衰落,而随着明朝江西景德镇白瓷和五彩瓷兴起,它逐渐在历史舞台中销声匿迹。

参考资料:

1. 《六朝瓯瓷的造型与装饰艺术》蔡钢铁

2. 《瓯瓷韵致——那些瓯窑的瓶瓶罐罐们》高启新

3. 《温州通史》吴松弟(主编)

图片

美编丨程小小

责编丨余   璞

审读丨汪舒静

审核丨秦   毅

终审丨王玮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